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分期的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师吉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要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据此,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共产党组织出现到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之前,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理论形态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形态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学科性质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研究
对象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2
作者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成功实现了研究方法论的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文本解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有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哲学形成
史
研究
方法论
《回到
马克思
》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革开放新时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理论旅行——以萨特为例
3
作者
刘怀玉
王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91,共10页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研究
史
存在主义
马克思
主义
萨特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意义新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郭丽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定位与评价。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新解读是马克思研究史、研究轨迹的创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源头。这一文本体现了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间的传承和超越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研究史
西方哲学传统
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分期的思考
被引量:
1
1
作者
师吉金
机构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1956)"(14BDJ015)
项目负责人:师吉金
+3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文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研究"(12JD710053)
项目负责人:师吉金
文摘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要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据此,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共产党组织出现到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之前,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理论形态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形态的时期。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学科性质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研究
对象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
史
分期
分类号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2
作者
代建鹏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A058)
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CHDW2011JC031)
南通廉政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B05)
文摘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成功实现了研究方法论的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文本解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有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哲学形成
史
研究
方法论
《回到
马克思
》
文本解读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革开放新时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理论旅行——以萨特为例
3
作者
刘怀玉
王赛
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91,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空间化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13JJD7100020)阶段性成果
文摘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关键词
中国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研究
史
存在主义
马克思
主义
萨特
后现代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意义新探
被引量:
2
4
作者
郭丽兰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文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进程中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和历史地位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进行重新定位与评价。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新解读是马克思研究史、研究轨迹的创新,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源头。这一文本体现了马克思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间的传承和超越关系,可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研究史
西方哲学传统
社会主义建设
Keywords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research history of Marx
tradi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socialism construction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分期的思考
师吉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改革开放新时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理论旅行——以萨特为例
刘怀玉
王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意义新探
郭丽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