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龙弹性体/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对尼龙6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永聪 王文强 张爱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聚醚嵌段酰胺(PEBA)尼龙弹性体作为增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尼龙6(PA6)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机械测试、动态机械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分别研究了不同PEBA...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MA)作为相容剂,聚醚嵌段酰胺(PEBA)尼龙弹性体作为增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尼龙6(PA6)复合材料。通过物理机械测试、动态机械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分别研究了不同PEBA含量对复合材料韧性影响以及SMA对共混物的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BA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A6的冲击强度,当加入PEBA质量分数为20%时,PA6复合材料的常温冲击强度达到22.93 kJ/m^2——比纯PA6提高了659.27%,低温冲击强度达到为16.75 kJ/m^2——比PA6提高了902.99%。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相容剂SMA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加入PEBA质量分数为20%时PEBA可均匀分散在PA6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尼龙弹性体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增容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悬浮溶胀接枝氯乙烯共聚物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鹏 王雅玲 +4 位作者 赵永禄 张亚刚 郝涛 余东栋 陈绪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3,共5页
通过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制备了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氯乙烯共聚物(SMA-g-VC)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证实SMA-g-VC共聚物的存在,测定了共聚产物中SMA的接枝率,并研究了共聚产物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力学... 通过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制备了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氯乙烯共聚物(SMA-g-VC)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证实SMA-g-VC共聚物的存在,测定了共聚产物中SMA的接枝率,并研究了共聚产物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结果表明,随着SMA投料比增加,SMA接枝率增加幅度变缓,树脂颗粒也逐渐增大且表面附生较多的小颗粒。含有SMA-g-VC共聚物的PVC树脂出现3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随着SMA投料比增加,SMA-g-VC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SMA投料比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冲击强度随着SMA投料比的增加而降低,而维卡耐热温度随着SMA投料比增加而大幅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聚氯乙烯 悬浮溶胀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缩聚法合成聚对羟基苯甲酸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液晶高分子
3
作者 解孝林 周艳 童身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75-78,共4页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对羟基苯甲酸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液晶高分子,讨论了反应的接枝效率和液晶侧链对聚合物热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侧链液晶高分子
全文增补中
对羟基苯甲酸及其二聚体、四聚体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与液晶性
4
作者 解孝林 周艳 童身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71-74,共4页
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二聚体、四聚体,并将其接枝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上得到侧链液晶高分子。讨论了侧链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侧链液晶高分子
全文增补中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久芬 周海骏 +1 位作者 姜丽萍 冷国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组成与流动性能的关系。并用 13C-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耐热性 熔体粘度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瞿雄伟 商淑瑞 +2 位作者 刘国栋 姬荣琴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 以正己烷 /苯为溶剂 ,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溶液法合成了丙烯腈 -三元乙丙橡胶 -苯乙烯接枝共聚物 (AES)。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用称量法计算接枝参数 ,并就接枝机理进行了讨论 ;研究了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及 St/ AN质量比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适当的引发剂浓度及 EPDM用量可得到具有较高接枝参数的 AES。用热重分析法表征了产物的热性能 ,表明 AES耐热性优于 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增容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磊 朱光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对其增容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 无规共聚物 合成 增容作用 合成方法 改性 增容剂 共混物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与降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大伟 王艳 +4 位作者 徐大玮 高聪聪 汪健 张长桥 于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二元共聚物SMA(maleic anhydride-styrene),其分别与油胺和十八醇反应,制备合成2种不同结构的梳状聚合物NSMA(Oleamide-SMA)和OSMA(Octadecanol-SM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色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 以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二元共聚物SMA(maleic anhydride-styrene),其分别与油胺和十八醇反应,制备合成2种不同结构的梳状聚合物NSMA(Oleamide-SMA)和OSMA(Octadecanol-SMA)。