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的生态可持续性测量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荆克迪
钟荣盛
冯志轩
刘宜卓
-
机构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3,共1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研究”(19JJD790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19JD710058)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63202015)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我国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空间分异研究”(TJYY17-003)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治理能力研究:基于跨国比较的分析”(AS2015)的资助。
-
文摘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技术进步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维度和生态生产率维度的差异,并根据两种生产率的差异定义了技术变化过程中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分析了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不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提供了一个经济体生态可持续性的动态测量方法,并利用1990—2015年的Eora数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8个经济体的碳排放和水足迹可持续性进行了测算,验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存在系统性偏离的论断。在整个样本期间内,约有2/3的国家碳排放不可持续,一半的国家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碳排放的可持续性在近年来有所改善,而水资源利用则没有类似的趋势。在这两个维度上,世界整体生态可持续性仍然不容乐观。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的水足迹和碳排放生产率进步速度在样本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劳动生产率增速给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造成了压力。不过,随着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和生态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已经大幅度改善。
-
关键词
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
劳动生产率
生态环境生产率
生态可持续性
-
Keywords
Marx Linear Production Frame
Labor Productiv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ductivity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091.9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