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色杆菌毒蛋白对菜粉蝶中肠的组织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世尧 王晓容 +2 位作者 潘建平 刘卫 庞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39,共4页
无色杆菌毒蛋白经口进入菜粉蝶幼虫体内 6、12、18、2 4h以后 ,菜粉蝶幼虫的中肠组织逐渐遭到破坏 ,开始有些肠壁细胞伸长 ,在顶端形成囊泡 ,以后囊泡和细胞核脱落进入肠腔 .处理后期临近死亡的幼虫中肠肠壁组织被严重破坏 ,仅残留基层... 无色杆菌毒蛋白经口进入菜粉蝶幼虫体内 6、12、18、2 4h以后 ,菜粉蝶幼虫的中肠组织逐渐遭到破坏 ,开始有些肠壁细胞伸长 ,在顶端形成囊泡 ,以后囊泡和细胞核脱落进入肠腔 .处理后期临近死亡的幼虫中肠肠壁组织被严重破坏 ,仅残留基层细胞 ,并形成一些空腔 ,从而影响昆虫的正常取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碟 无色杆菌毒蛋白 中肠 病理学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反硝化亚种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菲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武凤霞 范丙全 刘建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5-729,共5页
利用选择性富集培养及升华法,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2株菲降解细菌,它们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株细菌进行鉴定,两株菌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和木糖氧化无... 利用选择性富集培养及升华法,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2株菲降解细菌,它们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株细菌进行鉴定,两株菌分别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反硝化亚种(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sub sp.denitrificans),两株菌均具有邻苯二酚氧化酶活性。两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都表现较强降解菲的能力,液体培养60 h约90%的加入菲被降解。通过测定液体培养基中菲浓度和菌体密度变化发现,菌株降解菲的量与其生长密度相关;随着菌体浓度(吸光度)的增加,代谢底物菲的浓度明显降低,两株菌混合使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降解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降解 坚强芽孢杆菌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反硝化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色杆菌毒蛋白对菜粉蝶幼虫血淋巴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晓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1-323,共3页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
关键词 菜粉蝶幼虫 无色杆菌毒蛋白 血淋巴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碳源对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降解(艹屈)的影响
4
作者 孙常宇 唐玉斌 +1 位作者 陈芳艳 郁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46,85,共5页
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艹屈)高效降解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降解多环芳烃(艹屈),考察了葡萄糖、维生素C、邻苯二甲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表面活性剂吐温-80等外加碳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丙酮酸... 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艹屈)高效降解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降解多环芳烃(艹屈),考察了葡萄糖、维生素C、邻苯二甲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表面活性剂吐温-80等外加碳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丙酮酸、α-酮戊二酸和吐温80对的生物降解均有显著的刺激作用,邻苯二甲酸对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降解(艹屈)不具有促进作用。反应体系中加入5mg/L维生素C时,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艹屈)降解效率为91%。分别加入10mg/L的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时,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艹屈)降解效率均在90%以上。当加入200mg/L的吐温80时,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对(艹屈)降解效率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艹屈)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外加碳源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色杆菌蛋白酶Ⅰ肽链N端作用的突变研究
5
作者 张红缨 张今 +1 位作者 李绍良 崎山文夫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7-72,共6页
无色杆菌蛋白酶Ⅰ(AchromobacterproteaseⅠ,APⅠ)是高度专一于赖氨酸的丝氨酸蛋白酶.比较其它典型同类蛋白酶的一级结构,该酶的成熟体肽键在N端和C端分别长出9个和26个氨基酸践基.在其N端设计和构建了一些突变体,它们分别具有... 无色杆菌蛋白酶Ⅰ(AchromobacterproteaseⅠ,APⅠ)是高度专一于赖氨酸的丝氨酸蛋白酶.比较其它典型同类蛋白酶的一级结构,该酶的成熟体肽键在N端和C端分别长出9个和26个氨基酸践基.在其N端设计和构建了一些突变体,它们分别具有缩短或延长的N端.这些突变体低于天然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的结果揭示,N端这部分延长在稳定该酶的活性构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蛋白酶Ⅰ 肽链 N端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色杆菌蛋白酶Ⅰ突变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张红缨 张今 +1 位作者 李绍良 崎山文夫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3-78,共6页
