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9
1
作者 尹楠鑫 李存贵 +5 位作者 贾云超 李中超 熊运斌 张文成 王德波 孙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9,120,共11页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结果表明:位于东濮凹陷西北端第三断阶带的马寨油田卫95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内黄隆起;该亚相又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各主力砂组发育多期扇三角洲沉积,各扇体相互叠置,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其余微相次之.在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扇体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展布特征,总结卫95块的沉积微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马寨油田 卫95块 沙三下亚段 扇三角洲 沉积微相 沉积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油藏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崔廷主 马学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5,共8页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钻井解释等资料,通过分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了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古近系沙三下亚段的构造模型,明确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的走向和空间展布状况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关键,而马寨油田卫95块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对比特征往往不明显,许多钻井上的断点位置很难准确识别,导致基础地质研究成果存在很多问题。在建模过程中,将三维建模软件特有的技术手段与基础地质研究相结合,在精细构造落实、精细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保证了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建模 复杂断块 断层模型 马寨油田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寨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及在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跃忠 光兴毅 李小平 《断块油气田》 CAS 1994年第5期30-36,共7页
本文对马寨油田卫95断块沙三下1~7砂组油层进行了详细的单砂体划分与沉积微相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油田开发调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沉积相 剩余油 调整 挖潜 马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调驱技术在马寨油田卫95块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兑爱玲 崔海军 +5 位作者 仝卫东 王志强 魏秀玲 崔朝轩 谢勇军 杨玲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18-919,953+815,共4页
对应用于马寨油田的多种调驱技术(CDG调驱技术,PCS调驱技术,预交联颗粒调驱技术,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缔合聚合物调驱技术)的调驱原理、调驱体系的特点、选井条件等进行了介绍。在马寨油田卫95块现场应用这些技术后,改善了注水效果,... 对应用于马寨油田的多种调驱技术(CDG调驱技术,PCS调驱技术,预交联颗粒调驱技术,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缔合聚合物调驱技术)的调驱原理、调驱体系的特点、选井条件等进行了介绍。在马寨油田卫95块现场应用这些技术后,改善了注水效果,增加了采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调驱 缔合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 马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寨油田卫95块IPCS技术的矿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付美龙 罗跃 +3 位作者 杨顺贵 陈洪 吝拥军 于东光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62,共2页
根据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 95块的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设计了 IPCS技术 (油藏深部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在该油田试验的具体方案 ,并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见效后试验井组产液量从 1 96.2 m3/d上升到 2 0 ... 根据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 95块的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设计了 IPCS技术 (油藏深部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在该油田试验的具体方案 ,并进行了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见效后试验井组产液量从 1 96.2 m3/d上升到 2 0 6.0 m3/d,产油量从 1 8.5t/d上升到 2 4 .9t/d,动液面从 1  3 51 m上升到 1 3 2 0 m,含水从 91 %下降到 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调整 表面添性剂 驱油剂 马寨油田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控水技术在马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普春 周玉超 +1 位作者 孟建华 王家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应用注水井、生产井的现有资料和优化控水技术基本程序 ,分析了产油井产水量高的原因 ,建立了调剖井的定量的筛选标准 ,对马寨油田生产井和注水井的调剖处理进行了排序和程序设计 ,对调剖技术和马寨油田近三年优化控水措施的结果进行了... 应用注水井、生产井的现有资料和优化控水技术基本程序 ,分析了产油井产水量高的原因 ,建立了调剖井的定量的筛选标准 ,对马寨油田生产井和注水井的调剖处理进行了排序和程序设计 ,对调剖技术和马寨油田近三年优化控水措施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最优化控水技术的关键是评价注水井和油井的连通程度 .评价结果表明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系数时 ,调剖后 ,生产井一般均受到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寨油田 优化设计 油田开发 注水 调剖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寨油田注入水水体改性前后地层情况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普春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6-20,共5页
