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中华文化,怎样本土文学?——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论纲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崇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繁复的关系。这里的中华文化有三重含义:第一重是相对古典(晚清以前)的中华文化;第二重是20世纪以来(或现代)的中华文化;第三重是指中华文化在不同区域变异后仍然具有较强中国性...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繁复的关系。这里的中华文化有三重含义:第一重是相对古典(晚清以前)的中华文化;第二重是20世纪以来(或现代)的中华文化;第三重是指中华文化在不同区域变异后仍然具有较强中国性的本土中国性文化。相较而言,第一重体现在有关文学书写中显得宽泛而散漫;第二重中既有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承继与发展,又有对现代中华文化事件的回应与拓展;第三重中既有本土意识,又有地域文化和异族书写的介入。在多元并存的视角和语境下,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本土中国性是为了强大和提升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化;反过来,也可以反哺世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华文/华人文学 马来西亚华文/华人文学 华文 本土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华语管理与华人认同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晓梅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第3期58-66,共9页
马来西亚华人极力通过华文学校(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型华文中学)来维护他们的语言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华人认同。本文采用认同管理模型与语言管理模型,以槟城州4所华文中学为例,讨论马来西亚的华人认同与华文学校华语管理之间的关系,分... 马来西亚华人极力通过华文学校(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型华文中学)来维护他们的语言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华人认同。本文采用认同管理模型与语言管理模型,以槟城州4所华文中学为例,讨论马来西亚的华人认同与华文学校华语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华校如何通过语言管理(主要是华语)来强化华人认同。数据采集主要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涉及的访谈对象包括学校的管理层、教师与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两类学校的华人认同与针对华语的语言规划措施密切相关,而且教师与学生对于华语的重要性以及华语对华人认同的重要性的看法基本一致。此外,华文学校通过华语而实现的华人认同的管理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认同规范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认同 华文学校 语言管理 华语 马来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石沧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57-63,91,共8页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教育 华人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文化个性
4
作者 王列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82-86,共5页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较为重视与强调“本土传统” ;其重视与强调的“本土的文学传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构建“本土的文学传统” ,其策略之一 ,即凸现“语言非本土性”的恶果、推进“语言本土性”的进程。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文学 文化个性 本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批评实践——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中心的初步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新 朱立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3,共8页
关键词 海外文学 华文文学 后殖民主义 文学批评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学与中华文化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4,共4页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是迄今东南亚国家中华文教育体系建立最为完善者。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和独立中学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时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前者兼顾学生个人品格修养和社会意识培养,强调团结互助精神,并将...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是迄今东南亚国家中华文教育体系建立最为完善者。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和独立中学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时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前者兼顾学生个人品格修养和社会意识培养,强调团结互助精神,并将其延伸至国家层面,体现马来西亚政府对国民意识及爱国精神的培养;后者则倾向关注学生个人修养,尤其强调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其价值观偏向董教总的价值体系,强调华人对华文教育、学习华文、传承族群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文教科书 中国文学作品 华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诸因素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汝材 《南洋问题研究》 1989年第2期10-16,共7页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社会 马来 海上交通 华文教育 国籍问题 侨民教育 政治经济形势 马华 十九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之辨——关于华文文学研究转向华人文学的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贤林 朱文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70,共5页
从华文文学转向华人文学,目前已成为华文文学研究界值得关注的一种学术趋向。围绕族裔身份与汉语写作两个层面,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和辨析,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反思这种转向的局限性,以期对当前的华文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华人文学 族裔身份 汉语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命名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崇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区域文学研究中的命名问题反映着其中的吊诡和权力因素。东南亚华文/华人文学的术语,既显示相关研究中的种种问题,也说明世华文研究真正回归文学的艰难。
关键词 东南亚 华文文学 命名 权力关系 后殖民主义批判 华人文学 区域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路——试谈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的崛起及其研究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超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1期42-47,共6页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 钱超英,1958年9月生,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编者按: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暨南大学饶子教授及其领衔的“文艺学”博士点师生一直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文化的角度,以比较的方法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文学 华人文学 澳大利亚 华文文学研究 海外华文文学 现代性 华人移民 命名意义 文化身份 身份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凝视”与“自我镜像”——早期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欧美华人记述
11
作者 袁勇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9-197,248,共10页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移民劳工、留学生、外交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大量涉足海外,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三股动力源,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晚清欧美华人记述以使臣日记与政府委派的考察人员日记为主,另有少量...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移民劳工、留学生、外交官开始主动或被动地大量涉足海外,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三股动力源,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晚清欧美华人记述以使臣日记与政府委派的考察人员日记为主,另有少量私人游记及竹枝词;民国时期的欧美华人记述虽仍有许多文学性不强、政经目的明显的考察记,但也出现了大量抒写个人观感且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这些不同时期华文记述中呈现的中西文化比较与思考、华人形象想象与批评,呈现出“他者凝视”对“自我镜像”的深深影响,并使得“自我东方化”民族话语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华人形象 他者凝视 自我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汉学与世界华文、华人文学