报道了用定住诱变技术,改变无色杆菌蛋白酶Ⅰ的酶原加工位点,使其向左或向右移动,导致突变体成熟酶的肽链从N端延长或缩短若干氨基酸残基.所获突变体显示了低于野生酶的活性.突变体的园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结构发生... 报道了用定住诱变技术,改变无色杆菌蛋白酶Ⅰ的酶原加工位点,使其向左或向右移动,导致突变体成熟酶的肽链从N端延长或缩短若干氨基酸残基.所获突变体显示了低于野生酶的活性.突变体的园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的结构发生了某些微小的改变.在不同的pH值、温度和不同浓度的SDS和盐酸胍条件下,也表现了低于天然酶的稳定性.在N端延长的突变体中,酶原加工位点越远离天然加工位点的突变体,显示了越低的活性和稳定性.缩短的突变体活性和稳定性最低.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成熟酶的N端可能比较靠近酶的活性中心,并参与构成活性中心附近的局部构象由此可见N端区在成熟酶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蛋白酶Ⅰ 突变体 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液中检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7
作者 魏兰芬 陆龙喜 +2 位作者 林军明 朱一凡 潘协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观察 5 %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液中细菌存活情况。方法 进行细菌的鉴定分离及中和剂选择试验和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在使用前含 5 %三氯羟基二苯醚 (三氯散 )的消毒液中检出 1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生长菌落数为 5 .5 0× 1 0 5... 目的 观察 5 %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液中细菌存活情况。方法 进行细菌的鉴定分离及中和剂选择试验和定量杀菌试验。结果 在使用前含 5 %三氯羟基二苯醚 (三氯散 )的消毒液中检出 1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生长菌落数为 5 .5 0× 1 0 5CFU/mL。受污染消毒液经加温杀菌后 ,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较好杀灭效果 ,而对取自该样液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仍无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羟基二苯醚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消毒药(剂) 微生物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对Pb的生物矿化作用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哲 陈潼樾 +5 位作者 冷粟 吴迪 张秀芳 周野 车驰 李明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14-2020,共7页
为了筛选可用于Pb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优良菌种,研究了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利用含尿素培养基生长的发酵液对Pb的生物矿化作用,及其对土壤中Pb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Pb的浓度低于105 mg·L^(-1)时,菌株LAX2的生长不受明... 为了筛选可用于Pb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优良菌种,研究了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利用含尿素培养基生长的发酵液对Pb的生物矿化作用,及其对土壤中Pb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Pb的浓度低于105 mg·L^(-1)时,菌株LAX2的生长不受明显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AX2在含有尿素的培养体系中生长产生的发酵液可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形成一种球形的Pb CO_3晶体,其最大直径可达2μm。生物矿化、菌体细胞吸附和化学沉淀对Pb^(2+)的去除率分别为86.3%、91.6%和67.4%,表明三者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菌株LAX2发酵液添加到土壤中培养,2 d后有效态Pb的浓度开始迅速下降,第5 d开始变缓,但在30 d的培养周期内有效态Pb的浓度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培养5、10、30 d后,土壤中有效态Pb的含量分别下降了56.1%、76.5%和86.8%。向Pb污染土壤中加入发酵液、无菌发酵液、菌体细胞后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与对照相比,小白菜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9.4%、21.6%和9.6%;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分别降低78.1%、64.2%和52.4%,小白菜中Pb的含量分别下降了56.5%、27.4%和14.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AX2可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形成晶体结构的Pb CO_3,进而固定土壤中的有效态Pb,降低Pb对植物的毒害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因此在Pb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 生物矿化 有效态Pb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对Cd的固定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哲 吴迪 +4 位作者 张秀芳 赵兴敏 周野 车驰 李明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8,共8页
