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ROV的近海底地形测量及其在马努斯盆地热液区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马小川
栾振东
+3 位作者
张鑫
郑翠娥
阎军
孙大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针对重点的特殊深海研究区(如热液冷泉、洋中脊区域),在船载多波束数据获得研究区大面积地形资料的基础上,有必要选取典型深海小靶区进行高分辨率地形测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保障。根据船载多波束实测数据选取PACMANUS热液区作为靶区...
针对重点的特殊深海研究区(如热液冷泉、洋中脊区域),在船载多波束数据获得研究区大面积地形资料的基础上,有必要选取典型深海小靶区进行高分辨率地形测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保障。根据船载多波束实测数据选取PACMANUS热液区作为靶区,基于长基线定位,利用"发现"ROV搭载多波束系统进行近海底全覆盖地形测量。结果表明,依托于船动力定位系统及差分GPS,长基线为ROV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定位,使得近海底测量的地形数据分辨率数倍优于船载多波束测得的地形数据的分辨率。高分辨率地形清晰的显示了PACMANUS热液区锥形丘体等特殊微地形,与已发现的热液点和火山区有很好的对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区域活动的热液区主要发育于坡度大于30°斜坡上的地形突变区,其成因仍需深入研究。利用ROV搭载多波束近底测量是获取深海小靶区高分辨率地形的可靠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深海海底研究的针对性,将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测量
高分辨率
ROV
热液
马努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劳盆地与马努斯盆地俯冲熔体与流体组分的识别——Sr-Nd-Pb同位素与独立成分分析
2
作者
伍锡昌
初凤友
+4 位作者
王巍
李正刚
陈灵
毕冬伟
王建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24,共11页
为了探讨俯冲沉积物与蚀变洋壳组分对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影响,利用独立成分分析从劳盆地、马努斯盆地,以及太平洋与印度洋共634组Sr-Nd-Pb同位素数据中提取了5个独立成分(IC1—IC5)。其中:IC1与_87Sr/_86Sr、Th/Nb值为负相关关系,表明...
为了探讨俯冲沉积物与蚀变洋壳组分对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影响,利用独立成分分析从劳盆地、马努斯盆地,以及太平洋与印度洋共634组Sr-Nd-Pb同位素数据中提取了5个独立成分(IC1—IC5)。其中:IC1与_87Sr/_86Sr、Th/Nb值为负相关关系,表明其能够代表弧下地幔中的俯冲沉积物熔体组分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区别弧后盆地与洋中脊;弧后盆地IC5与Ba/Th值为负相关关系,暗示其能够反映弧下地幔中的俯冲蚀变洋壳脱水流体组分的影响;IC5与κ值(1.03Th/U)之间的关系,也说明洋中脊IC5可能与地幔中再循环蚀变洋壳的年龄有关。进而通过对比马努斯和劳盆地岩石中IC1与IC5间的差异,发现马努斯盆地东部裂谷(ER)表现出绝对值更高的IC1负异常以及与劳盆地相似的IC5特征,而马努斯盆地扩张中心与扩张转换带(MSC&ETZ)则表现出类似劳盆地的IC1特征以及更高的IC5正异常特征。两个盆地间的差异表明,ER更多地受到沉积物熔体组分影响,MSC&ETZ更少地受到俯冲洋壳脱水流体组分影响。其中,沉积物熔体组分影响可能与New Britain trench与Tonga trench巨大的沉积物厚度差异有关,而俯冲洋壳脱水流体组分影响可能受到了弧后扩张中心与俯冲带间距离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ICA)
弧后
盆地
SR-ND-PB同位素
蚀变洋壳
俯冲沉积物
劳
盆地
马努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南太平洋底锰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学
3
作者
尹延鸿(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9期21-21,共1页
对马努斯盆地和俾斯麦群岛地区的锰结壳和结核的调查结果表明矿床的成因是不同的。第一组样品主要由氧化锰、复水锰矿和少量的钡镁锰矿组成。各处描述的水成沉淀矿床有相似的组份和物理特征。把这些样品与西太平洋其它地方的一些样品比...