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凝胶色谱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并进行了梳状聚合物降凝的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官能团上侧链长度和数目会影响聚合物添加剂的降凝能力;在添加剂分子结构中引入π键和氢键缔合作用可以改善添加剂的降凝效果;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添加浓度影响降凝效果。同时分析结果与实验评价基本一致,OSMA和NSMA两种梳状聚合物具有潜在的工业降凝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物 梳状聚合物 降凝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智俊 王木立 +1 位作者 朱东 张东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种子乳液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阳离子化改性及其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白福顺 张霞 +2 位作者 田安丽 付少海 王潮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4-1168,1172,共6页
采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通过界面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分散剂(SMG)。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TA和SMA中酸酐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当ETA对SMA摩尔比为1.3、对甲苯磺酸占SMA总质量的14%、反应时间... 采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通过界面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分散剂(SMG)。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TA和SMA中酸酐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当ETA对SMA摩尔比为1.3、对甲苯磺酸占SMA总质量的14%、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78℃时,SMG阳离子化度为30.96%。应用实验表明,SMG对炭黑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SMA,当SMG阳离子度大于14%、pH=9、SMG对颜料的质量分数为7%时,制备炭黑分散体粒径为170 nm,炭黑分散体热稳定性较佳,60℃处理24 h,粒径变化率仅为3.6%。所制备分散体在pH=3时,炭黑Zeta电位为+28.61 mV,当pH>6.5后,Zeta电位变为负值,表现出两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分散剂 颜料分散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停停 张树芹 +1 位作者 路福绥 陈甜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6-1052,共7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75℃聚合得到的SSMA,其质量分数为3%时,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最好;当pH=9时SSMA分子完全电离,能为颗粒提供较大的空间势垒,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最好;Na+或Ca2+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势的绝对值,使颗粒因带电量减少而聚结,导致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变差;当离子浓度相同时,Ca2+的聚沉能力强于Na+,添加Ca2+后的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除虫脲 悬浮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一青 王荣伟 +2 位作者 石正金 夏燕敏 王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2,共3页
利用 1HNMR、13CNMR及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 )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序列结构和组成 ,并比较了几种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分析SMA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表明1HNMR是分析组成的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核磁共振 序列结构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PC/ABS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春林 段辉丽 吴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1,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 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法测定高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组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宁春花 尤小红 李丽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90-1192,共3页
Styrene(St)-maleic anhydride(MA) copolymer(SMA) with high content of maleic anhydride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 as initiator,using solution-precipitation,and the gradual warming polymerizati... Styrene(St)-maleic anhydride(MA) copolymer(SMA) with high content of maleic anhydride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 as initiator,using solution-precipitation,and the gradual warming polymerization.The effects of the mole ratio of styrene to maleic anhydride,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itiator amount on the polymerization is studied.The determination of copolymer composition is also studied for a series of different content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by using thermogravimetry to determine their composition.The research show that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thermogravimetry is simple,rapid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含量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热重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书香 王振华 +1 位作者 康海彦 张贺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利用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具有可逆溶解 -沉淀性能的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载体 ,并测定了其临界 pH值 (2 .4 7~ 3.5 1) .利用载体上的酸酐基团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得到了具有液相酶和固相酶两者... 利用自由基沉淀聚合反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具有可逆溶解 -沉淀性能的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载体 ,并测定了其临界 pH值 (2 .4 7~ 3.5 1) .