【目的】研究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对镉(Cd)的碳酸盐矿化作用及其对Cd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LAX2接种于含0~40mg/L Cd2+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LAX2对Cd的耐受性。在LAX2发酵液中加入0.1mol/L CdCl2放置12h,... 【目的】研究一株氧化木糖无色杆菌LAX2对镉(Cd)的碳酸盐矿化作用及其对Cd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LAX2接种于含0~40mg/L Cd2+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LAX2对Cd的耐受性。在LAX2发酵液中加入0.1mol/L CdCl2放置12h,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对菌株LAX2矿化固结Cd的产物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水稻盆栽试验验证菌株LAX2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菌株LAX2对Cd2+的耐受能力较强,当溶液中Cd2+质量浓度达35 mg/L时,其生长不受明显影响;但当Cd2+质量浓度为40mg/L时,LAX2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矿化产物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AX2可通过碳酸盐矿化作用将Cd矿化为呈小颗粒团聚体的CdCO3晶体。Cd污染稻田土壤经菌株LAX2发酵液、无菌发酵液和菌体细胞修复后,水稻根部Cd含量分别下降了35.3%,19.4%和12.5%,茎叶Cd含量分别降低了26.7%,15.6%和8.4%,水稻籽粒中Cd含量分别降低了28.7%,16.4%和7.5%,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下降了56.9%,34.5%和21.0%。【结论】菌株LAX2可通过碳酸盐矿化作用固结土壤中的有效态Cd,从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木糖无色杆菌 生物矿化 土壤有效态Cd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云 苏妍 +4 位作者 姚锦爱 田大刚 阮宏椿 肖翔 刘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5,共8页
为丰富小麦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土壤、小麦根部和周边植物根部分离拮抗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喷施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 为丰富小麦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土壤、小麦根部和周边植物根部分离拮抗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喷施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获得18株拮抗细菌,筛选出杀菌谱广、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菌D09;其对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抑制率达到67.9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鉴定拮抗菌D09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发酵液灌根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50.93%,与常用杀菌剂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D09发酵液灌根处理的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含量低于苯甲嘧菌酯穗部喷雾处理,与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2种毒素含量与戊唑多菌灵、苯甲嘧菌酯、氟硅唑穗部喷雾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木糖氧化无色杆菌D09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DON、ZEN、NIV 3种毒素具有抑制作用,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拮抗菌 小麦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色杆菌77的基因组构成及其趋化和耐药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霁虹 荆玉玲 +2 位作者 马桂珍 郭荣君 李世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6,共11页
无色杆菌77(Achromobacter sp.77)是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菌丝际优势细菌,可随Foc菌丝迁移且状态活跃。为明确菌株77在Foc菌丝际的定殖机理,本研究在分析菌株77全基因组构成基础上,研究了其趋化特性... 无色杆菌77(Achromobacter sp.77)是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菌丝际优势细菌,可随Foc菌丝迁移且状态活跃。为明确菌株77在Foc菌丝际的定殖机理,本研究在分析菌株77全基因组构成基础上,研究了其趋化特性和耐药性。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分析表明,菌株77基因组全长5 868 070 bp,仅含1条染色体,GC含量为65.89%。在KEGG、COG和GO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696、4 862和4 212个基因。菌株77基因组中含mcp、che、mot等重要趋化基因;通过CARD数据库注释,发现含有drr、emr等抗生素耐药外排泵基因、抗生素耐药基因簇以及多种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菌株77对浓度低于300 μg/mL的氯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浓度低于50 μg/mL的四环素均有抗性,是一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改良的游动平板法测定菌株77的趋化特性,结果表明,菌株77对1 mmol/L对羟基苯乙酸、水杨酸、α-酮戊二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等多种根分泌物和真菌分泌物组分具有明显的趋化响应;0.5 mmol/L的上述化合物和0.5-1 mmol/L的镰刀菌酸可促进菌株77的生长。上述研究结果说明菌株77对根分泌物或真菌分泌物具有趋化和利用能力,是连作条件下无色杆菌属细菌在枯萎病菌菌丝际丰度升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黄瓜枯萎病菌 全基因组分析 趋化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牦牛瘤胃源无色杆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评价
