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
1
作者 李卓凡 郭振宽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6,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围绕主体关系即人的发展状态,论述了城乡关系与社会空间变革的内在性: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早期人类改造社会空间的最初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城市和乡村分立的“自然”性质,城乡融...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围绕主体关系即人的发展状态,论述了城乡关系与社会空间变革的内在性:认为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早期人类改造社会空间的最初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改变了城市和乡村分立的“自然”性质,城乡融合发展是未来社会解决城乡对立的发展方向。在城乡融合发展上,主张通过变革空间实践方式、重塑社会空间关系,消除城乡在物质、社会与精神层面的差距与隔阂,最终实现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整体性、共享性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空间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提供价值目标,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由速度型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在消除城乡对立的实践探索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空间理论 社会空间变革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海波 郭凤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之所以超越了当时盛行的文化史观,关键在于他们在研究文化理论时具体运用了"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方法、科学抽象法、社会整体性的方法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的思想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之所以超越了当时盛行的文化史观,关键在于他们在研究文化理论时具体运用了"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方法、科学抽象法、社会整体性的方法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的思想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叙述方法是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与唯物主义的辩证叙述方法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统一起来,实现了文化理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启发我们:当代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思想方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探赜及当代启示
3
作者 倪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5,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是否存在?如若存在,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当代生命力何在?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重要学术追问。通过细致的文本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地得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存在民族文化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是否存在?如若存在,它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当代生命力何在?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重要学术追问。通过细致的文本梳理和对文本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地得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存在民族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根源于唯物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社会历史理论,是他们研究和阐释民族文化的元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文化生成观、民族文化矛盾观和民族文化发展观。对这些内容的深化理解,有助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在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的互鉴融通中实现文化本质与人的类本质合一,进而拓展中华文化发展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文化理论 文化发展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物质变换理论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希刚 隋灵灵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包含着劳动实践中的物质变换、自然生产力与自然富源、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物质变换、制度变革调节物质变换等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理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包含着劳动实践中的物质变换、自然生产力与自然富源、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科学技术优化物质变换、制度变革调节物质变换等基本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物质变换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核心思想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磊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分工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创作,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思想,分工与阶级、国家的思想和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三个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只有...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分工理论基础上,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创作,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思想,分工与阶级、国家的思想和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三个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调整、改善生产关系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分工的全面、和谐、科学地发展,进而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工理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精髓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永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全面理解和认识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性,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食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1,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生态文明理论不同,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鲜明的生态批判维度和独特的生态建设旨趣三大理论特质。揭示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有利于我们从整...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生态文明理论不同,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鲜明的生态批判维度和独特的生态建设旨趣三大理论特质。揭示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质,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马恩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我们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奠定思想根基,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特质 马克思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馨月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1,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主要论述了社会分工与文化发展的辩证逻辑,阐述了文化活动与物质活动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虚伪性和片面性,指明了无产阶级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策略。在中共十七届六...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观,主要论述了社会分工与文化发展的辩证逻辑,阐述了文化活动与物质活动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的虚伪性和片面性,指明了无产阶级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策略。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2
9
作者 仇小敏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的产生的论述,关于国家是政治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论述,关于民主政治是国家管理的最高形式的论述等,明显地体现了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国家理论 政治文明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同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1,共5页
通过对前人的批判性继承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把人类公共性思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为我们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理念提供了思想源头,为我国当前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成为我国构建公共服... 通过对前人的批判性继承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把人类公共性思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为我们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理念提供了思想源头,为我国当前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成为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指导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执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有利于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政府公共性思想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产业思想探幽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长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由于受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他们的主观预见不足,文化产业并没有作为特有概念提出并展开论述,但是,其中不少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文化产业的有关思想。系统地整理这些思想可为我们今天文化...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由于受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他们的主观预见不足,文化产业并没有作为特有概念提出并展开论述,但是,其中不少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文化产业的有关思想。