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使命、双重理论视野与双重理论构建 |
苗启明
刘琼豪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2
|
破坏与重建: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印度个案 |
刘敬东
王淑娟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3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
王公龙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8
|
|
|
4
|
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双重视角透视 |
卞凤玲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3 |
3
|
|
|
5
|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话语体系简论 |
梅荣政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
6
|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
周庆行
李健
|
《探索》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
7
|
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划分 |
程宏如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8
|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疆社会稳定格局的构建 |
张金伟
吴琼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9
|
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 |
郑祖铤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 |
1
|
|
|
10
|
马克思个人理论的体系化构建 |
洪波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1
|
认知构建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 |
叶琳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6 |
0 |
|
|
12
|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理论体系的构建:范畴、概念和逻辑 |
高杨文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
13
|
劳动的双重意蕴构成了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
侯继迎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4
|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张力网” |
徐国松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5
|
净化微观环境 改进教学方法 促进理论内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考 |
张秀玲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
16
|
马克思哲学理念的深层意蕴 |
许鲁洲
苗启明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7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学术丛书 |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09 |
0 |
|
|
18
|
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
张小林
周道平
刘少英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4 |
2
|
|
|
19
|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 |
李晓伟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20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探究 |
赵卯生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