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土壤养分的制约性因子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根华 查轩 +4 位作者 周文芳 白永会 康佩佩 王庚 黄少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目的]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制约性因子,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花岗岩风化红壤区,植被恢复差异较大的4种马尾松样地的0—5,5—20,20—40cm的土... [目的]揭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制约性因子,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花岗岩风化红壤区,植被恢复差异较大的4种马尾松样地的0—5,5—20,20—40cm的土壤养分试验分析。[结果](1)恢复较差的马尾松林地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较低,土壤保肥能力差,养分易随土壤侵蚀而流失。(2)所有样地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上为:恢复较差<恢复中等<恢复较好<恢复好。(3)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在第1主成分上的载荷分别为0.921,0.931,0.974,0.906,0.874。(4)4种恢复样地土壤表层全钾差异不显著,其他层土壤规律不明显,植被恢复好的样地的pH值最小,但是马尾松林下植被生长良好。[结论]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植是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主要制约因子,全钾、pH值不是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制约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地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制约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马志阳 查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8-193,196,共7页
我国南方红壤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极度贫瘠,加之退化面积广等因素,导致其恢复的难度加大,如何恢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因此加快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治理,探讨其退化机理,解决生态恢复关键技... 我国南方红壤区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极度贫瘠,加之退化面积广等因素,导致其恢复的难度加大,如何恢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因此加快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治理,探讨其退化机理,解决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对于推动红壤区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土壤退化、人为因素、马尾松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尾松林地的退化机理,总结了退化马尾松林地生态恢复的途径和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马尾松侵蚀退化林地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退化马尾松林地生态修复的后续研究作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马尾松林地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义保 査轩 黄少燕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马尾松林是南方面积最大的退化生态系统,本文从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林下土壤退化和坡面侵蚀过程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旨为"林下流&...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马尾松林是南方面积最大的退化生态系统,本文从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林下土壤退化和坡面侵蚀过程三方面总结了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重点,旨为"林下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区 马尾松林地 林下流 土壤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模式对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根根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治理模式对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小穴播草、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改造、草-灌-乔4种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后,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土壤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土壤有机... 为了探讨不同治理模式对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小穴播草、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改造、草-灌-乔4种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后,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土壤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显示,风水林(0. 86)>等高草灌带(0. 35)>草-灌-乔(0. 33)>"老头松"改造(0. 30)>小穴播草(0. 29)>未治理地(0. 11),治理区土壤质量比未治理地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离当地顶级群落(风水林)还有一定距离。建议对治理后的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继续进行施肥抚育,防止马尾松林地群落的再次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地 治理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文利 朱平宗 +3 位作者 程洪 闫靖坤 陈宝生 杨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为研究马尾松林地浅沟侵蚀对地表特征的影响,选取南方红壤区马尾松人工林地发育完整的浅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浅沟表层(0—5cm)土壤颗粒分布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颗粒中石... 为研究马尾松林地浅沟侵蚀对地表特征的影响,选取南方红壤区马尾松人工林地发育完整的浅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浅沟表层(0—5cm)土壤颗粒分布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颗粒中石砾含量较高,约占78.68%,土壤为多砾质沙土,土壤水蚀使得浅沟表层土壤粗化。(2)浅沟不同部位间表层土壤颗粒分布差异明显,其中石砾含量表现为沟底<沟坡<沟缘,沟底的石砾含量极显著小于沟坡和沟缘的含量(P<0.01);极粗砂、中粗砂、细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均表现为沟底>沟坡>沟缘,且沟底的含量均极显著大于沟坡和沟缘的含量(P<0.01);而沟坡和沟缘土壤颗粒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沿沟长方向从沟头到沟口,沟底表层土壤中粗颗粒含量呈减小趋势,细颗粒含量呈增大趋势;而沟坡和沟缘趋势正好相反,说明在浅沟沟底中上部主要为侵蚀作用,而在中下部主要为沉积作用。