系统地整理这些思想可为我们今天文化产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精神生产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与误读范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德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肯定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的能动性与实践性特质,明确了生产劳动与物质利益对道德的支配性作用,完成了对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论说"的理论批判,为道德建构主义预留了理论空间。同时,它描述了一套以现实的人为...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肯定人作为道德主体具有的能动性与实践性特质,明确了生产劳动与物质利益对道德的支配性作用,完成了对意识形态化的"道德论说"的理论批判,为道德建构主义预留了理论空间。同时,它描述了一套以现实的人为建构主体、以道德生产和道德建设为建构程序、以"真正人的道德"为建构目标的严整体系,展现出道德建构主义的鲜明底色。由于对建构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中的理论形态的误解误读,出现了单纯强调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道德解构效用、无视其道德建构意义,抑或反之的现象,助涨了"伦理社会主义"思潮与"马克思恩格斯反道德主义"思潮,使之成为了人们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的两大理论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理论 道德建构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 反道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文本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8,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留下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本群。这些文本在中国翻译、出版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是一个服从和服务于中国...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留下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本群。这些文本在中国翻译、出版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发展;是一个服从和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组成部分和缩影;也是一个由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展开再创作的过程,彰显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还是一个不断和国际学术界交流和对话、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国际性视野和世界历史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东西方文化关系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房广顺 祁玉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共10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东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探索贯穿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过...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东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探索贯穿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交往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因,指出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造成了西方文化的异化和东方文化的阻滞,肯定东方文化为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东西方文化关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洞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进而彰显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东西方文化 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三个组成部分”的划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宏如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5,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构建理论体系,但自身客观存在理论体系。传统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但是,革命和宣传需要的侧重以及学科设置的分化,固化...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构建理论体系,但自身客观存在理论体系。传统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但是,革命和宣传需要的侧重以及学科设置的分化,固化与僵化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因而,需要着眼于"三个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以"三个组成部分"为基本框架来搭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整体性 理论体系构建 三个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恩格斯时间节约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国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2-74,共3页
时间节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在爱北斐特的演说》等著作中,均有时间节约方面的论述,内容很丰富。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货... 时间节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在爱北斐特的演说》等著作中,均有时间节约方面的论述,内容很丰富。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货币论》中明确提出时间节约规律。他说:“节省时间以及在各个生产部门中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就成了以集体生产为基础的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是极其高级的规律。但这和用劳动时间来测定交换价值(劳动或劳动产品)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 时间节约规律 劳动效率 自由时间 劳动能力 节约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理论 劳动者 按比例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的文化领导权概念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240,共11页
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精神生产活动就是文化生产活动,精神产品就是文化产品,精神生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有一种奠基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发生性文化概念;文化领导权就是精神生产过程的领导权,它由... 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精神生产活动就是文化生产活动,精神产品就是文化产品,精神生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有一种奠基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发生性文化概念;文化领导权就是精神生产过程的领导权,它由生产支配权、话语主导权、理论建构权和价值引领权四项权能构成。精神生产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千篇一律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的两种极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精神生产 生产支配权 话语主导权 理论建构权 价值引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些年我国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研究述析
18
作者 王桂艳 刘金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4,共5页
近些年我国学者持续关注并积极回应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与正义关系的争论。我国学者在确认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基础上为其做出多重辩护,揭示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学理结构、实质、特征和规定性等,精细化、多维度地阐发马克思恩... 近些年我国学者持续关注并积极回应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与正义关系的争论。我国学者在确认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基础上为其做出多重辩护,揭示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学理结构、实质、特征和规定性等,精细化、多维度地阐发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探研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的兼容性。我国学者在正义问题域中持续发声、大都坚守中国语境,着力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理论的建构,比较、商榷、争论等方式方法广为采用。相关研究的缺憾是,有的文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文本理解欠准确,有的则对马克思恩格斯正义理论的若干维度有所忽略或遮蔽,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尚需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正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科技文化思想的追溯与透析——《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述评
19
作者 吴晓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历史之江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和沧桑事件,却总有那么一些伟人的所恩所行在疾风劲雨的打磨下愈发彰显智慧的光辉。身在现代化发展初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思想历程几乎浸染在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文化和科技器物之中,其生活轨迹围绕着世... 历史之江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和沧桑事件,却总有那么一些伟人的所恩所行在疾风劲雨的打磨下愈发彰显智慧的光辉。身在现代化发展初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思想历程几乎浸染在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文化和科技器物之中,其生活轨迹围绕着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与城市而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科技 文化思想 文化 述评 透析 体性 科学技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内在逻辑
20
作者 高媛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59,95,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看似零散,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严整性。大致分为:现象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现实存在;原因分析:民族和民族问题何以存在;解决途径: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何在这样三大板块。从中也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与整个...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看似零散,但却有其内在的逻辑严整性。大致分为:现象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现实存在;原因分析:民族和民族问题何以存在;解决途径: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何在这样三大板块。从中也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民族理论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