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的生态可持续性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荆克迪 钟荣盛 +1 位作者 冯志轩 刘宜卓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33,共18页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技术进步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维度和生态生产率维度的差异,并根据两种生产率的差异定义了技术变化过程中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分析了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不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我...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探讨技术进步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维度和生态生产率维度的差异,并根据两种生产率的差异定义了技术变化过程中生态可持续性的标准,分析了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不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在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下提供了一个经济体生态可持续性的动态测量方法,并利用1990—2015年的Eora数据对包括中国在内的88个经济体的碳排放和水足迹可持续性进行了测算,验证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存在系统性偏离的论断。在整个样本期间内,约有2/3的国家碳排放不可持续,一半的国家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碳排放的可持续性在近年来有所改善,而水资源利用则没有类似的趋势。在这两个维度上,世界整体生态可持续性仍然不容乐观。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的水足迹和碳排放生产率进步速度在样本中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位居世界前列的劳动生产率增速给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造成了压力。不过,随着近年来劳动生产率和生态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中国的生态可持续性已经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线性生产框架 劳动生产 生态环境生产 生态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