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哲学维度,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构成这一争议的焦点。如何回应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对阐明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需要澄清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和“非哲学”的真实所指,并从马克思关于哲学与生活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变革性理解出发,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哲学的合法性提供根本性辩护,并彰显其哲学观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 马克思哲学的“自我证成难题” 独立哲学的外观 生活实践的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佃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8,共11页
根据与现实政治生活的关联程度,我们可将古往今来的政治哲学界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从整体来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既是一种理想性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现实性政治哲学,即它不仅包含了一个理想性维度,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现实... 根据与现实政治生活的关联程度,我们可将古往今来的政治哲学界分为理想性政治哲学与现实性政治哲学。从整体来看,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既是一种理想性政治哲学,也是一种现实性政治哲学,即它不仅包含了一个理想性维度,同时也包含了一个现实性维度。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因为关涉到互不相同乃至具有重大差异的理论问题,所以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分野,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其所关涉到的理论问题具有一种历史的衔接性和连续性,所以彼此之间又具有某种融通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理想性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 被引量:7
3
作者 贺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8,共7页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了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了“哲学实践”,即变成了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因此使得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这种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存在样式 马克思理论的哲学 哲学实践 话语方式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及其统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曙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55,共8页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 马克思哲学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是理论界所公认的。但是,着眼于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形态所展开的论争,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有些同志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与其他经验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它的“形上”性或超验性,而在于它的抽象程度更高。另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学说,它寄托着人的理想并为人生赋义,所以当属人文;何况“文史哲”从来属于人文而不属于科学。这两种认识各有片面的真理,但都走向一个极端。马克思哲学包含着人文和科学双重视角、双重思维向度,而又正是这双重视角和双重维度的互动与融合的结果,所以马克思哲学才既是世界观,又是人学;既能正确地认识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又能革命地改造人类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深入地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学科性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为我们解决哲学中“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和人文 科学与人文 双重 唯心主义 自然科 唯物主义 黑格尔哲学 人文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解析
5
作者 杨爱群 曹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人本学 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双重维度
6
作者 刘伟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从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其进行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真理性与对人的价值关怀是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双重维度。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科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和两个基本发展路向
7
作者 牟成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7,共4页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和两种基本发展路向都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三个基本 两个基本发展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与存在样式
8
作者 赵青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72-78,共7页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 澄清马克思哲学特殊的理论存在样式,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理论的哲学维度,阐发其哲学性质、内容和功能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非哲学"的态度摒弃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但与此同时创造另一种新的理论存在样式,那就是把哲学变成"哲学实践",即变成一种干涉、介入和变革现实生活的方式,并使哲学表现出与传统哲学有着重大不同的理论性质、言说方式和话语方式。自觉地认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理论存在样式的转换,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哲学的理论存在样式来衡量和评价马克思的哲学性质,更不能用传统思辨哲学的话语方式和言说方式来理解和阐发马克思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存在样式 马克思理论 哲学 哲学实践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本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汪信砚 刘建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以对象性的活动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纯粹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基本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以现实的主体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的主体、以对象性的活动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纯粹的活动"、以感性的现实的异化批判了黑格尔所谓的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化,展开了对作为现代性基本原则的主体性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内在关联,揭露了统治现代世界的抽象主体——资本,披露了支撑现代世界运行的资本逻辑的实质在于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展开了对统治现代世界的资本原则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阐述了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本质内涵,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政治任务,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彰显了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这三个基本维度之间是相互关联、内在贯通的,它们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总体图式,体现了其现代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批判 哲学 经济学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南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具有三个哲学维度:"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是自然对人关系和人对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结果相关联。从我国全...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具有三个哲学维度:"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生态文明"是自然对人关系和人对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结果相关联。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来看,特别是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哲学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军时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5,共9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政治领域得到成功实践,这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注重从政治经济维度而较少从历史文化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影响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远不能说主导了大众的思维方式、价...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政治领域得到成功实践,这使得我们的理论研究一直非常注重从政治经济维度而较少从历史文化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影响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远不能说主导了大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特别是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面临严峻挑战,亟待从新的文化视角进行破解。作为超越了同时代一切哲学的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进一步中国化、大众化,就要进一步推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两者更加深入的互动互补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批判维度