12
作者 李诠林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0-64,共5页
传统汉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研究文本的构成要件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范畴不断扩展的“中国学”学科与学科边界不断游移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更是具有多元的吻合面。现已初具规模的“世界华文、华人文学”学科有可能转变为一种关涉中... 传统汉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研究文本的构成要件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范畴不断扩展的“中国学”学科与学科边界不断游移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更是具有多元的吻合面。现已初具规模的“世界华文、华人文学”学科有可能转变为一种关涉中国境内与海外互动关系的“有关中国的文学的学问”。因此,世界华文文学及其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漂泊的汉学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华人文学 学科前景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让华文文学等于华人文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鹏程 《东南学术》 2004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民族主义 华人文学 华人文化 文学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外科目可列为马来西亚国家奖学金计算标准
14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0,共1页
随着政府宣布大马教育文凭“10+2”方案,马来西亚教育部总监丹斯里阿里慕丁说,若有关的额外科目成为考生报考的10个主要科目之一,它将列为国家奖学金的计算标准。他发文告指出,继华文及华文文学,淡米尔文及淡米尔文文学后,阿拉... 随着政府宣布大马教育文凭“10+2”方案,马来西亚教育部总监丹斯里阿里慕丁说,若有关的额外科目成为考生报考的10个主要科目之一,它将列为国家奖学金的计算标准。他发文告指出,继华文及华文文学,淡米尔文及淡米尔文文学后,阿拉伯文也列入额外科目,且额外科目不能被其他科目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教育部 国家奖学金 计算标准 科目 华文文学 教育文凭 阿拉伯文 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文学:拓展了的文化视角和空间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万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9,共8页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在不同境遇中的应变形态,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化传统命运的狭窄视野,呈现出传统在种种痛苦的现代“分娩”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以其种种“异质”表明着它同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深层的联系,以其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而又自立独立的形态表明着中华文化的强大衍生力。而海外华人文学对华人文化的命运是最敏感的,它始终立足于“本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课题,记录着海外华人的漂泊命运和精神归宿,从而拓展了我们考察中华文化的现代命运的视角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华人文化 华人文学 华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庆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共8页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海内”与“海外”、“境内”与“境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已然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很难进行界限分明的区隔。华文文学学科的独特意义,恰恰在于它介乎“中国现当代文...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海内”与“海外”、“境内”与“境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已然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有机整体,很难进行界限分明的区隔。华文文学学科的独特意义,恰恰在于它介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比较文学”等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属性。“跨境华文文学”的提出,既避免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名不副实”,又最大限度保持该学科跨区域、跨学科、跨疆界的“文化特区”性质,探求全球华文文学的交流共融。它可能是目前最能顾及各方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最具学科发展潜力的一个华文文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华文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华人文化跨境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沟通于“大传统”的“小传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万华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科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这是我涉足这一领域14年后仍不免疑惑的问题。例如,我一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久而久之,关于经典性的思考成为我考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小传统 大传统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传统 重要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 华人文化 华文化传统 海外华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诗歌的精彩篇章——马华诗歌的诗美探索与世界华文文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18
作者 程国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8,共5页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诗歌创作个性鲜明,诗美探索多样。在现代诗知性美品格、自由体诗诗体和冰心以来"小诗"的革新方面,马华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五四新诗传统和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诗探索的成果,把现代汉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 当代马来西亚华文诗歌创作个性鲜明,诗美探索多样。在现代诗知性美品格、自由体诗诗体和冰心以来"小诗"的革新方面,马华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五四新诗传统和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诗探索的成果,把现代汉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创作出了海外华语诗歌的一批精彩篇章。马华当代诗也是五四现代新诗、台湾现代诗之后汉语诗歌创作的最有成就的部分。马华诗人创作了一批汉诗经典,为海外华文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以马华诗歌为代表的世界华文文学已经成了中国文学体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当代汉语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非常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诗歌 诗美探索 海外华文文学 学科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跨疆界、跨文化的研究个案──世华研究平台上的当代马华文学
19
作者 陈大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0,共4页
本文首先讨论以中国大陆学界为中心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平台”对各国华文文学研究所抱持的学术视野,以及对此一学科的定义;接着以《海外华文文学史》和《世界华文文学概要》对马华文学的研究缺失为例,讨论跨疆界、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困... 本文首先讨论以中国大陆学界为中心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平台”对各国华文文学研究所抱持的学术视野,以及对此一学科的定义;接着以《海外华文文学史》和《世界华文文学概要》对马华文学的研究缺失为例,讨论跨疆界、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困境;最后论及当代马华文学跟世华研究平台接轨时,必须重视的(内部与外缘)问题。作为一个跨疆界与跨文化的研究个案,当代马华文学突显了许多重要的高难度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马来西亚 民族文化 民族心理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
20
作者 黎湘萍 《河北学刊》 2000年第2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华人文学 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 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