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对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1
作者 张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6,共3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其深刻的科学意涵和鲜明的价值品性,揭示了道德的历史性与继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民性,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思想指引上,把握道德本质属性,树立科学道德理性;在价值导向上...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其深刻的科学意涵和鲜明的价值品性,揭示了道德的历史性与继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民性,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思想指引上,把握道德本质属性,树立科学道德理性;在价值导向上,汲取道德传统精髓,创新传统道德资源的转化体系;在实践遵循上,坚持道德建设的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推动新时代道德建设实现科学理性与时代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为全面提升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新时代道德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2
作者 戴贝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史逻辑、认识逻辑、行为逻辑和评价逻辑。践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培育公民道德自觉,必须要结合人的现实需求和政治社会条件,通过实践将道德内涵转化为内心的规则,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通过道德行为将公民道德自觉外化为具体的主动的实践行动,通过道德评价活动使公民自觉选择正义的道德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论者对马克思正义观解读的异同及启示
3
作者 刘永安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9,105,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论者大都认为马克思从正义的道德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性,但他们对马克思持有何种规范性正义的解读却存在差异与分歧。分析比较他们见解的异同,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在理解马克思正义观乃至马克思的整体道德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论者大都认为马克思从正义的道德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正义性,但他们对马克思持有何种规范性正义的解读却存在差异与分歧。分析比较他们见解的异同,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启示:在理解马克思正义观乃至马克思的整体道德观时,将马克思对于包括正义在内的道德解释与马克思自己的道德价值立场区分开来是有必要的;从自然权利出发建构马克思的规范性正义不仅存在许多理论未决的问题,而且与马克思对抽象的"自然正义"的拒斥也是相违背的;正义观念不能脱离生产方式得到解释,并不是说正义就不能作为规范性道德对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进行道德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道德论 规范性正义 自然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中涵 陈继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呈现出工人阶级崛起与社会结构裂变的时代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道德观具有深刻的内涵释义,在产生的根源、阶级属性以及基本立场上有不同的表达,并根植于一套完整的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道德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表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鞭挞了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虚伪性,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欺诈性进行了批判,奠定了中国式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道德 瞿秋白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5
作者 李中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1,共20页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传播,为批判中国传统旧道德确立了基本坐标,也为建构新道德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引导。对《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为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国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医学观融入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懿 孙熙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9-82,共4页
医学生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医学观,使医学生的思政课兼具医学专业特殊性和思政课一般性的特点,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仁心仁术,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 医学生是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后备力量。在高校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应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医学观,使医学生的思政课兼具医学专业特殊性和思政课一般性的特点,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仁心仁术,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具体而言,应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医学道德观、医学科技观、医务工作观,将医学生专业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规律相结合,着重培养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医学科学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医学生 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医学 医学道德 医学科技 医务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卢黎歌 周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127,共4页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仍然彰显鲜活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辩证结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詹世友 施文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正义观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所谓惟一的公平标准。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形式性的正义标准,却有着实质性的非正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达到的实质性正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内涵着在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中逐渐展开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异化劳动 人的全面发展 辩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辨正义到实践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飞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建华 许祥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 正义作为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正义到底是什么,不同时代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给出了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解答。通过对西方不同时期正义理论的梳理、考察和甄别,根据它们思考与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思辨正义观和实践正义观。而实现从思辨正义向实践正义转向的正义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思辨正义 实践正义 马克思主义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复合结构——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论争的前提批判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艳华 朱思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14,共5页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解,或者持"马克思反对正义说",或者持"马克思赞成正义说"。然而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及其论证方式,却受制于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马克思复杂、具体的正义思想内涵抽象化为单质性的、抽象同一性的静态逻辑。事实上,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一个具有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理论硬核的复合结构,包括本体论承诺、历史科学评判、法权制度分析、意识形态揭露、道德标准建构、特定场域论战等等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指的层次。只有从这一复合结构出发,才能厘清马克思正义观的全貌,超越分析学派论者非此即彼的思想分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建构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判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久红 《学海》 2002年第2期26-30,共5页
