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被引量:11
1
作者 全燕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4,共4页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构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相衔接,是我党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方法论指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战略,实现四项建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总体布局 四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西方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杜玉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结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无论是宏观结构主义、微观结构主义还是将宏观与微观相连接的结构化理论,其始终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密切相关。通过对布劳宏观结构主义、柯林斯微观结构主义和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阐述... 结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无论是宏观结构主义、微观结构主义还是将宏观与微观相连接的结构化理论,其始终同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密切相关。通过对布劳宏观结构主义、柯林斯微观结构主义和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阐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对西方结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影响,而且还能在比较分析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异同之时,寻找到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科学性的答案。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西方各种流派的社会结构思想的重要参考指标和理论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3
作者 安广峰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十分丰富,社会结构理论正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该理论出发,有利于梳理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关系,推进&q...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十分丰富,社会结构理论正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社会结构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从该理论出发,有利于梳理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关系,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因而,该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理论价值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破解——一个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章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34,共13页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失衡;城乡、区域、贫富引发社会民生和阶级阶层问题交织叠加;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导致共生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致使转化衔接不稳等。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矛盾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德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引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二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 “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引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二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高度,具体落实到党的建设之中。“三个代表”的内涵是历史的、具体的,其实现方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 创新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社会结构范式的转换
6
作者 杨淑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5-166,共2页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结构范式 哈贝马斯 劳动概念 社会结构变迁 合理性 生产力 现实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