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次生马尾松林下植被恢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李钢
梁音
曹龙熹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25-31,共7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8)
水利部长江委重点项目"花岗岩地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规律试验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田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示范"(2011BAD31B04-2)
-
文摘
通过采集江西省赣县花岗岩区次生马尾松纯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坡面径流小区2010—2011年的降雨产流产沙资料,分析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次生马尾松稀疏纯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年产流系数为0.50~0.60,侵蚀模数在2 700~6 000 t/(km2.a)之间。2)植被恢复可以降低林地土壤侵蚀强度,但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与林冠结构和地表覆盖度密切相关,当形成乔草或乔灌复合层时,可以起到50%~60%的年蓄水效益和65%~70%的年固土效益。3)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亦受植被和降雨类型的影响,百喜草蓄水效益随降雨量先增后减,暴雨是蓄水效益变化的转折点,而胡枝子蓄水效益变化规律不一;植被恢复措施固土效益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别是在大暴雨情景时急剧下降。
-
关键词
水土保持效益
植被恢复模式
马尾松次生纯林
林地水土流失
-
Keywords
benefit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attern
secondary Pinus massoniana pure forest
soil and water loss in forestland
-
分类号
S157.4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