12
作者 李大鹏 曹春华 +7 位作者 付鹏程 张景艳 张康 王磊 张凯 刘琴 包永占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09-1819,共11页
【目的】对分离得到的1株牦牛瘤胃源菌株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开发新型动物源益生菌。【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菌落观察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采用VITEK2微生物生化自动鉴定仪鉴定其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相似性比对... 【目的】对分离得到的1株牦牛瘤胃源菌株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开发新型动物源益生菌。【方法】通过显微镜和菌落观察试验菌株的形态学特征,采用VITEK2微生物生化自动鉴定仪鉴定其生化特性,并对其16S rDNA进行PCR扩增、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对其生长性能、产酸能力、自凝聚、疏水性、溶血性和耐药性、耐酸耐胆盐及胃肠环境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菌株经过形态学、分子鉴定和16S rDNA扩增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命名为无色杆菌YKS2。该菌株2 h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增长至20 h后开始出现平台期并缓慢下降。发酵48 h后pH未降低,说明该菌株不具产酸性能;自凝聚力为28.7%,表面疏水性在氯仿中达到77.1%,其他溶剂均>60.0%,平均达到60%以上,表明细菌有一定的黏附能力;在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未出现溶血环;通过K-B法测试了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现其对常见的12种抗生素敏感;在pH 2.0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pH 4.0的培养基中存活率为61.4%;对0.1%和0.3%胆盐培养基有较高的耐受;在人工胃液重悬后培养3 h的细菌存活率为78.18%,在人工肠液中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数极显著增长(P<0.05),说明YKS2菌株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人工肠液。【结论】牦牛瘤胃源YKS2菌株为肠杆菌科无色杆菌亚种,无溶血、产酸及耐强酸特性,非耐药菌株,增殖性能较好,具有耐胆盐、耐胃肠液、自凝聚及表面疏水特性,可作为一种候选益生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瘤胃 无色杆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几丁质酶的无色杆菌ZWW8的发酵产酶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瑶心 王亮节 +3 位作者 郑文 徐汉琴 郑恋 钟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6,共11页
从湖北武汉地区虾壳堆积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分泌胞外几丁质酶菌株ZWW8,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发现其属于无色杆菌属;通过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培养时间的单因素优化实验获得ZWW8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该菌株在添加0.5%几丁质胶体,0... 从湖北武汉地区虾壳堆积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分泌胞外几丁质酶菌株ZWW8,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发现其属于无色杆菌属;通过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培养时间的单因素优化实验获得ZWW8菌株的最优发酵条件,该菌株在添加0.5%几丁质胶体,0.5% NH_4Cl,初始pH 7.0的培养基中,于37℃培养2 d后胞外上清酶活力可达到33.9 U/L,是优化前酶活力的8倍;通过检测ZWW8菌株分泌胞外几丁质酶的酶学性质发现,其最适反应pH为5,最适反应温度为50℃。Ni~(2+)和Ca~(2+)能提高几丁质酶活性,而Hg~(2+)、Cu~(2+)和Zn~(2+)能明显抑制酶活。此外,几丁质酶还能在高盐条件维持活性和稳定性,并特异性结合几丁质。通过几丁质亲和层析纯化的胞外几丁质酶,在透析除去尿素后仍然具有活性。ZWW8菌株的几丁质酶具有独特的酶学特性,使其能作为高效稳定的生物催化剂,为实现在工业、农业和医学方面的应用潜能,以及几丁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几丁质酶 发酵优化 酶学性质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伟宝 王建芳 +2 位作者 谢飞 牛淑丽 王智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发生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13例患儿发生18次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3例(23.1%)为暴发性感染。... 目的探讨新生儿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发生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共13例患儿发生18次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败血症,3例(23.1%)为暴发性感染。所有患儿均早产,8例(61.5%)出生体质量<1 000 g。早产、全肠外营养、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和脐静脉导管留置是诱发原因。早产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最主要的诊断。常见的临床特征为血小板减少、腹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呼吸暂停。所有临床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和美罗培南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结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具有潜在的引起严重院内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准确及时的药敏分析,同时兼顾不同新生儿的基础病情,可使新生儿败血症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宇 区佩渝 +3 位作者 刘凌燕 曾还雄 朱家勇 金小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1-816,共6页
