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3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再研究——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丁霞 颜鹏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3,178,共7页
处于基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立足于"总体"或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各个具体学科层次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各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其中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本文从《资本论》... 处于基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立足于"总体"或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各个具体学科层次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各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其中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本文从《资本论》创作史的视角,对于以"《资本论》的逻辑"为标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进行系统的文本解读和深度挖掘,其当代价值就是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方法论基础,有助于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资本论》的逻辑 政治经济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变革
2
作者 张婷婷 陶韶菁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描述“物化了的世界及其规律”,完成并信奉的是“颠倒的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深入资本作为原则向导的层面来审视“现实生活”,确认“颠倒的世界观”根源于“颠倒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非历史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预示自由人联合体的降临,从根本上铲除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幻象产生的现实基础。通过经济术语的革命、思维方式的修正和意识形态的破除,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存在论的层面瓦解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建构出一门具有批判和革命性质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存在论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3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革新。在目标维度上,耐心资本对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追求与新质生产力挖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并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在要素维度上,耐心资本所提供的资金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极具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又反过来为耐心资本提供收益,由此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协同驱动,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与企业合作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力,凝聚成强大合力,进而有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芳 刘婷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197,198,共11页
新一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推动数据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细胞元素”,全球化浪潮下数据规模的爆发式激增掀起日常生活的数字化革命,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彻底性剖析,亟须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总体性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凭借天然... 新一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推动数据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细胞元素”,全球化浪潮下数据规模的爆发式激增掀起日常生活的数字化革命,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彻底性剖析,亟须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总体性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凭借天然的逐利本性搭建“数据要素(价值潜力)-数字劳动(价值创造)-数字商品(价值实现)-数字资本(价值增殖)”的生产链条,从而实现“赛博空间”中资本逻辑的动态扩张,加剧“数字景观”幻象统治中人的异化状态与生存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审视数据何以成为“普照的光”主宰一切社会关系,这仍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推进追问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生产全过程,揭示技术、劳动、商品、资本间的内在联系,勘破数字资本时代劳动剥削的神秘面纱及剩余价值的奥秘,揭露数字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性与剥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生产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绍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深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丰富表达。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现代建构以及“两个和解”的协调发展,映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超越,又在构造“整体性文明”、超越“资本中心论”、打破“西方一元论”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旨趣。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立场研究》
7
作者 王小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内在矛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革命性,即价值立场...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内在矛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革命性,即价值立场方面,对诸如其建构路径、逻辑结构、理论意义等尚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总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蕴含的价值立场及叙述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21世纪重读〈资本论〉》
8
作者 孙思邈 叶泽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更为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然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数字技术革命和生态环...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更为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然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数字技术革命和生态环境危机等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资本论》的重新解读,进一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其解释力和指导力,对于深刻理解当代资本主义、解决现实问题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道德中心主义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话语的同构性
9
作者 章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儒家道德中心主义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话语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同构性。首先,儒家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辨同马克思早期国家和市民社会之分具有同构性,他们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表达了对人作为“类存在物”的肯定。其次,马克思在其科学的... 儒家道德中心主义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话语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同构性。首先,儒家义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辨同马克思早期国家和市民社会之分具有同构性,他们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表达了对人作为“类存在物”的肯定。其次,马克思在其科学的唯物史观话语中,摆脱了“类本质”这样抽象的术语,从现实的人的需求出发,通过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同样,明清之际的儒家也突破了理学严格的天理人欲之分,承认人的私欲和私利,转而讨论公欲与私欲、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关系。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在私有制的胎胞里孕育了公有制发端的趋势。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的发展,王夫之提出“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发展观,表明明清之际的儒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德中心主义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同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数学研究及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喜平 刘雷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共10页