为了探索1995年马寨油田注入水水体改性工程完成后,弱碱性注入水对地层造成的影响,从分析马寨油田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开采现状以及注入水、产出水水体性质入手,研究了注入水、产出水中多种离子变化规律,对地层结垢、渗透率的... 为了探索1995年马寨油田注入水水体改性工程完成后,弱碱性注入水对地层造成的影响,从分析马寨油田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开采现状以及注入水、产出水水体性质入手,研究了注入水、产出水中多种离子变化规律,对地层结垢、渗透率的影响,与地层矿物、地层水的配伍性.并通过注水压力、吸水指数、吸水剖面、腐蚀、结垢等矿场反应,评价了马寨油田经过2年注入202×104m3改性水后,随着注入水水体性质的变化,产出水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但地层水能力没有减弱,没有堵塞现象和结垢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寨油田 油田注水 注入水 水体改性 地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交联AMPS共聚物驱油体系在马寨油田的调驱先导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朝轩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针对聚合物调驱在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或存在高渗透层油藏应用效果较差的情况 ,研制出耐温抗盐的低聚合物含量、低交联度聚合物驱油体系。通过在马寨油田的调驱先导试验 。
关键词 注聚合物 驱油机理 剖面调整 共聚物 耐热性 抗盐特性 马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寨油田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房彩霞 谭文宁 +3 位作者 孟建华 应斌 陈永 周林海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45-47,共3页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 ,层间渗透率差异大 ,原油粘度低 ,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 92 .9% ,工业采出程度仅为 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 ,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 ,层间渗透率差异大 ,原油粘度低 ,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 92 .9% ,工业采出程度仅为 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 ,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 ,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 ,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 ,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寨油田 分层开采 采收率 低渗透强亲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寨油田水体改性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秋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28-930,共3页
自1995年以来,马寨油田开始使用“ABC三剂一体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解决马寨油田水质腐蚀、结垢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在现场使用时,由于药剂本身问题,处理后水质指标远达不到理论要求。2000年,对马寨油田进行水体改性,排除原来A... 自1995年以来,马寨油田开始使用“ABC三剂一体水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为解决马寨油田水质腐蚀、结垢问题奠定了基础。但在现场使用时,由于药剂本身问题,处理后水质指标远达不到理论要求。2000年,对马寨油田进行水体改性,排除原来A剂用量受制于B剂的因素,利用新型药剂强化杀菌、缓蚀、助凝、除铁、脱硫功能和效果,使水质全面达标。3种药有协同增效作用,但相互依赖性不强,污泥产出量是改性前的1/3,处理后水质各项指标达到油田颁布的标准范围内,目前该技术仍在继续使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油田 腐蚀 结垢 马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洪 张三辉 +2 位作者 储玉宝 杨红晓 刘风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3-346,共4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研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 P4)凝胶调剖剂。通过组分用量筛选得到成胶溶液配方(以g/L计):AP P42 5~3 5+交联剂组分MZ YL0 4~0 5+MZ BE0 6~0 7+MZ XS0 12+酸度调整剂CS 21 2,用矿化度116g/L的油田污水配液,90...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研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 P4)凝胶调剖剂。通过组分用量筛选得到成胶溶液配方(以g/L计):AP P42 5~3 5+交联剂组分MZ YL0 4~0 5+MZ BE0 6~0 7+MZ XS0 12+酸度调整剂CS 21 2,用矿化度116g/L的油田污水配液,90℃成胶时间为10~12小时,室温凝胶粘度为35~61Pa·s,在90℃热处理100小时后粘度>40Pa·s。成胶溶液在3000r/m剪切15分钟后粘度下降87%~89%,但在90℃形成的凝胶粘度达到未剪切情况下粘度值的70%~85%。在渗透率Kg=0 9~1 0μm2的储层含油岩心中注入10PV调剖剂,成胶后堵塞率为88%~96%,残余阻力系数16 2~28 6。采用Vk=0 72、平均Kg=1 0μm2的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以矿化度160g/L的油田污水驱替后注入AP P4调剖剂并使之成胶,后续水驱采收率增值随注入深度增加而增大,注入深度为5%~10%时增加采收率0 403%~0 925%(OOIP)。在文明寨油田(T=80℃)、马寨油田(T=90℃)实施AP P4凝胶调剖24井次,平均单井注入量942m3,处理半径8 9m,效果良好,有效期217天;成胶液平均粘度在泵前、泵后和井口分别为12 28、11 07、9 99Pa·s,成胶时间32小时,凝胶粘度>100Pa·s。图4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高温高盐油藏 凝胶调剖剂 研制 应用 凝胶粘度 残余阻力系数 油田污水 成胶时间 注入深度 水驱采收率 文明寨油田 中原油田 含油岩心 人造岩心 马寨油田 矿化度 交联剂 调整剂 小时 热处理 粘度值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酸化工艺技术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学锋 欧天雄 赵延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针对文明寨、马寨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层间矛盾突出、油井能量低、笼统酸化酸液易进入高渗透层、卡封分层酸化应用范围窄且无法改善层间矛盾的现状, 研制应用了暂堵分层酸化工艺, 工艺成功率100% , 有效率85-7% , 投入产出... 针对文明寨、马寨油田非均质性严重、层间矛盾突出、油井能量低、笼统酸化酸液易进入高渗透层、卡封分层酸化应用范围窄且无法改善层间矛盾的现状, 研制应用了暂堵分层酸化工艺, 工艺成功率100% , 有效率85-7% , 投入产出达1∶10-2 , 取得了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分层酸化 文明寨油田 马寨油田 油田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G调驱技术在W95块南部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世全 褚玉宝 +1 位作者 隋冬梅 赵晓萍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2-102,共1页
介绍了CDG调驱技术的调驱原理和室内评价结果,根据筛选出的适合于马寨油田W95块的CDG配方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关键词 剖面调整 聚合物 增产措施 增产效果 马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