目的从美洲大蠊肠道中分离、鉴定4株内生无色杆菌,并初步测定其抑菌活性和鉴定其关键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16S rDNA PCR扩增、Blast比对和最大似然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进行分离、... 目的从美洲大蠊肠道中分离、鉴定4株内生无色杆菌,并初步测定其抑菌活性和鉴定其关键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16S rDNA PCR扩增、Blast比对和最大似然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牛津杯法初步测定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鉴定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的关键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PKS I、NRPS和卤化酶基因FADH2。结果从美洲大蠊肠道中分离得到了4株内生无色杆菌,且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与已知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Achromobacter aegrifaciens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的相似度均在99.3%以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均能从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的关键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PKS I、NRPS,且在菌株WA5-1-54的检测到卤化酶基因FADH2。结论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无色杆菌可能具有产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肠道 无色杆菌 16SrDNA 系统发育树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苯酚降解菌y1-1的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16
作者 张艺 刘怀淇 +4 位作者 郭家树 周巾淑 王艺程 刘志英 徐炎华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6-894,共9页
微生物降解含酚废水因其具有降解效率高和环保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从某生化池的污泥中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菌株,以期为微生物处理实际含酚废水提供理论参考。采用4-3氨基安替比林法连续驯化耐酚菌,根据苯酚的初始浓度拟合降解动力... 微生物降解含酚废水因其具有降解效率高和环保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从某生化池的污泥中富集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菌株,以期为微生物处理实际含酚废水提供理论参考。采用4-3氨基安替比林法连续驯化耐酚菌,根据苯酚的初始浓度拟合降解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使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驯化分离出一株耐酚性能达到1200 mg/L的菌株y1-1,经过鉴定,菌株y1-1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并且该菌株y1-1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R2均达到0.9以上,并且苯酚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达到最大的降解速率为47.12151 mg/(L·h),优化后的菌株y1-1的培养条件为:接菌量15%、温度35℃、pH值7、转速200 r/min。菌株y1-1对苯酚降解性能起到高效降解作用,确定了菌株y1-1的最佳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酚菌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降解速率 最适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肺炎木糖氧化杆菌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蔺旭光 李佳怡 +2 位作者 牛天明 娜仁图雅 刘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鉴定猪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16SrRNA PCR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根据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及16SrRNA PCR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一株具有一定毒力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同源性分析... 目的鉴定猪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16SrRNA PCR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根据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及16SrRNA PCR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一株具有一定毒力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同源性分析该菌与KF879922.1相似性为99.9%,命名为TLSY-1。结论该菌的鉴定将为仔猪肺炎病原鉴定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病原菌 进化树分析 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氮还原细菌YSQ030的筛选、鉴定及其植物促生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思琪 张欢欢 +4 位作者 李庆 申王蕾 李弦聪 高南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7,共8页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 筛选获得具有氧化亚氮(N_(2)O)还原活性及植物促生特性的细菌,为新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微生物资源。