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宇昊 牛青云 孟京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抚育间伐,调控林分密度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存在“定性”不“...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抚育间伐,调控林分密度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存在“定性”不“定量”的问题,制约着经营目标的实现。本研究拟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实现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过程中的精准化。[方法]首先,以湖南省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清查)数据,以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为基础,构建湖南省马尾松基本密度控制图。其次,将碳储量等高线加入到基本密度控制图上,构建了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增加了以碳储量调控为目标的密度调控功能。再次,基于所构建的密度控制图,以湖南慈利县为例,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生成密度诊断图,并提出相关经营建议。[结果]湖南省慈利县(1)绝大部分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高于合理密度区间,林木对有限的光照、温度、水分等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竞争,甚至有些林分会产生严重的自然枯死现象,亟待开展抚育间伐,降低林分密度;(2)少部分林分位于合理密度区间范围内,此时的林分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林木个体之间处于互相促进的状态;(3)少部分林分密度低于最优密度下限,此时的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亟待开展林下补植作业。[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马尾松林分密度控制图,能够精准指导森林抚育,此外还能够对森林经营单位的林分密度合理性进行诊断,形成林分密度诊断图,进而为合理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Reineke自然稀疏 马尾松碳储量密度控制图 密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靳爱仙 周国英 +1 位作者 史大林 阎瑾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57,共4页
以湖南中部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例,探索编制马尾松碳储量密度控制图所需的数据、模型和方法,并分析了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马尾松 储量 密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油松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牛青云 孟京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为了提升北京市油松林经营质量,实现林分密度调控精准化和数量化,本研究以北京市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清查)数据,以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为基础,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及自然稀疏线、林分蓄积等值线、林分... 为了提升北京市油松林经营质量,实现林分密度调控精准化和数量化,本研究以北京市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清查)数据,以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为基础,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及自然稀疏线、林分蓄积等值线、林分优势高等值线和林分碳储量等值线,构建北京市油松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根据密度控制图和林分实际情况,模拟林分自然稀疏、合理抚育间伐和对照抚育间伐(重度疏伐)3种抚育间伐措施下的林分碳储量,发现在科学密度下经营比自然稀疏或者无规则经营的碳储量高,合理抚育间伐时的碳储量增长是自然稀疏和重度间伐的1倍多;林分总收获量的增长也明显高于自然稀疏和重度疏伐。应用林分密度控制图可直观地展示不同经营情景下碳储量、蓄积量的变化,将不同经营目标下抚育间伐的时间、采伐木株树、采伐木蓄积量及碳储量等信息数量化,为以碳汇提升为目标的量化经营措施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实现森林经营的精细化和差异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油松人工林 Reineke自然稀疏模型 储量密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凤 郭飞 +2 位作者 莫燕华 秦佳双 马姜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经营管理和较大尺度森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以两种密度[D1(1156株/公顷)和D2(820株/公顷)]21年生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两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在各层次(植被层、凋落...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经营管理和较大尺度森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以两种密度[D1(1156株/公顷)和D2(820株/公顷)]21年生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两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在各层次(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中的分配。结果表明,灌木层、凋落物层和根系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D1林分高于D2林分,草本层相反;生态系统各层次平均有机碳含量整体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根系。生态系统碳储量整体表现为D1林分显著高于D2林分,D1林分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比D2林分高出11.42%;D1和D2林分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之和占比均较高,分别为93.45%和94.37%,表明乔木层和土壤层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D1和D2林分各层次碳储量分别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根系>灌木层>草本层和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灌木层>根系>草本层。总年净生产力和总年净固碳量均表现为D1林分较高,说明D1林分对于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积极作用。一定密度范围内,采用D1密度经营马尾松人工林可有效提高植被固碳能力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储量 分配特征 密度 马尾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庞宏东 王晓荣 +2 位作者 张家来 郑兰英 崔鸿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43,共4页
选择87块马尾松天然林样地,系统调查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和碳密度,评估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2012年马尾松林总碳储量为1.10×108t,平均碳密度为121.16 t·hm-2。其中:乔... 选择87块马尾松天然林样地,系统调查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和碳密度,评估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2012年马尾松林总碳储量为1.10×108t,平均碳密度为121.16 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4.06×107、1.26×106、2.79×106、6.51×107t;碳密度分别为44.82、1.39、3.08和71.87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储量 密度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3
6
