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1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1
作者 谷焕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时形成,这一思想是与实现共产主义内在统一的,即这一思想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而共产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以后,随着俄国等东方国家...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同时形成,这一思想是与实现共产主义内在统一的,即这一思想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而共产主义也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以后,随着俄国等东方国家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马克思又完善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从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通过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趋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呈现出新的理论形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在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同时,人类也在向马克思设定的真正的世界历史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实践格局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奎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22,共10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总体概括,它从人类活动的空间角度揭示了历史演进中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因此,世界历史思想具有历史规范的作用,人类必须进入世界历史是向共产主义转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前提。马克思的...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总体概括,它从人类活动的空间角度揭示了历史演进中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因此,世界历史思想具有历史规范的作用,人类必须进入世界历史是向共产主义转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前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其自身的演进中曾不断地深化和具体化,具体表现为从历史的单线论发展为历史的多线论,使东方落后国家首先踏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比西方国家更早更快地介入世界历史的行程。因此,从马克思两种制度同时并存思想的提出,到列宁在实践上解决两种制度同时并存并提出二者和平共处,再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越来越清晰地揭示了当代世界历史演进的辩证法,预示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思想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历史演进 两种社会制度 和平共处 民族历史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卫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71-675,共5页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运用于分析当代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和发展大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题,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于本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中国化的对立统一,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的转换——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倪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 马克思作为思想史上对全球化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其主要的思考成就体现在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初步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随着世界文化概念的提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进一步深化发展。在《资本论》中,伴随着对资本运动规律的揭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阈最终得到完全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视阈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大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1-25,共5页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出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明邓小平理论并非无源之水。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邓小平 对外开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共产主义学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少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0-65,共6页
关键词 世界历史进程 世界历史思想 共产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 生产力 人的全面发展 物质生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文明意蕴
7
作者 徐苗苗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7,共8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包含历史与人两个向度,一是以唯物主义的视角重塑历史发展规律论,二是在历史规律中探寻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正是在历史规律与人的发展这一能动过程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中包含历史与人两个向度,一是以唯物主义的视角重塑历史发展规律论,二是在历史规律中探寻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发展。正是在历史规律与人的发展这一能动过程中,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为方法论原则,反思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得失,不仅揭示了“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定式对文明的多样性的消解,而且也阐明了资本逻辑的无限扩张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限制。在历史规律与人的价值的融通之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我们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既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奠定了唯物史观基础,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提供了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交往实践 主体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拓展与升华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晓男 颜雨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凭借高度的历史自觉,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方法论、价值指向、理想归宿等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是运用历史思维在洞察人类历史到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厘清历史大势,结合实际、科学审视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美丽世界的系列实践方略,是在主体、思维、实践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拓展 升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三维批判”:存在、历史、实践的统一
9
作者 刘林 孟祥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7,共8页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通过存在批判、历史批判、实践批判三个维度,系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属性、历史演进规律、实现路径,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批判阐明了民主的阶级性与社会存在基础,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维护...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通过存在批判、历史批判、实践批判三个维度,系统揭示了民主的本质属性、历史演进规律、实现路径,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存在批判阐明了民主的阶级性与社会存在基础,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只有通过建立超越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民主才能回归其真实本质;历史批判揭示了民主发展的历史性与必然性,强调民主随着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变迁而不断演化,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性超越,在共产主义阶段,民主将达到最高形态;实践批判指出民主不仅体现在制度的构建与设计上,而且体现于人民在社会治理和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参与和自我管理。这三个维度在逻辑上相辅相成、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整体性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既深刻揭示了民主的本质规律,也明确指明了民主发展的实践方向,为人类社会的民主制度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民主思想 存在批判 历史批判 实践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研究
10