通过固氮培养基筛选以及含硝酸钠和琥珀酸钠的营养肉汤培养基纯化,从水塘芦苇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YSQ030;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无氮反硝化培养基测定菌株的N_(2)O还原能力;通过纯培养试验测定菌株的促生特征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其对水稻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菌株YSQ030为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含nosZ基因;在30℃、转速为200r/min、氧气浓度为0%的前提下,还原N_(2)O的效率为66.3%;分泌吲哚乙酸、具有溶磷和产生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的能力;温室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接菌的对照组相比,接种YSQ030菌液显著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地上部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了48.3%和37.6%。本研究表明,YSQ030具有明显的N_(2)O还原能力,同时对水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为进一步构建具有N_(2)O还原能力的生物肥料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氧化亚氮(N2O) N2O还原细菌 碳中和 反硝化无色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石油烃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石油烃底物的降解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虹 杨元元 +4 位作者 刘娜 宋清泉 温钢 付净 翦英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33,共6页
采用16SrDNA技术对石油污染场地筛选出的两种单菌(A6菌和A10菌)进行鉴定,并对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降解石油烃各组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单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两种单菌及其混... 采用16SrDNA技术对石油污染场地筛选出的两种单菌(A6菌和A10菌)进行鉴定,并对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降解石油烃各组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单菌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两种单菌及其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有所差异,其降解效果依次为混合菌>A6菌>A10菌。其中A6菌和A10菌对石油烃底物降解的组分大致相同,两者均能完全降解大部分直链烷烃、环烷烃和支链烷烃,部分降解C9~C27正构烷烃。从降解程度来看,A6菌优于A10菌。两种单菌的混合菌在降解石油烃底物时,具有协同降解作用,对石油烃底物降解的组分及降解程度均优于两种单菌;混合菌除了能完全降解大部分直链烷烃、环烷烃和支链烷烃外,还对A6菌和A10菌不能彻底降解的支链烷烃(3,8-二甲基癸烷和2-甲基-十二烷)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无色杆菌 鉴定 石油烃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对镉的吸附钝化差异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旭辉 孙斌 +4 位作者 魏志敏 赵晨雨 徐源洲 张力浩 徐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876,共8页
[目的]从镉污染土壤中筛选2株耐镉微生物,并对其吸附钝化特征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用系列梯度含镉固体培养基,进行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将2株耐镉菌在含50mg·L^-1镉离子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 [目的]从镉污染土壤中筛选2株耐镉微生物,并对其吸附钝化特征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选用系列梯度含镉固体培养基,进行耐镉微生物的筛选,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初步鉴定。将2株耐镉菌在含50mg·L^-1镉离子的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实时监测菌液D600值、pH值及胞外聚合物的变化,明确其在镉胁迫下对镉的吸附钝化差异机制。[结果]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强耐镉能力的菌株(ZXH21和ZXH23),在镉质量浓度为600mg·L^-1的固体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经16SrRNA鉴定,分别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ZXH21)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ZXH23)。2株菌在镉质量浓度为50mg·L^-1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过程中,对镉离子均有一定的吸附钝化能力,2株菌对镉的去除效果相近,菌株ZXH21和菌株ZXH23对镉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6.5%和33.7%。2株菌对镉的去除机制均以胞外吸附为主,吸收为辅,但吸附率和吸收率不同。在72h时,菌株ZXH21的吸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25.3%和0.6%,菌株ZXH23的吸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30.6%和0.1%,菌株ZXH21吸收率为菌株ZXH23的6倍。[结论]菌株ZXH21比菌株ZXH23有更强的耐镉生长能力及稳定的去除潜力,菌株ZXH21去除镉的主要机制是生物量的增加以及分泌可溶性多糖。菌株ZXH23去除镉的主要机制可能是表面吸附以及分泌不可溶性蛋白和不可溶性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镉 吸附 无色杆菌 假单胞菌属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