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美学中的审美价值观 |
刘颖
|
《阴山学刊》
|
2010 |
1
|
|
2
|
美学史上的一次彻底变革——马克思美学思想学习札记 |
史家健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3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问题与习近平文化思想 |
曹成竹
|
《百家评论》
|
2024 |
0 |
|
4
|
实践智慧: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中华传统美学的贯通枢纽 |
宋伟
|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
2024 |
0 |
|
5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进路及重要概念辨析——以“美学”与“政治”为主要线索 |
贺嘉年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4 |
0 |
|
6
|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下论《抗敌报》的报道侧重与人民引导 |
张江浩
蔡霖
|
《新闻论坛》
|
2024 |
0 |
|
7
|
理论拓展、价值重建与审美救赎:从马克思文艺美学到阿多诺音乐美学的“批判延续” |
魏志宇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8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下与未来 |
王杰
史晓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9
|
海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西比较和思想建构 |
李松
余慕怡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0
|
历史·社会·实践:托尼·本尼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维度 |
张玉勤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马克思主义美学六大核心命题再认识 |
郭昭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文心雕龙》“物”字章句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反“物化”思想 |
陆晓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3
|
朱光潜的翻译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独特贡献 |
高金岭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5 |
2
|
|
14
|
德国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特征 |
朱立元
|
《云梦学刊》
|
1995 |
1
|
|
15
|
《谈美书简》——朱光潜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试 |
宛小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1
|
|
16
|
历史的倾诉与积淀——读马驰《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 |
罗中起
刘叶青
|
《艺术广角》
|
2007 |
0 |
|
17
|
在艺术与革命之间:马尔库塞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
王甦
|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
2022 |
0 |
|
18
|
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甘立芬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19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不同走向:卢卡奇与布莱希特之争再思 |
杨林
曹子龙
|
《外语教育研究》
|
2022 |
0 |
|
20
|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建构:语境、问题与模式 |
段吉方
|
《百家评论》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