(4)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含量最优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土壤颗粒含量的块金系数最大仅为0.36%,远小于25%,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含量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人工林地土壤侵蚀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区 浅沟侵蚀 马尾松林地 土壤颗粒分布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利 朱平宗 +3 位作者 赵建民 黄国敏 闫靖坤 陈宝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108,共9页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特征,为浅沟侵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RTK-GPS测量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研究区典型坡面马尾松林地DEM,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定量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浅沟...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特征,为浅沟侵蚀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RTK-GPS测量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研究区典型坡面马尾松林地DEM,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定量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浅沟的形态特征,初步建立基于该研究区的浅沟临界地形模型。【结果】(1)研究区浅沟汇流面积均值为21.62 m2,沟长均值为16.46 m,浅沟坡度均值为19.72°,沟宽均值为2.26 m,沟深均值为0.52 m,断面面积均值为0.58 m2。其中浅沟汇流面积属强变异,其余形态参数均为中等变异。与黄土丘陵沟壑区及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浅沟相比,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的浅沟相对较短、较浅。(2)浅沟形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汇流面积与沟长、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和平均断面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浅沟坡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浅沟坡度与沟长、平均沟宽极显著负相关(P<0.01)。(3)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发生的临界地形条件可以用汇流面积A与浅沟坡度Se的关系式'tan Se=0.49A-0.06'来判断。【结论】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地浅沟形态参数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地形因素(坡面坡长、坡度)显著影响该区域浅沟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形态特征 临界地形 马尾松林地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林地优先流与地表径流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凡 张洪江 +3 位作者 程金花 史玉虎 祁生林 潘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为研究优先流与地表径流的关系,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选择了一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采用自记流量计记录优先流过程,在小流域出口处设置90°薄壁三角堰和水位计记录了地表径流过程,并对不同层次土... 为研究优先流与地表径流的关系,在长江三峡花岗岩坡面,选择了一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次生马尾松林地作为试验场地。采用自记流量计记录优先流过程,在小流域出口处设置90°薄壁三角堰和水位计记录了地表径流过程,并对不同层次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优先流流量主要决定于产流次雨量及前期影响雨量。优先流峰值总是晚于地表径流峰值出现,从优先流与地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的差异看,优先流的出现使得地表径流峰值出现时间推迟,历时过程延长。当优先流与地表径流流量过程线为双峰时,二者线性关系不明显。当优先流与地表径流流量过程线均为单峰时,二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优先流 长江三峡 花岗岩 坡面 流量过程线 土壤物理性质 线性关系 马尾松林地 试验场地 人为活动 径流过程 不同层次 雨量 峰值 流量计 水位计 三角堰 小流域 记录 前期 产流 时间 自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宝安生态风景林不同类型造林地土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立 赖日石 +3 位作者 陈红跃 谭绍满 罗秋兰 马湘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研究了深圳市宝安区生态风景示范林的 3种典型造林地———灌丛地、马尾松残林地和水土流失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 .结果表明 :各造林地养分含量偏低 ,细菌占微生物数量的 86 %以上 .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 研究了深圳市宝安区生态风景示范林的 3种典型造林地———灌丛地、马尾松残林地和水土流失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 .结果表明 :各造林地养分含量偏低 ,细菌占微生物数量的 86 %以上 .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现灌丛地 >马尾松残林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景林 林地 土壤特性 灌丛地 马尾松林地 水土流失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 酶活性 深圳市 宝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灌草治理年限对红壤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毛兰花 查轩 +4 位作者 黄少燕 刘根华 白永会 张婧 姚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以退化红壤区4个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的马尾松林地和未被治理的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治理措施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28.1... 以退化红壤区4个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的马尾松林地和未被治理的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治理年限的乔灌草治理措施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81~28.10g/kg,0.18~1.15g/kg,0.03~0.18g/kg,均随治理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增速规律为先快后慢;土壤全K含量变化范围为0.92~4.65g/kg,治理13年后全K含量最高在40—60cm土层,增速规律为先慢后快。(2)土壤养分与治理年限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含量与治理年限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K含量与治理年限没有相关性。研究认为,乔灌草混交治理措施下的马尾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治理年限具有相关性,可为生态治理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年限 马尾松林地 土壤养分 南方红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