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被引量:7
1
作者 贺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8,共7页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存在样式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 哲学实践 话语方式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存在样式
2
作者 赵青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72-78,共7页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哲学实践",即变成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使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存在样式 马克思理论 哲学 哲学实践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和“非哲学”的真实所指,并从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生活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变革性理解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哲学的合法性提供根本性辩护,并彰显其哲学观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 独立哲学的外观 生活实践的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来 武姗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86,共8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人们习惯于从实证主义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导致它的真实意蕴被无形中掩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必须重申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哲学维度”。从哲学视野理解...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人们习惯于从实证主义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导致它的真实意蕴被无形中掩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必须重申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哲学维度”。从哲学视野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超越实证主义对“社会形态”的碎片化理解,把它理解为一个蕴含“结构总体”和“历史总体”的“总体性哲学范畴”;其次,超越实证的知性化思维方式,为理解“社会形态总体”提供符合其特性的矛盾性、历史性和否定性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最后,超越实证主义“价值中立”和“价值无涉”的价值旨趣,使社会形态理论彰显出与其辩证法的批判思维立场一致的价值旨趣,即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价值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哲学 总体性 辩证思 现实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几个维度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平 康秀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7-150,共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而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理论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代和教育对象特点的适应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常的和持续的过程。理论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而影响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理论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代和教育对象特点的适应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常的和持续的过程。理论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教育观念、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佃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8,共11页
根据与现实政治生活的关联程度,我们可将古往今来的政治哲学界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从整体来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既是一种理想性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现实性政治哲学,即它不仅包含了一个理想性维度,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现实... 根据与现实政治生活的关联程度,我们可将古往今来的政治哲学界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从整体来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既是一种理想性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现实性政治哲学,即它不仅包含了一个理想性维度,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现实性维度。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因为关涉到互不相同乃至具有重大差异的理论问题,所以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分野,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其所关涉到的理论问题具有一种历史的衔接性和连续性,所以彼此之间又具有某种融通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理想性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22
7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0,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关键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和社会维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主体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中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的建构维度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理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1,共6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中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通俗理论读物 话语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及其统一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曙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5,共8页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它的“形上”性或超验性,而在于它的抽象程度更高。另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学说,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并为人生赋义,所以当属人文;何况“文史哲”从来属于人文而不属于科学。这两种认识各有片面的真理,但都走向一个极端。马克思哲学包含着人文和科学双重视角、双重思维向度,而又正是这双重视角和双重维度的互动与融合的结果,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既是世界观,又是人学;既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又能革命地改造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深入地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为我们解决哲学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和人文 科学与人文 双重 唯心主义 自然科 唯物主义 黑格尔哲学 人文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东英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9,共3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终极关怀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理论预设 三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维的自我建构到对现实历史的阐释——兼论哲学二重化的理论实质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进路
11
作者 陆杰荣 浦家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9,共7页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理念世界的价值重要性,理念世界的永恒性保障了知识与价值绝对性,所有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形而上学的必然选择。究其根本,世界二重化理论就其实质上是思维自身在对本体探究过程中的二重本性的展现。随着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确立,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消解也随之展开,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都试图突破这一两难境遇,尝试通过思维自身来调适二者之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最初的理论预期。从现实的历史维度观察会看到,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只有马克思真正消解了世界二重化的抽象的思维本性,从实践层面重新理解世界二重化的本质规定,在突破西方哲学的抽象性的世界二重化的同时,彰显出自身哲学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二重化 建构 现实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解析
12
作者 杨爱群 曹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人本学 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
13
作者 刘伟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从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其进行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真理性与对人的价值关怀是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双重维度。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科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14
作者 孙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理论自觉的高度衡量中国学术,不能不提出两个追问:一是中国学术的问题意识及其逻辑出发点,二是中国学术的思想高度。为什么要有这两个追问?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的研究倾向有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觉 中国学术 逻辑出发点 问题意识 思想高 追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和两个基本发展路向
15
作者 牟成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7,共4页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和两种基本发展路向都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三个基本 两个基本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两个维度
16
作者 于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7-9,共3页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历史理论,展望理想社会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市民社会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扬弃与超越,也完成了对理想社会的建构...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建构历史理论,展望理想社会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市民社会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扬弃与超越,也完成了对理想社会的建构,展现出批判与建构两种价值向度。本文以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为切入点,分析随着马克思市民批判理论的深入,所展现出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的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 市民社会理论 两个 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价值向 历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之维度
17
作者 王艳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2-13,共2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维度。文章指出,具体而言,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构成了东方社会走进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道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会揭开东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序幕;东方专制制度造成了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维度。文章指出,具体而言,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构成了东方社会走进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道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会揭开东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序幕;东方专制制度造成了东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预想不尽准确,但其指导意义和启示却是不容怀疑和诋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信砚 刘建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以对象性的活动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纯粹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以对象性的活动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纯粹的活动"、以感性的现实的异化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展开了对作为现代性基本原则的主体性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内在关联,揭露了统治现代世界的抽象主体——资本,披露了支撑现代世界运行的资本逻辑的实质在于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展开了对统治现代世界的资本原则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阐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政治任务,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这三个基本维度之间是相互关联、内在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图式,体现了其现代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批判 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南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具有三个哲学维度:"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是自然对人关系和人对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结果相关联。从我国全...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具有三个哲学维度:"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是自然对人关系和人对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结果相关联。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哲学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军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5,共9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政治领域得到成功实践,这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注重从政治经济维度而较少从历史文化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影响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远不能说主导了大众的思维方式、价...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政治领域得到成功实践,这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注重从政治经济维度而较少从历史文化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影响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远不能说主导了大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特别是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严峻挑战,亟待从新的文化视角进行破解。作为超越了同时代一切哲学的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进一步中国化、大众化,就要进一步推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两者更加深入的互动互补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