数学是马克思进行科学研究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马克思数学研究的进阶路径符合人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是其钻研数学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开创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数学的先... 数学是马克思进行科学研究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马克思数学研究的进阶路径符合人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是其钻研数学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开创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数学的先例,为当时数学、经济学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协调发展提供了光辉范例。马克思推动了高等数学的发展,提出“无穷小量”与“0”之间的辩证关系,独创了■求导法,系统梳理了“神秘微积分”“理性微积分”“纯粹代数微积分”的特点和不足,敏锐发现了代数学向微分学转化的环节,揭示了微积分的本质。马克思借助数理逻辑,在阐释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发现了剩余价值论,并用数理逻辑、文字逻辑和现实事例论证了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严谨完成了《资本论》整体理论建构。新时代科学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可强化数学及其他基础学科交叉应用研究,在解决时代问题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数学 政治经济学 数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方法论考证和启示 被引量:16
12
作者 段学慧 程恩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注意区分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哲学逻辑起点与经济学逻辑起点的不同。学界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利益关系、人民主体、人的发展、国家、消费、剩余产品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重点是分析公有企业生产的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 起始范畴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百年》
13
作者 刘玉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坐标,不仅有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路径的开创性,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中国经济实践融合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路径 参考坐标 百年历程 中国经济实践 必要手段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解读——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政治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共12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引方向的价值观,用他创立的总体方法论结合历史、社会、法律、政治全景式地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的秘密和社会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宿命,并据此提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原则和策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由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进而,需要我们同时运用"三只眼"即"劳动价值论之眼"、"劳动方式进化之眼"和"缩短工作日之眼"去观照、领悟和理解它的博大与精深,并将它运用于改造现实世界,运用于劳动者的解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关系 总体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概念溯源、阶段划分与特性呈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夏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置基础。相较于“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更侧重于表达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实现的数字化的信息生产活动。经由对“数字劳动”概念与演进的阶段式回顾,其劳动主体构成的广泛性、劳动过程要素的虚拟-现实的联动性与劳动价值创造方式的多元性等特性得到清晰呈现。由此,为当代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素养提升与发展成果共享、数字劳动资料的虚拟端口与现实基础设施规范性融合发展、数字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产业深层次联动等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提供了现实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非物质劳动 数字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阈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方法论
16
作者 陈培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方法论内在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建构了以社会个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把生产形式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社会形态下政治哲学范...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方法论内在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建构了以社会个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把生产形式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社会形态下政治哲学范畴的历史性规定;他提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经济学方法论,否定了从直观的现实出发落脚到抽象理论体系建构的政治哲学思维进路,也否定了黑格尔式的思维或绝对精神的观念逻辑任意组装社会政治现实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了政治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哲学方法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资本效应的历史变迁
17
作者 张婷婷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共11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基于对作为资本社会本质规定的资本的研究,完整地呈现了资本效应的历史变迁。首先,资本的前史是资本生成之前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斥着暴力掠夺,带有“原罪”的属性。其次,资本的存在促进了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急速增长、... 政治经济学批判基于对作为资本社会本质规定的资本的研究,完整地呈现了资本效应的历史变迁。首先,资本的前史是资本生成之前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斥着暴力掠夺,带有“原罪”的属性。其次,资本的存在促进了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的急速增长、完成了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相对独立性,造就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然而,资本原则的确立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潜藏的野蛮面,亦即对现实存在物的普遍抽象统治、对剩余价值的隐蔽性剥削、对生产过剩的危机式暴力解决。最终,资本的命运将因受制于资本本身的固有界限、平均利润率逐渐下降的客观规律和剩余劳动的最大限度的创造,不得不走向自我扬弃,在历史上表现为趋于解体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资本效应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论》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资本理论:一个数理政治经济学述评
18
作者 李帮喜 李宁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固定资本理论在数理政治经济学中的发展脉络及主要争议,重点述评了马克思与斯拉法的理论贡献及其模型化拓展。魁奈、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初步区分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但存在概念混淆、忽视生产资本职能等问题。马克... 本文系统梳理了固定资本理论在数理政治经济学中的发展脉络及主要争议,重点述评了马克思与斯拉法的理论贡献及其模型化拓展。魁奈、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初步区分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但存在概念混淆、忽视生产资本职能等问题。马克思从理论层面对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与补偿方式进行了阐述;斯拉法从数理方法层面构建了联合生产模型,进而分析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与价格体系,但存在与马克思理论的一致性、静态均衡框架以及假设脱离现实经济等争议。本文围绕固定资本效率变化、使用寿命约束等条件梳理了相关研究,回顾了马克思—斯拉法模型对固定资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展。固定资本理论的研究要兼顾历史逻辑与数理分析的严谨性,突破以往忽视技术进步与资本循环关联的不足,深化固定资本在资本循环中的作用,系统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固定资本 联合生产 马克思—斯拉法 资本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恩格斯的视角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方法论
19
作者 胡大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9,共7页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科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公开出版 社会主义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20
作者 龚一鑫 朱春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中国发展实际出发,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阐释了新时代下怎样以新发展理念引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发展理念 立场观点 实践逻辑 创新与发展 守正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