1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1-301,共1页
仰海峰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撰文《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指出,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 仰海峰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撰文《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指出,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用历史形态学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批判 社会批判理论 形而上学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逻辑 学术研究 哲学观念 批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重维度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佑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系,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关系,最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于这一重大论断,可从实践发展、文化结合以及理论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重 时代化 历史进程 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辉煌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模式及其考察维度概析
14
作者 曲士英 单丹丹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解释者 表述 马克思唯物史观 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致 核心 有为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维的自我建构到对现实历史的阐释——兼论哲学二重化的理论实质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进路
15
作者 陆杰荣 浦家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9,共7页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理念世界的价值重要性,理念世界的永恒性保障了知识与价值绝对性,所有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形而上学的必然选择。究其根本,世界二重化理论就其实质上是思维自身在对本体探究过程中的二重本性的展现。随着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确立,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消解也随之展开,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都试图突破这一两难境遇,尝试通过思维自身来调适二者之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最初的理论预期。从现实的历史维度观察会看到,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只有马克思真正消解了世界二重化的抽象的思维本性,从实践层面重新理解世界二重化的本质规定,在突破西方哲学的抽象性的世界二重化的同时,彰显出自身哲学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二重化 建构 现实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16
作者 孙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理论自觉的高度衡量中国学术,不能不提出两个追问:一是中国学术的问题意识及其逻辑出发点,二是中国学术的思想高度。为什么要有这两个追问?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的研究倾向有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觉 中国学术 逻辑出发点 问题意识 思想 追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脉相承的哲学精髓——习近平论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几个维度
17
作者 杨明伟 《毛泽东研究》 2017年第4期12-20,共9页
在论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习近平特别注重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倡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是在"看家本领"和"必备素质"维度上,强调要从毛泽东系列哲学著作中寻找理论初心;二是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维度上... 在论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习近平特别注重从以下几个维度提倡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是在"看家本领"和"必备素质"维度上,强调要从毛泽东系列哲学著作中寻找理论初心;二是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维度上,号召大家体会毛泽东的方法论,从中寻找治国理政方面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三是在执政党党风建设特别是党的纪律和规矩维度上,提醒大家要注意"总规矩"和"四个意识"中蕴涵的哲学道理;四是在创新理论和创新发展维度上,提倡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毛泽东哲学 思想精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价值之维:人类解放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琳琳 林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31-3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与其他仅注重理论建设的哲学存在本质区别,体现了丰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类从受压迫的社会关系中得到解放,进而借助被解放的人类进行社会革命,使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是为了改造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与其他仅注重理论建设的哲学存在本质区别,体现了丰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类从受压迫的社会关系中得到解放,进而借助被解放的人类进行社会革命,使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是为了改造世界,进而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人类解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可以发现,人类解放既是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类解放具有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以及精神解放四重维度,为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还需借助无产阶级的主体力量,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客观物质基础,以解放的理论和全面教育为精神基础,在实现人类解放的同时,促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性 人类解放 四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立新 陶小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116,F0002,共10页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有必要从多向度进行梳理把握。可以从实践维度、社会历史维度、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进行解读:马克思立足实践阐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内涵,有必要从多向度进行梳理把握。可以从实践维度、社会历史维度、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进行解读:马克思立足实践阐述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深刻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成与建构;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阐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深刻把握人、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在科学视域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以指导人们修复人与自然新陈代谢断裂;在价值场域中阐明人与自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实践明确以人为主体的价值关系中自然对人的多重需要的满足。依据上述思想,对“工具价值论”和“自然内在价值论”进行辨析,可以澄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避免价值错位,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实践 社会历史 科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的双重意蕴构成了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20
作者 侯继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1-242,共2页
侯继迎撰文《劳动的双重意蕴:谋生目的与自由维度》指出,在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劳动”始终被认为是一种低下的、不自由的、不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本性的活动,因而受到一贯的排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劳动已经成为... 侯继迎撰文《劳动的双重意蕴:谋生目的与自由维度》指出,在整个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中,“劳动”始终被认为是一种低下的、不自由的、不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本性的活动,因而受到一贯的排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劳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理论 劳动 双重 思想文化传统 自由 人的本性 资本主义 不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