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典型代表的罗尔斯的正义论 ,自其在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后就遭到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阵营的尖锐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罗尔斯的正义论有十大错误 ,包括脱离社会生产来抽象谈论分配正义、陷入... 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典型代表的罗尔斯的正义论 ,自其在 2 0世纪 70年代提出后就遭到了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阵营的尖锐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罗尔斯的正义论有十大错误 ,包括脱离社会生产来抽象谈论分配正义、陷入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加批判地假定了社会阶级存在的永恒性 ,等等 ,同时 ,罗尔斯提出的两个正义原则也存在内在矛盾 ,是乌托邦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罗尔斯 正义 正义 自由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理念的根本区别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建云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1,共6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新闻理念对媒体的性质、媒体的首要功能、媒体的社会角色、报道方针、新闻自由等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将新闻媒体的性质明确为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西方新闻理念对媒体的性质、媒体的首要功能、媒体的社会角色、报道方针、新闻自由等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将新闻媒体的性质明确为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有效引导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重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西方新闻理念 媒体性质 报道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虞瑛 郭方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的学者侧重探究马克思主义道德的本质;有的学者从现实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实践意义;还有的学者则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存在的争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道德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权正义论──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权观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安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3,共4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主权、正义的标准是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正义表现为以维护自身根本利益为原则。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主权、正义的标准是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正义表现为以维护自身根本利益为原则。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的主权非正义性,它是跨国垄断资本实现其侵略扩张的工具,应加以警惕和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 全球化 主权 正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次上的超越。研究两种道德观的"合"(契合)与"分"(超越),目的是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引领,辩证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抵制全面否定传统道德观的历史虚无主义,在道德层面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 契合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视域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及解决之道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成芳 石权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于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包括四大正义原则:基于平等交换的权利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实质平等原则和惩罚原则。基于这...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于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主张正义是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存在所谓的永恒正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包括四大正义原则:基于平等交换的权利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实质平等原则和惩罚原则。基于这些原则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贫富差距问题必须把握四点要义: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保障;第二,保证发展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基础;第三,提升劳动所得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重点;第四,推进实质平等是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贫富差距 解决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的三重转向 被引量:1
17
作者 屈琦 梁智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传播、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纯理论传播到指导民族解放的转向;从正义理论设想到具体正义制度建构的转向;从对人的阶级性理解到对人的价值性尊崇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每次转向都对中国的民...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在中国传播、确立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纯理论传播到指导民族解放的转向;从正义理论设想到具体正义制度建构的转向;从对人的阶级性理解到对人的价值性尊崇的转向。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每次转向都对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正义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有璋 徐其清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9,共4页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自觉运用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 运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社会正义的道德本质与集体德性的建构路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德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6,共8页
社会正义是现代道德形态的价值内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它既作为一种解释性社会正义,具有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又作为一种以人的解放为主旨的规范性社会正义,用以评价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还呈现出视制度正义为社会... 社会正义是现代道德形态的价值内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它既作为一种解释性社会正义,具有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又作为一种以人的解放为主旨的规范性社会正义,用以评价特定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还呈现出视制度正义为社会正义实现方式而展开制度批判和制度革命的理论向度。社会正义内含道德属性,勾连道德发生的制度背景和价值背景,是社会制度体系与公民个体的首要美德,并展现为一系列具有规范意义的道德条目。集体德性建构路向主要有:加强社会正义建设,以制度正义建构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保证道德公正;扬弃“虚幻的集体”,走向以人的解放为价值遵循的“真实的集体”;厘定集体利益边界,肯定个人利益的现实性及其对集体利益的构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正义 道德 马克思主义 制度正义 集体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正当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琼豪 陆奇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8,共4页
对任何行为正当性的考察都离不开对行为者以及行为本身的考察。同样,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的正当性也与企业自身身份的性质和企业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既与企业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和特性相一... 对任何行为正当性的考察都离不开对行为者以及行为本身的考察。同样,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的正当性也与企业自身身份的性质和企业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既与企业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和特性相一致,也与企业生产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性质相一致。具体而言,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既体现了人作为实践主体所应该具备的社会性这种本质属性以及反映这种本质属性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也体现了企业生产活动作为实践活动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互为对象化的活动的本质。因此,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既是由企业的生产实践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由企业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和特性所决定的。就是说,企业履行生态道德责任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应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态道德责任 马克思主义实践 企业生产活动 人的类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