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立场研究》
1
作者 王小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内在矛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革命性,即价值立场...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依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内在矛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在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革命性,即价值立场方面,对诸如其建构路径、逻辑结构、理论意义等尚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总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蕴含的价值立场及叙述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现实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21世纪重读〈资本论〉》
2
作者 孙思邈 叶泽雄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更为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然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数字技术革命和生态环...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更为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然而,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数字技术革命和生态环境危机等新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资本论》的重新解读,进一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其解释力和指导力,对于深刻理解当代资本主义、解决现实问题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
4
作者 周海蒂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本,系统解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证化与哲学化解读模式及其问题,通过论证实证化经济学解读路径中辩证法的缺失、哲学化解读路径中批判性质的混淆,客观评述作为理论后果的“过时论”与“断裂论”,得出了只有在唯物史观境域内才可以保障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的正确性的结论,并在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关系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深入两者内在关系探究的实践路径。纵览全书,该书有如下几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经济发展 唯物史观 实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开端——从文本到现实》
5
作者 李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变化、发展中... 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变化、发展中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关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开创过程中的思想转变,这是从方法论层面正确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方法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方法论 思想转变 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6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再研究——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被引量:5
7
作者 丁霞 颜鹏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3,178,共7页
处于基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立足于"总体"或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各个具体学科层次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各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其中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本文从《资本论》... 处于基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立足于"总体"或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处于各个具体学科层次的方法论,其精髓就是构建各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其中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本文从《资本论》创作史的视角,对于以"《资本论》的逻辑"为标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方法进行系统的文本解读和深度挖掘,其当代价值就是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方法论基础,有助于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资本论》的逻辑 政治经济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工智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提质升级——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卫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以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出...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领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以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出智能劳动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而言的新型劳动方式。如果以智能劳动为分析对象,揭示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依然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每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尤其是产业的革命。作为一项划时代的科技成果,人工智能则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直接参与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并表现出与人类理性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思考逻辑,从提升产业业态、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与技术的深层次联系。同时,在众多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竞争中的领跑者和带动者。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应根据沿线国家技术状况布局,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开放共享、质优价廉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演进,生成新兴产业并改造原有产业。让"人工智能红利"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助力推动共担共享的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数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智能劳动 “一带一路”建设 产业融合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思辨——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思博 董云云 王佳琪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57,共4页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不断渗透,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目前社会各界对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的概念界定及分类仍然很模糊。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具有多种存在形式,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多维度特点。基于马克思政... 随着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不断渗透,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但目前社会各界对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的概念界定及分类仍然很模糊。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具有多种存在形式,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多维度特点。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资本流通理论框架,首先对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然后针对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多维度探讨,以期为规范、协调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行为及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资本流通理论 电子商务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 被引量:8
10
作者 宫敬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共11页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问题没有表示存在的机会,进入新世纪才有改观迹象。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相反,马克思提出并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问题没有表示存在的机会,进入新世纪才有改观迹象。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相反,马克思提出并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结果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即"完整的人"理论出现在我们面前。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孜孜以逐私利不同,"完整的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用"完整的人"理论检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劳动的社会历史性质,劳动异化的事实就会被揭示出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理论提出、确立和运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劳动人民立场,舍此而逐它,会离马克思原生态的政治经济学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人学前提 哲学分析框架 完整的人 劳动异化 阶级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与西方“范式”理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颜鹏飞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构或体系建构学说及其"逻辑方法"或"辩证方法",是马克思的第四个重大理论贡献和伟大"发现",也是我们着力挖掘的宝贵的理论遗产。理论张力在于:它是构建中国转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构或体系建构学说及其"逻辑方法"或"辩证方法",是马克思的第四个重大理论贡献和伟大"发现",也是我们着力挖掘的宝贵的理论遗产。理论张力在于:它是构建中国转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指导思想。