对马努斯盆地和俾斯麦群岛地区的锰结壳和结核的调查结果表明矿床的成因是不同的。第一组样品主要由氧化锰、复水锰矿和少量的钡镁锰矿组成。各处描述的水成沉淀矿床有相似的组份和物理特征。把这些样品与西太平洋其它地方的一些样品比较时,锰与铁的比率也很低,轻度富铁,并缺乏镍、铜、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俾斯麦群岛
马努斯盆地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ROV的近海底地形测量及其在马努斯盆地热液区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马小川
栾振东
张鑫
郑翠娥
阎军
孙大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30301)
文摘
针对重点的特殊深海研究区(如热液冷泉、洋中脊区域),在船载多波束数据获得研究区大面积地形资料的基础上,有必要选取典型深海小靶区进行高分辨率地形测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保障。根据船载多波束实测数据选取PACMANUS热液区作为靶区,基于长基线定位,利用"发现"ROV搭载多波束系统进行近海底全覆盖地形测量。结果表明,依托于船动力定位系统及差分GPS,长基线为ROV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定位,使得近海底测量的地形数据分辨率数倍优于船载多波束测得的地形数据的分辨率。高分辨率地形清晰的显示了PACMANUS热液区锥形丘体等特殊微地形,与已发现的热液点和火山区有很好的对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区域活动的热液区主要发育于坡度大于30°斜坡上的地形突变区,其成因仍需深入研究。利用ROV搭载多波束近底测量是获取深海小靶区高分辨率地形的可靠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深海海底研究的针对性,将促进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地形测量
高分辨率
ROV
热液
马努斯盆地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high-resolution
ROV
hydrothermal field
Manus Basin
分类号
P736.21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劳盆地与马努斯盆地俯冲熔体与流体组分的识别——Sr-Nd-Pb同位素与独立成分分析
2
作者
伍锡昌
初凤友
王巍
李正刚
陈灵
毕冬伟
王建强
机构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2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29705
2013CB429701)
+4 种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7D060005
LQ17D060004)
海洋二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JG1605
JG1603
JG1410)~~
文摘
为了探讨俯冲沉积物与蚀变洋壳组分对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影响,利用独立成分分析从劳盆地、马努斯盆地,以及太平洋与印度洋共634组Sr-Nd-Pb同位素数据中提取了5个独立成分(IC1—IC5)。其中:IC1与_87Sr/_86Sr、Th/Nb值为负相关关系,表明其能够代表弧下地幔中的俯冲沉积物熔体组分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区别弧后盆地与洋中脊;弧后盆地IC5与Ba/Th值为负相关关系,暗示其能够反映弧下地幔中的俯冲蚀变洋壳脱水流体组分的影响;IC5与κ值(1.03Th/U)之间的关系,也说明洋中脊IC5可能与地幔中再循环蚀变洋壳的年龄有关。进而通过对比马努斯和劳盆地岩石中IC1与IC5间的差异,发现马努斯盆地东部裂谷(ER)表现出绝对值更高的IC1负异常以及与劳盆地相似的IC5特征,而马努斯盆地扩张中心与扩张转换带(MSC&ETZ)则表现出类似劳盆地的IC1特征以及更高的IC5正异常特征。两个盆地间的差异表明,ER更多地受到沉积物熔体组分影响,MSC&ETZ更少地受到俯冲洋壳脱水流体组分影响。其中,沉积物熔体组分影响可能与New Britain trench与Tonga trench巨大的沉积物厚度差异有关,而俯冲洋壳脱水流体组分影响可能受到了弧后扩张中心与俯冲带间距离的控制。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ICA)
弧后
盆地
SR-ND-PB同位素
蚀变洋壳
俯冲沉积物
劳
盆地
马努斯盆地
Keywords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back-arc basin
Sr-Nd-Pb isotope
altered oceanic crust
subducted sediment
Lau basin
Manus basin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太平洋底锰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学
3
作者
尹延鸿(摘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9期21-21,共1页
文摘
对马努斯盆地和俾斯麦群岛地区的锰结壳和结核的调查结果表明矿床的成因是不同的。第一组样品主要由氧化锰、复水锰矿和少量的钡镁锰矿组成。各处描述的水成沉淀矿床有相似的组份和物理特征。把这些样品与西太平洋其它地方的一些样品比较时,锰与铁的比率也很低,轻度富铁,并缺乏镍、铜、钴。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俾斯麦群岛
马努斯盆地
矿物学
分类号
P7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ROV的近海底地形测量及其在马努斯盆地热液区的应用
马小川
栾振东
张鑫
郑翠娥
阎军
孙大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劳盆地与马努斯盆地俯冲熔体与流体组分的识别——Sr-Nd-Pb同位素与独立成分分析
伍锡昌
初凤友
王巍
李正刚
陈灵
毕冬伟
王建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南太平洋底锰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学
尹延鸿(摘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