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方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但受制于时代局限以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走向破产,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彰显。中国共产...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但受制于时代局限以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实践走向破产,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彰显。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在现代化的本质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实现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守正创新;在现代化的特征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特性”的辩证统一,丰富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现代化问题的相关思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上,突出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宝库;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上,“五位一体”与“五大文明”统筹推进,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上,突破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制度模式,改变了对市场经济的传统认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上,走和平与发展的新路,开辟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创造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胜 黄丹丹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中国守正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正,创“人的现代化”之新;守“尊重自然”之正,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新;守“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之正,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中国守正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正,创“人的现代化”之新;守“尊重自然”之正,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新;守“人是社会关系总和”之正,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内在实质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生产力”之正,创“新质生产力”之新;守“人的利益”之正,创“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之新;守“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观”之正,创“人民江山论”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守“世界历史理论范式”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之新;守“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模式”之新;守“共产主义文明道路”之正,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之新,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 现代化内在实质 现代化发展动力 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真正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3,共5页
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一般要求作了深刻的论述,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需要实现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意识层面等转型,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市场经济的运行、民主法制的健全等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追求现代化... 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一般要求作了深刻的论述,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需要实现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意识层面等转型,需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市场经济的运行、民主法制的健全等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精髓真正贯彻落实到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弘扬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现代化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启示
4
作者 梁月 包银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现代化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渐摆脱旧有社会形态的桎梏,在动态发展中实现社会整体性变迁和跃升的过程。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以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转换为视角,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勾勒... 现代化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渐摆脱旧有社会形态的桎梏,在动态发展中实现社会整体性变迁和跃升的过程。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以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转换为视角,辩证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与制度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充分挖掘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当代价值,破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限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面向未来的充分敞开性和丰富可能性。在领导力量上,中国式现代化承继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党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在核心要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承续人的主体性思想,将人民至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和要求。在目标指向上,中国式现代化承接“共产公有”思想,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牟成文 万大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马克思虽从未来过中国,且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中国的19世纪40—60年代(当时因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国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就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清晰的、... 马克思虽从未来过中国,且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中国的19世纪40—60年代(当时因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国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就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恰恰相反,马克思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清晰的、具体的和整全的逻辑关联。此种逻辑关联主要展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西方式现代化产生的制度性前提,却在自身发展中逐渐成为西方式现代化的结构性障碍。在此语境下,西方式现代化通过战争、殖民和掠夺等方式向人类展现了一幅极度令人失望的讽刺画。其二,马克思为未来现代化确立基本指向。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辩证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所确立起来的一种崭新现代化模式,是人类在奔赴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所达致的阶段性发展状况的一种表征。就此而言,未来现代化必然是同西方式现代化既存在根本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的现代化。未来现代化是生产力既能得到极大发展又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现代化,是使“一切人”与“每个人”的独立性与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现代化,是使生产关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其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指引下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艰辛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这些理论逻辑与实践秘诀本身的存在,既表征着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所进行的科学指导,又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对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所进行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根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之前是谈不上建设现代社会的,而那些没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则可以接受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所提供的现代技术和经验教训而实现跳越式的发展,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形式的现代社会。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中国实际 结合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强 邓湖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儒 陈舒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0,共12页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践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推动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全新飞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擘画出一种“大现代化观”,在将现代化作为世界性进程整体考察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在驾驭资本逻辑中改写现代性基因,为当今世界全人类的现代化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人为主体、复合全面、多元全球”为鲜明特征,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窠臼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 资本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9
作者 杨伊佳 龚六堂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凤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4,共5页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逻辑结构、主要特点和理论特色。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此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并未进行专门的、重点的讨论,因而就不能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逻辑结构、主要特点和理论特色。在已有的研究中,对此虽然有所涉及,但是,并未进行专门的、重点的讨论,因而就不能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条件和思想来源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予以理论体系的定位,讨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其他重要的系列问题也就缺乏逻辑起点和厚重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思想养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源头活水;邓小平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此判断中国社会的现代走向和历史方位,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和当代世界发展的浪潮,紧扣时代主题解证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这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范畴含义厘定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新华 汪旻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范畴。这个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热点的、兼具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范畴。这个自提出之日起就成为热点的、兼具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既总结以往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又提出实践新标准开创未来发展新境界的这个重要范畴的含义虽然被不断研究,但或因视角、或因方法、或因标准、或因观点,致使研究进入瓶颈。因而必须在总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其内涵外延。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的类属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理论、组织和社会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传统的层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现代化思想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长义 《理论月刊》 CSSCI 1996年第8期30-32,共3页
西文现代化思想的渊源与流变黄长义(一)在今天已家喻户晓的“现代化”(medermZation)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用来概指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世界性社会... 西文现代化思想的渊源与流变黄长义(一)在今天已家喻户晓的“现代化”(medermZation)一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用来概指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世界性社会形变。“现代化”的概念虽然形成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化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现代社会 传统社会 理性化 进步观念 传统农业社会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思想 渊源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通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雍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与道德 “为人民服务” 时代特征 对外开放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通论 武汉大学哲学系 意识形态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宏观上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上)
14
作者 余金成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2,共7页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时代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回应。从宏观上看:新型科技革命对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调整酿就了改革背景,中国社会主义者需重新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既定路线的修正形成改革路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重新选择经济体制;当代资本主义矛盾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挑战推演出改革趋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将重新审定发展模式。随着改革深入至文化层面,社会主义实践将从中国特色转变为一般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从原创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新型科技革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当代资本主义矛盾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