国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学说的研究有若干新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体系构建学说而崇尚库恩和拉卡托斯"范式"论的倾向。这种"范式"热蔓延到国内学术界,其具体表现是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多元化,亦即体系多元化、方法多元化与指导思想多元化并存。目前尤应关注前一种倾向掩盖下的后一种倾向。本文在比较这两种经济学体系建构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从属型"互补论",即范式理论应该从属于并纳入马克思逻辑体系构建学说的框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建构学说为指导构建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西方范式理论 中国转轨型政治经济学体系 体系建构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解的偏差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金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共3页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施密特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偏差 《资本论》 学理 哲学著作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解读——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政治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共12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引方向的价值观,用他创立的总体方法论结合历史、社会、法律、政治全景式地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的秘密和社会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宿命,并据此提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原则和策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由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进而,需要我们同时运用"三只眼"即"劳动价值论之眼"、"劳动方式进化之眼"和"缩短工作日之眼"去观照、领悟和理解它的博大与精深,并将它运用于改造现实世界,运用于劳动者的解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关系 总体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评《马克思中观经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佳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我国如何成功推动这一发展进程基本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为此,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倾注其十年积累的思想撰写《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 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我国如何成功推动这一发展进程基本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为此,我国知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倾注其十年积累的思想撰写《马克思中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版)一书,全面、系统、深入地总结和分析马克思中观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创新 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理论 改革开放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与价值的“断裂”是一场革命吗?——评鲍德里亚《生产之镜》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宏彬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4,36,共6页
鲍德里亚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作资本主义的"生产之镜",全面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成基础的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试图颠覆生产逻辑而代之以符号/价值,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取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打碎马克思的"生... 鲍德里亚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比作资本主义的"生产之镜",全面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成基础的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试图颠覆生产逻辑而代之以符号/价值,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取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打碎马克思的"生产之镜"和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断裂"而实现一场"革命"。实际上,鲍德里亚关于"生产之镜"以及符号与价值"断裂"的思想,不仅不是一场革命,而且最终走向了象征交换的虚幻的乌托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生产之镜》 符号政治经济学 符号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解释框架
16
作者 郭小鲁 刘丹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2-164,共3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仍然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特征 ,仍然可以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出逻辑一贯的、合乎历史实践的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仍然是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特征 ,仍然可以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出逻辑一贯的、合乎历史实践的解释。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吸收供求价格论的科学内容也可以合理地解释当代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价值和价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所有制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7
作者 徐颖 田一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主观主义思想障碍,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统摄于马克思思想的问题架构与意义领域,是当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作。由户晓坤著写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 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主观主义思想障碍,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统摄于马克思思想的问题架构与意义领域,是当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作。由户晓坤著写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一书力图完整呈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一方面,该书尝试展现马克思进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进路与革命性质,揭示其哲学基础与思想立场;另一方面,该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如社会批判理论、空间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理论等)的分析评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其内在矛盾转化逻辑,加深了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现实运动和发展趋势的理解,进而增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思想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 问题架构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方法论考证和启示 被引量:16
18
作者 段学慧 程恩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选择和体系构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注意区分研究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哲学逻辑起点与经济学逻辑起点的不同。学界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利益关系、人民主体、人的发展、国家、消费、剩余产品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的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商品,重点是分析公有企业生产的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 起始范畴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读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陆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共8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求解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成为求解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法宝。"新发展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内涵。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关于"创新"的新时代内涵体现在于它揭示了生产力的根本变革以及将避免劳动异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关于"协调"的新时代内涵体现在从生产的角度而非市场供求的角度来实现按比例发展;关于"绿色"的新时代内涵体现在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循环过程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并改进对绿色成本的核算;关于"开放"的新时代内涵体现在从更高层次和战略意义上以抵制资本主义国际垄断为特征的开放;关于"共享"的新时代内涵则体现在将"六项扣除"和"劳动价值论"作为实现共享分配的根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文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并借此展开了对“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科学解剖。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思维方式,马克思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并深刻回应了困扰人类已久的“历史之谜”。由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才堪称“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家”的称号也才名副其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立足“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事实”为逻辑起点;解释“中国道路”,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理论任务;体现“中国特色”,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原则;服务“中国人民”,以引领“时代潮流”为责任担当。以此为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 《资本论》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