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吕鹏 王章富 +3 位作者 冯兴兵 陈伟富 陈海啸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5.4±7.5岁,接受单节段手术17例,多节段手术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腰椎MRI扫描,按术后的RNRs是否解除分为RNRs解除组(A组)与RNRs未解除组(B组)。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马尾神经冗余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椎管横截面积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前的椎管横截面积为65.2±21.5mm^(2),B组为35.9±11.5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椎间隙后缘高度和椎管横截面积分别为8.3±1.7mm和92.6±25.8mm^(2),B组分别为6.0±2.3mm和45.4±12.1mm^(2),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分别为2.4±0.8分、(24.1±3.0)%和22.8±1.9分,B组分别为3.3±0.8分、(30.2±4.4)%和17.7±2.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出现大腿前方疼痛4例,腰大肌肌力减退1例,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完全缓解。结论: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可通过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恢复和椎管横截面积的扩大消除马尾神经冗余现象,为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马尾神经冗余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