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氏体不锈钢中应变诱导α′-马氏体作为氢扩散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颖 郑留伟 张慧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 研究了304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ASS)的组织演变和氢脆行为。用热脱附光谱仪测定了304和316L ASS的氢脱附速率和氢含量。结果表明,与固溶处理的304 ASS相比,冷轧样品中产生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氢含量增加,氢脆敏感性增加;然而,316L ASS冷轧后产生极少量α′-马氏体,氢含量较少,氢脆敏感性很低。4个样品在充氢前的断裂均为韧性断裂,冷轧316L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准解理和解理断裂,而冷轧304 ASS在充氢后的断裂为晶间断裂。确定了应变诱导α′-马氏体在氢扩散和氢脆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氢脆敏感性 α′-马氏体 氢扩散通道 HE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温度对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卜铁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14-216,220,共4页
采用不同的温度淬火获得不同组织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结合SEM、 XRD、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各类型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不同,不同的微观结构显示出不同的氢... 采用不同的温度淬火获得不同组织的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结合SEM、 XRD、氢渗透等手段研究了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中各类型组织对氢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得到的显微组织不同,不同的微观结构显示出不同的氢扩散行为,其中920℃淬火后试样的耐蚀性最优,其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可以有效阻止氢在金属中的渗透。金属间相对耐腐蚀性具有不利影响,残余奥氏体对材料的耐蚀性贡献最大,马氏体次之,铁素体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 耐蚀性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含量对Fe-24%Mn合金γ→ε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3
作者 张斌 叶健松 +2 位作者 陆兴 覃作祥 彭颖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2-405,共4页
通过 X射线衍射 (XRD)、拉伸性能的测定 ,分析了 Ge对 Fe- 2 4 % Mn形状记忆合金 γ相点阵参数和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发现随着 Ge含量的上升 ,Fe- 2 4 % Mn合金 γ相点阵参数增大 ,Fe-2 4 % Mn合金的 γ→ ε马氏体相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 通过 X射线衍射 (XRD)、拉伸性能的测定 ,分析了 Ge对 Fe- 2 4 % Mn形状记忆合金 γ相点阵参数和马氏体转变的影响 .发现随着 Ge含量的上升 ,Fe- 2 4 % Mn合金 γ相点阵参数增大 ,Fe-2 4 % Mn合金的 γ→ ε马氏体相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γ奥氏体相趋于稳定 ,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步降低 ,塑性上升 .尽管 Ge与 Si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结构 ,且原子半径都比 Fe小 ,但两者对奥氏体的点阵参数影响完全相反 ,Si降低γ相点阵参数能促进γ→ε马氏体相变 ,Ge增加γ相的点阵参数却抑制相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参数 马氏体相变 屈服强度 --铈合金 拉伸强度 奥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Si对马氏体不锈钢淬火-配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官涛 周永浪 +2 位作者 赵卓 王立军 刘春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103,共7页
为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和耐蚀性,设计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两种氮合金化马氏体不锈钢10Cr13N钢和10Cr13Si2N钢。对实验钢进行了改变配分时间但恒定淬火终止温度和配分温度的淬火-配分处理,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添加Si... 为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和耐蚀性,设计制备了Si含量不同的两种氮合金化马氏体不锈钢10Cr13N钢和10Cr13Si2N钢。对实验钢进行了改变配分时间但恒定淬火终止温度和配分温度的淬火-配分处理,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探究添加Si元素的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实验钢淬火-配分处理后得到板条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为主的复相组织,其强塑性配合显著高于淬火-回火状态。随配分时间的延长,两种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极值规律,这一变化对强度影响不大,但对伸长率影响较为显著。增加钢中的Si含量,有利于抑制马氏体中碳氮化物析出并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在使钢的冲击韧性略微下降的同时可显著改善钢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淬火-配分 SI元素 残余奥氏体 强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回火和回火-退火工艺对冷轧10Mn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白韶斌 盛剑 +4 位作者 李大赵 陆海涛 陈永安 赵震宇 邢佳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90,共9页