作者 张国庆 黄从德 +2 位作者 郭恒 邓彪 杨和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 人工林生态系统 储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丁波 丁贵杰 张耀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3,共7页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hm^(-2))及CK(未间伐:2 016株·hm^(-2))密度下马尾松人工林各组分碳储量乔木层>土壤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层碳储量分别高出CK2.58、5.69t·hm^(-2)和1.38t·hm^(-2);土壤层分别高出CK3.50、4.95t·hm^(-2)和-13.43t·hm^(-2);林下植被层分别高于CK1.88、2.59t·hm^(-2)和4.14t·hm^(-2),凋落物层分别高于CK0.14、0.27t·hm^(-2)和0.36t·hm^(-2),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储量较CK达显著差异(p<0.05);H和M密度下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较CK提高8.1t·hm^(-2)和13.49t·hm^(-2),L密度低于CK7.54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M密度调控最大,故马尾松中龄人工林林分经营过程中以M密度经营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人工林 生态系统 马尾松 密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及密度预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军 陆元昌 +2 位作者 赵秀海 孟京辉 向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7,共7页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分密度进行评估,进而构建密度预警图,并根据预警图提出相应的... 【目的】密度控制图是一个集设计、展示、评价不同经营措施的有效工具,为同龄林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是构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尾松林分密度进行评估,进而构建密度预警图,并根据预警图提出相应的森林经营建议。【方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热林中心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建立的238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和2015年的复测数据,采用Reineke自然稀疏方程,构建马尾松密度控制图,基于最优密度的上下限以及二类调查数据,构建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预警图。【结果】基于最优密度上下限、优势高模型、材积模型以及地位指数模型构建了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密度控制图;根据密度控制图和现有林分的密度情况,构建了热林中心密度预警图,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经营建议。【结论】本研究将热林中心马尾松分为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以及合理密度的林分,并根据林分所处的状态提出不同的经营建议。高密度的林分,采用疏伐的措施,将林分引向最优密度区间;低密度的林分,采取补植珍贵树种的方式,促使林分朝着合理密度方向发展,落入合理区间的林分,不采取任何与密度调控相关的经营措施,使林分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发展,为热林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自然稀疏 密度控制 密度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被引量:8
9
作者 向玉国 郑小贤 +2 位作者 刘波云 赵娜 侯绍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104,共6页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储量 地位级 密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玉凤 李妹珍 +4 位作者 马姜明 宋尊荣 莫燕华 杨章旗 陆绍浩 《广西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两种林分密度D1(1156株/h^(m2))和D2(820株/h^(m2))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整体均表现为较高密度林分D1显著高于较低密... 以两种林分密度D1(1156株/h^(m2))和D2(820株/h^(m2))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整体均表现为较高密度林分D1显著高于较低密度林分D2,D1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分别比D2增加了11.30%和15.78%。两种密度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主要集中在表土层(0~20 cm),具有表聚性特征,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土壤碳储量分配比例较高(52.31%~54.25%),表明林分密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重要影响。D1和D2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与土壤容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D1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与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D1和D2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与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相对D2而言,D1密度经营下林分可获得较高土壤碳储量,其土壤固碳能力更突出。适当提高林分密度对于增加中龄林分土壤碳储量有积极作用,是提升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储量 林分密度 马尾松 含量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强度下马尾松林土壤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达夫 崔鸿侠 +2 位作者 潘磊 庞宏东 熊作新 《湖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1-3,78,共4页
摘要:以三峡库区秭归县3种不同干扰强度下的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马尾松林类型土壤碳储量特征,以及土壤碳储量与乔木层平均胸径、林分密度与郁闭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类型马尾松林O~60cm土壤总碳储量分别为10... 摘要:以三峡库区秭归县3种不同干扰强度下的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马尾松林类型土壤碳储量特征,以及土壤碳储量与乔木层平均胸径、林分密度与郁闭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类型马尾松林O~60cm土壤总碳储量分别为103.42。70.26t·hm。和54.81t·hm,轻度干扰下的马尾松林土壤总碳储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扰林分分别高47.20%和88.68%,且3种类型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马尾松天然林土壤碳储量与平均胸径、林分郁闭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林分密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土壤储量 胸径 林分密度 郁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2年丰都县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果 王勇 +3 位作者 冉敏 刘梦娇 王鹏飞 朱大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62-67,共6页
根据丰都县2012年森林资源二调数据和2002年的林业资料,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丰都县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丰都县的森林碳储量约为3 132 292.87t,主要集中在乔木林中,马尾松和柏木占主... 根据丰都县2012年森林资源二调数据和2002年的林业资料,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丰都县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丰都县的森林碳储量约为3 132 292.87t,主要集中在乔木林中,马尾松和柏木占主导地位;10年间,丰都县乔木林优势树种的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持续增长,优势树种总碳储量从1 805 746.81t增加到2 455 898.46t,增加了650 151.65t,年均增长率为3.6%,表明森林对碳吸收有巨大的贡献;平均碳密度从21.37t/hm^2增加到25.83t/hm^2,年均增长0.446t/hm^2,年均增长率为2.09%,林地质量明显提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储量 密度 马尾松 柏木 丰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5
13
作者 黄雪夏 倪九派 +2 位作者 高明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基于重庆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411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重庆市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有机碳丰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有机碳在不同土壤、不同区域... 基于重庆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411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重庆市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引入有机碳丰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有机碳在不同土壤、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景观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20cm和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0.27Tg和1.0Tg;2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33~30.36kg/m2之间,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27~72.69kg/m2之间;重庆市土壤有机碳库在不同土壤、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景观的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100cm深度的土壤、区域和景观有机碳丰度指数分别为0.58~1.95,0.55~1.39和0.46~1.58,与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空间分布特征 密度 土壤 储量 土壤剖面 土壤普查 重庆 区域 土地利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