利用载体上的酸酐基团固定葡萄糖淀粉酶 ,得到了具有液相酶和固相酶两者优点的固定化酶 .考察了单体组成、固定化反应时间对固定化酶酶活的影响和可回收利用性 .固定化酶 (湿 )酶活可达 2 347u/ g ,经溶解 -沉淀循环 3次回收后的固定化酶酶活可保留 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苯乙烯 丁烯酸酐 三元共聚物 固定化酶 葡萄糖淀粉酶 可逆沉淀-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刁建志 巴信武 +1 位作者 王素娟 丁海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 研究了超支化聚 (酰胺 -酯 ) (HBP)对聚丙烯 /聚氯乙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 [PP/PVC/PP g (St co MMA) ]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 80 / 2 0 )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 g (St co MMA) ( 80 / 2 0 / 6)共混物中加入 1份HBP时 ,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 ,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 g (St co MMA)的界面粘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聚丙烯共混体系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与α-甲基苯乙烯双单体接枝PP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卫华 马杰 傅玉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5,45,共4页
采用溶液接枝制备马来酸酐(MAH)与α-甲基苯乙烯(α-MS)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共聚物[PP-g-(MAH-α-MS)],通过化学滴定、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热分析,研究了α-MS作为共聚单体对MAH接枝PP(PP-g-MAH)的接枝... 采用溶液接枝制备马来酸酐(MAH)与α-甲基苯乙烯(α-MS)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共聚物[PP-g-(MAH-α-MS)],通过化学滴定、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热分析,研究了α-MS作为共聚单体对MAH接枝PP(PP-g-MAH)的接枝率和热性能的影响。固定MAH用量,加入适量α-MS可提高MAH在PP上的接枝率,当n(α-MS)/n(MAH)为1.00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与单独使用MAH时的接枝率相比提高了约98%;PP-g-(MAH-α-MS)的晶粒尺寸较PP-g-MAH有所增加,熔点有所下降,而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Α-甲基苯乙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超细包覆炭黑的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云燕 刘敬成 付少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5-1009,共5页
采用相分离技术在炭黑表面包覆支化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BPSMA)制备超细包覆炭黑,探讨了相分离剂滴加速度、BPSMA用量、pH、炭黑质量分数以及分散时间对超细包覆炭黑粒径的影响。FTIR、TEM和对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证实,炭黑表面包覆了B... 采用相分离技术在炭黑表面包覆支化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BPSMA)制备超细包覆炭黑,探讨了相分离剂滴加速度、BPSMA用量、pH、炭黑质量分数以及分散时间对超细包覆炭黑粒径的影响。FTIR、TEM和对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证实,炭黑表面包覆了BPSMA,超细包覆炭黑较佳的制备工艺为:相分离剂滴加速度3 mL/min,BPSMA用量为炭黑质量的20%,pH=10,炭黑质量分数为8%,超声波处理时间10 min。与线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炭黑分散体相比,相同条件下,BPSMA超细包覆炭黑分散体的粒径较小,稳定性较高,其印花织物的K/S值和摩擦牢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 支化型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超细 包覆 炭黑 特种染料与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醇单酯钠盐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哲 强西怀 +3 位作者 张辉 方银军 高慧 卢俊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高级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SMA脂肪醇单酯钠盐。并用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酯化前后酸值的变化,研究了酯化物钠盐的水溶性及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脂肪醇的转化率均...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高级脂肪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SMA脂肪醇单酯钠盐。并用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酯化前后酸值的变化,研究了酯化物钠盐的水溶性及其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脂肪醇的转化率均在85%以上,其中SMA-g-C12钠盐的水溶性较好;25℃时,SMA-g-C12钠盐的表面活性最好,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94 g.L-1,γcmc为25.04 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醇单酯 制备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钠盐/聚苯乙烯磺酸钠复合物的湿敏特性
20
作者 刘若望 李扬 杨慕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7-491,共5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钠盐(NaSMA)与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复合物为湿敏材料,在叉指金电极上浸涂成膜制备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考察了NaSMA和NaPSS浓度对复合湿度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NaPSS可降低传感器在低湿下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钠盐(NaSMA)与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复合物为湿敏材料,在叉指金电极上浸涂成膜制备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考察了NaSMA和NaPSS浓度对复合湿度传感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NaPSS可降低传感器在低湿下电阻,同时提高传感器的高湿灵敏度。在最佳条件下,当环境湿度从33%RH增加至97%RH时,制备的复合湿度传感器的电阻由4.2×106Ω变化至1.8×103Ω,并具有优异的半对数线性、较高的高湿响应灵敏度和较小的湿滞。相对于单独以NaPSS或NaSMA为湿敏材料的传感器,复合传感器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在复合敏感膜外施加硅丙树脂保护层,可明显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高分子复合材料 湿敏响应特性 苯乙烯磺酸钠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钠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