目的研究退火-回火和回火-退火工艺对冷轧Fe-10.2Mn-2.2Al-0.41C-0.6V(质量分数)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晰上述2种工艺对奥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机制。方法在退火温度(600... 目的研究退火-回火和回火-退火工艺对冷轧Fe-10.2Mn-2.2Al-0.41C-0.6V(质量分数)中锰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晰上述2种工艺对奥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联机制。方法在退火温度(600℃)、退火时间(30 min)和回火温度(550℃)、回火时间(30 min)一致的情况下,调整退火和回火工艺顺序,分析退火-回火和回火-退火工艺下组织与性能共通性及差异性。结果2种工艺对试验钢的奥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及稳定性影响不大;变形前后的奥氏体转换率分别为88%(退火-回火试样)和86%(回火-退火试样),即奥氏体在变形阶段通过TRIP(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效应对2种试验钢力学性能的贡献无显著区别。退火-回火试样具有1320 MPa屈服强度、1435 MPa抗拉强度以及4.1%断后伸长率;回火-退火试样的屈服强度为1200 MPa、抗拉强度为1360 MPa、断后伸长率为6.6%。除了奥氏体的TRIP效应外,退火-回火试样中预先存在的马氏体是其较高抗拉强度的决定性因素,而回火-退火试样中的大量高角度晶界是其具有较好塑性的主要原因。此外,两试样的屈服强度差异主要与织构强化有关。结论退火-回火工艺有利于中锰钢强度的提高,而回火-退火工艺有利于中锰钢塑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κ-碳化物 奥氏体 马氏体转变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赖志伟 吴俊良 +2 位作者 文玉华 李宁 王兆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较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Fe-Mn-Si-Cr-Ni-C奥氏体不锈钢,并研究了其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Fe-Mn-Si-Cr-Ni-C奥氏体不锈钢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均具有比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更好的... 为了解决传统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较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Fe-Mn-Si-Cr-Ni-C奥氏体不锈钢,并研究了其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Fe-Mn-Si-Cr-Ni-C奥氏体不锈钢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均具有比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更好的耐磨性,在NaCl中耐蚀性不如1Cr18Ni9Ti不锈钢,但在NaOH中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Fe-Mn-Si-Cr-Ni-C奥氏体不锈钢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是其具有较高耐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Fe—Mn—Si—Cr—Ni—C不锈钢 耐磨性 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o-V耐热钢焊条电弧焊焊缝金属低温冲击韧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董万龙 曹睿 +4 位作者 蒋勇 杨飞 黄义芳 徐晓龙 陈剑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2-146,共5页
本工作通过研究焊条电弧焊耐热钢多层多道焊缝金属焊态和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揭示低温冲击韧性出现低值及韧性不稳定的原因。通过-30℃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低温冲击吸收功,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本工作通过研究焊条电弧焊耐热钢多层多道焊缝金属焊态和热处理态下的微观组织与低温冲击韧性的关系,揭示低温冲击韧性出现低值及韧性不稳定的原因。通过-30℃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到低温冲击吸收功,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焊态试样中存在大量塑性差、脆硬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使得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柱状晶区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决定了起裂的早晚,直接决定冲击韧性的好坏;焊缝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对韧性的影响不同:针状铁素体(AF)的冲击韧性最好,侧板条铁素体和晶粒边界铁素体次之,粗大块状铁素体的冲击韧性最差;连续分布的M-A和碳化物团簇产生应力集中,对韧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条电弧焊 耐热钢 低温冲击韧性 晶粒尺寸 马氏体-奥氏体(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不同初始相变温度NiTi合金的力学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平 董金磊 +4 位作者 吕超 罗斌强 王桂吉 谭福利 赵剑衡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7,共9页
