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重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新领悟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9,共13页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没有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特点和实质。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存在差别,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资本逻辑 《资本论》及其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2
作者 洪光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4,89,共4页
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出场来看,马克思在探讨社会发展同时,亦关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便是例证。在马克思的理论整体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不是偶然提出的思想,它有一个从萌芽到确立、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三大... 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出场来看,马克思在探讨社会发展同时,亦关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便是例证。在马克思的理论整体中,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不是偶然提出的思想,它有一个从萌芽到确立、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状况出发思考人类历史的一种见解,其理论本质是结合社会发展来探讨人的历史发展,因此绝不能用其代替或者否定5种社会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三大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考察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3
作者 张冠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1,共10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包括三阶段论和五形态论,两者划分角度不同,但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适用范围,学界历来存在普适论与特殊论之争,其核心分歧在于理论是否涵摄东方因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包括三阶段论和五形态论,两者划分角度不同,但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适用范围,学界历来存在普适论与特殊论之争,其核心分歧在于理论是否涵摄东方因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东方各国。五形态论以生产关系为切入点,其特殊性体现在中间形态的多样性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差异,而其普适性则体现在社会演进的总体规律与最终目标的一致性。三阶段论则从人的本质出发,围绕实践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个人全面发展的演进逻辑。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在揭示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方面具有普适性,但在实践中仍需充分考虑具体地域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普适性 特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4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年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革新的再探析
5
作者 孟茁 胡海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革新呈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持续探索而不断地调整唯物史观整体致思方向的开放性过程。以人类史前史和东方社会史研究成果为理论前提并借助于地质学中用以描述地质层系构成的“原生、次生和再次生类型”概念,晚年马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革新呈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持续探索而不断地调整唯物史观整体致思方向的开放性过程。以人类史前史和东方社会史研究成果为理论前提并借助于地质学中用以描述地质层系构成的“原生、次生和再次生类型”概念,晚年马克思尝试性地构建具有历史普遍性与“历史具体”内在张力的社会形态演进图式。新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完善了关于人类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论证了东西方社会形态演进的差异化路径,重新唤醒了东方社会作为“实际地改变和变革现存社会”推动力量的自觉意识,从而在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从具体民族的生产方式与历史前提来探索人之解放这一根本指向的具体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公社制度 地质构造 东方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与物役性理论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一兵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0-23,共4页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与物役性理论张一兵我已经指出过,在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逻辑视角,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在这一观察视角里,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运动和客观规...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学说与物役性理论张一兵我已经指出过,在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逻辑视角,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在这一观察视角里,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运动和客观规律出发,用社会历史的客观结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三大社会形态 物役性 人类社会 人类主体 历史发展 物质生产 历史辩证法 经济必然性 三大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当前经济改革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承叔 王东 《江汉论坛》 1985年第8期25-30,共6页
当前经济改革的理论难点之一,是如何从哲学高度理解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干扰,商品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代名词,人们谈“商”色变,惊恐万端,然而对于商品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地位,却很少给... 当前经济改革的理论难点之一,是如何从哲学高度理解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干扰,商品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代名词,人们谈“商”色变,惊恐万端,然而对于商品经济在人类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地位,却很少给予科学的说明,这不能不是一种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自然经济 共同体 进步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方式 人类历史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看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8
作者 赵兴良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4期29-34,共6页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依据这一理论,人们指出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一些新见解。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即马克思的人...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已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依据这一理论,人们指出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一些新见解。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即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 商品经济 生产方式 共同体 社会关系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看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海滨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本文沿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特点,运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表明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中小民营企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性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乃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8-10,7,共4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三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论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并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归纳为以下公式:一般规律:自然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产品经济形态;特殊规律Ⅰ:自然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三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论证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并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归纳为以下公式:一般规律:自然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产品经济形态;特殊规律Ⅰ:自然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品经济形态;特殊规律Ⅱ:自然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产品经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商品经济形态 社会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 商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刚 张振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194,共3页
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还根据社会的经济形态即人们经济活动的性质和发展形式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设想并未成为现实,但却为东方国家指明了一条通向美好社会的“捷径”。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东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专题讨论)——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元梁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24-30,46-49,共7页
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超出前人预料的急剧变化,而当代科技革命被认为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代科技革命究竟怎样影响了当代社会,这种影响怎样改变了当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巨... 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超出前人预料的急剧变化,而当代科技革命被认为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代科技革命究竟怎样影响了当代社会,这种影响怎样改变了当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又使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处于一种怎样的历史境遇之中,应该怎样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分析,又应该怎样根据变化了的当代社会去丰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这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全球化 信息化 技术形态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两重划分标准及其当代价值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在东 王昊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7,共5页
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马克思社会形态"五形态说"的划分标准是基于对生产方式考察的科学维度,"三形态说"... 社会形态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运用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拨开了覆盖在社会历史上的层层迷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貌。马克思社会形态"五形态说"的划分标准是基于对生产方式考察的科学维度,"三形态说"的划分标准是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维度。在此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考察世界历史发展现实的必要性、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揭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合目的性、理论基点和方法论意义的内在统一等三个方面解读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两重划分标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科学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形态定位的基础上明确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有助于两种社会制度的和谐共存与共谋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 科学维度 价值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文圣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4,共4页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原则性的构想。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具有高度一致性。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润枝 季正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2,共4页
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五形态说”其实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五形态说”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既缺乏足够的经验事实的支持,更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 长期以来,在科学研究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五形态说”其实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五形态说”本身也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既缺乏足够的经验事实的支持,更给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形态说”,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形态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辨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洪光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5,共6页
当前,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面临着诸多责难和非议。有学者直接否认其真理性,认为它只是后人的一种误读;有学者则否认其普遍性,认为它仅仅是基于欧洲社会的概括。当然,探讨这一理论的本真及真理性,绝不能拘泥于此理论本身,必须寻求... 当前,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面临着诸多责难和非议。有学者直接否认其真理性,认为它只是后人的一种误读;有学者则否认其普遍性,认为它仅仅是基于欧洲社会的概括。当然,探讨这一理论的本真及真理性,绝不能拘泥于此理论本身,必须寻求一个更宏观的视野。而从唯物史观的创立、特别是生产关系思想的形成出发进行探讨可以看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本身的固有特质出发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所蕴含的辩证法和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基础性 普遍性 真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9-573,共5页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单个国家... 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但由于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形态的更替则呈现出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自觉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志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70,共8页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形态演进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又揭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探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独创性以及所蕴含...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向高级形态演进的一般趋势和规律,又揭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探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独创性以及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将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与当代中国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斌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的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