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驱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航 高菲 马品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 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包含数字生产及其下游部门的四部类再生产模型。研究发现:数字要素部门的资本积累对总产出增长有棘轮效应;一旦发生负向的需求冲击,数字经济将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避免短期总产出大幅减少;数字要素部门的相对独占性将可能削弱扩张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面对数字经济兴起对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冲击,中国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具体包括:发挥数字经济的高能增长极作用,协同推进需求总量调控与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力,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周期的宏观资源筹措、调峰和配置机制;激活数字经济的要素黏合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宏观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宏观经济治理 社会生产理论 资本积累 新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及减贫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贺胜年 张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和减贫的历史变迁。以国家贫困线标准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及其减贫演变推进,实际上就可理解为从单一经济收入贫困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到除了考虑经济收入以外,...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贫困和减贫的历史变迁。以国家贫困线标准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及其减贫演变推进,实际上就可理解为从单一经济收入贫困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到除了考虑经济收入以外,还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公民权利等多维综合因素的扩大再生产视角。而立足国内减贫发展态势,将贫困及减贫问题置于国际视野之下,从全球更大范围思考及应对贫困难题,则是中国大国责任在减贫领域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消除贫困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 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通过调节社会再生产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马克思再生产模型的分析和拓展,讨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重大关系,并提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改革需从调整使用价值结构入手,调节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以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平衡。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看,两大部类应综合统筹,分类改革。从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看,二者的协调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且通过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刺激消费更有利于积累的合理分配和供给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生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泽群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投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投资率理论模型,系统地揭示了影响投资率大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态势,并利用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投资率高低的主... 我国投资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通过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建立了投资率理论模型,系统地揭示了影响投资率大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投资率的影响态势,并利用中国和美国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中美两国投资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实际,提出解决中国投资率过高的政策取向:降低转移不变资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减少中间投入的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消耗的比例,以及转变政府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理论 投资率 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5
作者 李长春 高杉 谭克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3,共4页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我国具体经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要认真学习、掌握和利用按比例发展规律,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我国具体经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要认真学习、掌握和利用按比例发展规律,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保证积累,又要保证消费"、"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发展"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生产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掌握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学习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一些体会
6
作者 陈毅伦 《人文杂志》 1982年第1期10-16,共7页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消费资料 生产资料生产 社会总资本生产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 简单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再生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再探索
7
作者 张曙光 《江海学刊》 1987年第3期15-23,共9页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学界热烈讨论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讨论和探索,是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学界热烈讨论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讨论和探索,是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即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生产理论 马克思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社会总资本 经济学界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被忽视的生产——马克思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承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是当今...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生产 和谐社会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产·抵制·拓殖——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石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5,共5页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拓殖理论。拓殖理论继上述两个理论之后,成为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教育社会 理论进展 生产 抵制 拓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定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3-79,共7页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应用宏观经济模型管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应用数学模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使之数学模型化,从而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发展社会主义 理论研究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数学模型 马克思经济学 国民经济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理论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两种生产”的定量分析
11
作者 王友 《人口学刊》 1985年第1期10-13,共4页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不仅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可以为...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不仅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可以为制定长远的人口战略目标和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来说明“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它首先从实物和价值对社会总产品上进行了科学区分,并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时,从静态(简单再生产)分析入手,深入到动态(扩大再生产)分析,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的共有的规律。由于“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比例关系,所以,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科学分析方法,是我们对“两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生产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相适应 基本内容 分析方法 理论问题 社会总产品 生产资料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2
作者 王慎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32-37,共6页
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要通过对再生产过程一般规律的认识,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特点,寻找出社会主义的再生产模式。对此,本文谈一些初步认识。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 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 生产过程 生产模式 社会生产 积累率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与互构:体育社会学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再生与范式拓展
13
作者 熊欢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5,共13页
身体不仅是个人存在的体现,也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动态的重要载体。如何围绕“身体”这一核心维度,拓展甚至重构社会学的理论解释框架,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命题。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整合,系统梳理了体育社会学与身体社会学的交互演进,... 身体不仅是个人存在的体现,也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动态的重要载体。如何围绕“身体”这一核心维度,拓展甚至重构社会学的理论解释框架,成为学科发展的关键命题。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整合,系统梳理了体育社会学与身体社会学的交互演进,探讨了体育社会学如何突破身体社会学的理论盲区,实现理论再生产与范式拓展。研究指出,以“运动的身体”为理论核心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构建了一个整合微观实践与宏观结构的分析框架,使社会学理论从抽象命题转向具体实践,为理解社会动态机制提供了敏锐视角。此外,体育社会学拓展了身体研究的方法论谱系,包括反思性具身分析、民族志调查和实践干预,构建了经验性与批判性兼具的研究路径,为理解运动、身体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策略与工具。研究提出理论互构的路径:首先,确立“运动的身体”为连接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键中介,打破自然与文化、生物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二元对立;其次,通过体育参与者的身体叙事,揭示规训与反抗的复杂博弈,强调个体能动性的创造性;最后,建立“具身体验—运动惯习—社会结构”的多层级分析模型,实现身体社会学的范式拓展,并为未来跨学科研究与社会干预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 身体社会 理论生产 运动惯习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财政——读《资本论》第二卷札记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子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10,共10页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财政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规律时,也阐述了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货币运动的一般规律。其中《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阐述的资本的循环、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对于我国有计划地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生产 生产理论 内含扩大生产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 生产结构 社会化大生产 国营企业 外延扩大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伯亚 《河北学刊》 1983年第2期47-54,共8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生产理论 两大部类 简单生产 马克思 生产资料生产 我国社会主义 优先增长 积累率 消费资料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
16
作者 周凤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生产理论 社会资本生产 马克思 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 产业政策 经济发展 消费资料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务再生产问题不能纳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振羽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9年第5期35-40,17,共7页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认为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舍弃了非物质生产因素,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在考察社会生产问题时,可以把劳务再生产问题纳入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政治经...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认为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舍弃了非物质生产因素,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在考察社会生产问题时,可以把劳务再生产问题纳入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大问题的误解,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生产 生产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问题 商品产品 研究对象 非物质生产 劳务 使用价值 服务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国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1-18,23,共9页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认为即使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也会有I(V+m)和ⅡC的关系。这是一个无庸置疑的真理。 但是,众所周知,马克思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机体顺利运...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认为即使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也会有I(V+m)和ⅡC的关系。这是一个无庸置疑的真理。 但是,众所周知,马克思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机体顺利运转所必需的条件,目的是要揭露这种生产方式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他运用科学抽象法,把一系列对他的研究目的起干扰作用的或比较次要的复杂因素都一一舍象了。如果我们认为只要把马克思经过高度抽象的现成图式直接套用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的实践,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理论 马克思 简单生产 宏观分析 积累率 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 非物质生产部门 社会主义经济 实物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范式——基于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生活/生产互构论”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雅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做了“生产本体论”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的经典话语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即...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做了“生产本体论”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的经典话语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即在为人们熟知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矛盾运动的理论结构层次之上,耸立着一个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的理论结构层次,据此可以把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诠释为“两结构层次说”。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活动即生活和生产活动构成社会的“基本实体”,两者的互动生成过程体现为社会发展中工具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以及社会研究中行动与结构关系的统一。社会发展研究从“生产本位论”的解构到“生活/生产互构论”研究范式的重构,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行动系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 “生活的生产 “生活/生产互构” 和谐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汉龙 冯宗宪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了马克思用扩大再生产图式表达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内生增长特性,并进一步讨论了该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转移动态。
关键词 马克思 扩大生产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社会总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