为获得高应变率下不同初始相变温度NiTi合金的屈服应力等基本物理特性和力学响应规律,采用10^(−3)s^(−1)应变率下准静态压缩与拉伸、10^(5)s^(−1)应变率下准等熵压缩及10^(7)s^(−1)应变率下冲击加载实现跨量级的不同应变率加载,高应变... 为获得高应变率下不同初始相变温度NiTi合金的屈服应力等基本物理特性和力学响应规律,采用10^(−3)s^(−1)应变率下准静态压缩与拉伸、10^(5)s^(−1)应变率下准等熵压缩及10^(7)s^(−1)应变率下冲击加载实现跨量级的不同应变率加载,高应变率加载实验中通过控制样品初始温度实现不同初始相态NiTi合金的力学响应测量。结果显示,初始马氏体相和初始奥氏体相NiTi合金的准静态加载应力-应变曲线中均出现2次模量变化,初始马氏体相中的模量变化由晶体重定向和马氏体相塑性变形引起,初始奥氏体相中的模量变化由马氏体相变和相变后塑性变形引起。准等熵加载下,初始马氏体相NiTi合金的Lagrangian声速随粒子速度增大而增大,未观察到间断等非线性变化;而初始奥氏体相中声速曲线存在间断,声速由初始横波值间断减小至体波声速后再随粒子速度线性增大。冲击实验中,初始马氏体相NiTi合金后自由面速度约34 m/s处出现双波结构,而将样品初始温度升至402 K后再冲击加载,则在约100 m/s处出现双波结构,二者速度曲线拐点分别由马氏体相弹塑性屈服和奥氏体相塑性屈服引起;在初始奥氏体相NiTi合金冲击实验中,在样品后自由面速度达到220~260 m/s时才出现显著的奥氏体相弹塑性转变。随着应变率从约105 s^(−1)升高至10^(7) s^(−1),相同组分奥氏体相NiTi合金的弹性极限由约2 GPa增大至约4 GPa,10^(7) s^(−1)应变率下,随着初始样品温度升至402 K,弹性极限降至1.7 GPa,表明NiTi合金的弹性极限存在显著的温度和应变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 奥氏体-马氏体相变 相变温度 高应变率 弹性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与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薛小怀 周昀 +2 位作者 钱百年 李晶丽 楼松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54-1857,共4页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 X80钢经焊接热模拟后粗晶区组织明显粗化,韧性显著下降.低碳时在粗晶区中的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形成的硬而脆的Fe3C是恶化粗晶区韧性的主要原因.超低碳时在粗晶区中形成的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含量比低碳时少,M-A组元中残余奥氏体所占的比例大,由于马氏体中偏聚的碳含量低,因而其塑性好,同时因超低碳抑制了Fe3C碳化物的形成而改善了粗晶区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焊接热模拟 粗晶区 超低碳 贝氏体铁素体 马氏体-奥氏体组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发电系统候选材料高温腐蚀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肖博 朱忠亮 +1 位作者 李瑞涛 张乃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37,共8页
近年来,采用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作为工质构建新型布雷顿循环,建立超高参数、超高效率、结构紧凑的发电动力系统,在燃煤火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金属管道和部件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是... 近年来,采用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作为工质构建新型布雷顿循环,建立超高参数、超高效率、结构紧凑的发电动力系统,在燃煤火电、核电、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金属管道和部件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是该新型动力系统建设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候选材料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高温镍基合金在高温S-CO2环境中的腐蚀研究现状,探究了S-CO2环境下的氧化-碳化耦合机理,给出了S-CO2环境腐蚀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抑制碳化腐蚀的方法,指明了S-CO2腐蚀的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腐蚀 超临界二氧化碳 铁素体/马氏体 奥氏体 镍基合金 氧化-碳化耦合 碳化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关于快堆燃料包壳材料的研究
11
作者 郑颖 刘泽军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9,137,共7页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ВНИИНМ)是材料学研究和核燃料循环工艺、裂变核材料处理工艺等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在快堆堆芯结构材料方面该院借助于俄罗斯丰富的钠冷快堆运行和材料学研究经验,以BOR-60和BN-600为研究试验平台,以提高BN-... 俄罗斯无机材料研究院(ВНИИНМ)是材料学研究和核燃料循环工艺、裂变核材料处理工艺等领域的著名研究机构,在快堆堆芯结构材料方面该院借助于俄罗斯丰富的钠冷快堆运行和材料学研究经验,以BOR-60和BN-600为研究试验平台,以提高BN-600和BN-800性能及开发更加先进的BN-1200为目标,开展了大量燃料棒包壳及燃料组件外套管材料的研究。本文是对ВНИИНМ近几年研究成果在俄罗斯科学杂志和研讨会上发表报告的调研、翻译和汇总,供我国有关钠冷快堆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 奥氏体 铁素体-马氏体 弥散强化铁素体-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构造中1Cr17Mn6Ni5N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2
作者 马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46-148,共3页
利用等离子弧对节点构造中的1Cr17Mn6Ni5N含氮不锈钢进行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其焊缝、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接头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弧焊接方法对不锈钢焊接,可以获得均匀光滑无裂纹的焊... 利用等离子弧对节点构造中的1Cr17Mn6Ni5N含氮不锈钢进行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其焊缝、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接头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弧焊接方法对不锈钢焊接,可以获得均匀光滑无裂纹的焊缝;焊缝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及沿柱状晶分布的δ-铁素体,奥氏体晶粒内部有ε-马氏体;在热影响区析出碳化物及在晶粒内部产生ε-马氏体相变,且靠近熔合线的母材的一些晶粒内部及热影响区中出现少量孪晶;母材、熔合区、焊缝金属区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190、210、292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Δ-铁素体 焊缝组织 ε-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