作者 张一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I0002,共14页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 在《都市革命》一书中,列斐伏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靠近,还是资本主义都市化实践的现实研究氛围潜移默化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则是他从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之后诸多文本中深入研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转换节点。特别是在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细读中,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找到关于城市的专题性研究,但他真的经历了一次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洗礼。列斐伏尔应该是第一次学会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打开现实和概念。这是列斐伏尔思想中一次方法论上的重大转折。虽然他仍然保留着人本主义话语的外饰,但那种从价值悬设出发的人学批判话语已经彻底失去了主人话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历史主动”问题探析
11
作者 梅岚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主动指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创造过程。实践是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使世界具有历史向度。历史主动就是使历史获得属己性,把改变世界带来的“世界的历史”变成实践者“自己的历史”。实践是使历史获得属己性的手段,历...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主动指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创造过程。实践是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使世界具有历史向度。历史主动就是使历史获得属己性,把改变世界带来的“世界的历史”变成实践者“自己的历史”。实践是使历史获得属己性的手段,历史主动本身包含“去实践”的现实承诺。作为一个具体问题,历史主动指向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从文献批判和事件评析两方面入手论述无产阶级是否具有历史主动性,其本质就是探究无产阶级是否“去实践”。作为一个一般问题,历史主动在实践中具有三种表现形式:以条件创造激发历史主动、以直接行动践行历史主动以及以灵活策略保持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主动 实践 改变世界 创造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读懂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审视
12
作者 刘占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8,共17页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表现为思想史。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揭示“历史之谜”,创立指引人类解放的“历史科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在规定,需要回到承载其思想生成的文本结构和历史语境,赋予经典诠释以语...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表现为思想史。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揭示“历史之谜”,创立指引人类解放的“历史科学”。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在规定,需要回到承载其思想生成的文本结构和历史语境,赋予经典诠释以语境支持和思想根基。西方马克思学试图以实证的“科学主义”来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本真,由于强制阐释和诠释不足而引发“思想考古”中的“科学化危机”。中国学者在“回到马克思”的思想探旅中对此进行批判革新逐步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范式,为构建中国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奠定文本底据和思想基础。无论是文本学意义上的“思想考古”,还是出场学意义上的“思想建构”,都是对经典文本的思想激活和意义建构。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文本阐释学的意义和限度,以中道原则规避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过度、诠释不足和诠释中断。为此,要聚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主题进行文本诠释,合理把握“文本间距”的“互文诠释”和“思想转承”,围绕特定思想坐标以贯通时空的“历史意识”激活“思想转承”中的“意义空间”,将“意义诠释”作为“思想考古”的坐标调适和“思想创造”的视域拓展,以方法论自觉夯实思想史研究之“当代性言说”的思想厚度和未来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 思想史研究 历史科学 文本阐释学 文本间距 思想转承 意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建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2,共11页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 马克思历史结构中主体思想以资本逻辑批判为底板,将主体置于历史结构之中,它认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公共性是在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中生成与建构的。它揭示了历史变迁的内在机理,启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进时代深处,紧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把握百年变局的堂奥。这一思想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方式确立了思想路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观念批判与实践推进相结合,展开其新时代的运行逻辑,让主体间交往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确立其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结构 主体思想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公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4,共6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独特的实践逻辑,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理论视野和理想追求,在理论特质、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和理论思维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构建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独特的实践逻辑,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理论视野和理想追求,在理论特质、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和理论思维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构想和强大思想力量,为世界历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促进世界历史发展回归正道,推动世界历史发展步入崭新阶段,并将整体提升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空秩序到世界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人类学指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4,255,共10页
借助马克思与西方人类学传统的思想关联,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获得一种不同于资本全球化解释模式的人类历史意涵。其中,混沌世界的秩序化、时空秩序的历史化、世界历史的属人化构成了三个前后相继的思想环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 借助马克思与西方人类学传统的思想关联,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获得一种不同于资本全球化解释模式的人类历史意涵。其中,混沌世界的秩序化、时空秩序的历史化、世界历史的属人化构成了三个前后相继的思想环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既在事实描述中刻画了资本所主导的现代世界历史结构,又在历史批判中建构了扬弃资本逻辑的人类世界历史的基本方向。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鲜明的人类学指向,不仅提供了理解现代世界的历史坐标,而且指出了超越现代世界的人类历史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秩序 历史 现代世界历史 人类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四重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蓝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成为近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决不可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简单地等同于全球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四重涵义的综合,它不仅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否定,也是基于现实物质生活世界对人的... 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成为近来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决不可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简单地等同于全球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四重涵义的综合,它不仅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否定,也是基于现实物质生活世界对人的思考,从根本上说,世界历史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的表达,即唯物史观。同时,晚年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构成了其世界历史思想的新的涵义,是对其早期的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现代化的变革转向:从资本到人本 被引量:2
18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深入发展,资本逻辑的内在否定性逐渐凸显,其主导的现代化已达到自身内在张力的极限。因此,现代化的主导逻辑亟需变革与转向,以克服资本的内生性矛盾,满足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出场是现代化主导逻辑从资本向人本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落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时代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逻辑 人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及对其世界历史观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官翠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2,共4页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交往 世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民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世界历史思想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农村公社 世界历史 俄国村社 摩尔根 共产主义理想 民族历史 共产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