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时代启示:坚持土地流转与集体经济并轨发展
1
作者 朱英伦 王君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98,共3页
马克思提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当前“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背景下重提马克思地租理论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开展何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对农民更有利。在对马克思地租理论及与土地流转关系的分析基础上... 马克思提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当前“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背景下重提马克思地租理论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开展何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对农民更有利。在对马克思地租理论及与土地流转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社会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土地公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种土地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分配关系,将是在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二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不应作为玄学丢置,反而在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方面,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给我们开启了一个“重塑集体经济组织”的新思路,成为我们当下化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举措;三是我们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历史背景下显示出勃然生机,并在各地的试点中获得成功。最后,提出这么一个论点:在“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流转中依然存在“隐形”地租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地租收益,一个较好地实现路径就是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助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吸纳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管理、数据等进入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做强做优做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并构建集体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要以上多策并举就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集体经济 农地流转 并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方志 李海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共7页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土地财政"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土地财政 马克思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现代价值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奋根 赵翠萍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12,共5页
社会主义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已有研究关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现代价值的探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涵解读";一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中... 社会主义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已有研究关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现代价值的探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涵解读";一是马克思地租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现有研究多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效率视角展开,考虑更多的是地租理论的效率功能,而忽略了地租理论的公平价值。我们应该把马克思地租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社会主义地租的"公平价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现代价值 公平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农民失地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晓东 谢元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11,共2页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许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从而也带来一系列的农民失地问题。从马克思地租理论来分析当今农民失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农民失地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806-4808,共3页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城市土地制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平台租金与双边垄断——马克思地租理论视阈下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绍东 戴一帆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平台垄断是数字经济在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范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引导数字平台良性发展需要明晰平台垄断形成的机理。鉴于平台租金是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劳动的产生及其特征探究数字平台租金的生成及其特... 平台垄断是数字经济在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范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引导数字平台良性发展需要明晰平台垄断形成的机理。鉴于平台租金是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劳动的产生及其特征探究数字平台租金的生成及其特性,为正确认识和对待平台垄断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依据,剖析数字平台租金的“一般”和“特殊”:首先,通过溯源“平台”概念明晰信息的特征及其在平台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结合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抽象出的“租金一般”规律,阐明平台租金源自平台对信息所有权的垄断,表现为平台内外生产效益的差异化,并因优质平台稀缺引致的经营权垄断而得以长期维系,此为“一般”;其次,不同形式的租金映射着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劳动方式,数字技术革新使得劳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无目的的劳动、非物质化的劳动对象以及复杂化的劳动资料成为现实并构成数字劳动的主要特征,相应地,数字劳动使得数字平台租金直接表现为数据租金,呈现出指数积累和两极分化的态势,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受众惯性,此为“特殊”;此外,数字平台的各租金形式处于动态的历史关联之中,并必然地演变为垄断租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双边垄断模型,用以解释数字平台的垄断机理:一方面,数字平台向非经营性用户隐性地收取产品租金,并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数字平台向经营性用户收取显性的货币租金,并迅速转变为垄断租金;进而,个别数字平台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不断尝试建构生态垄断,以期持续性地再生产出新的垄断关系。上述分析为有效规制数字平台垄断提供了以下思路:在短期内,需优化税制结构并考虑增设新税种,如数字资源税;在中期内,应注重规范数字经济秩序,保障数字平台的使用秩序、竞争秩序和经营秩序持续改善;在长期内,破解数字平台垄断这一现实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数字平台以至数据要素的公共占有,因而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公共信息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平台 平台垄断 平台租金 双边垄断 马克思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结合研究综述
7
作者 许泽恒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6期163-166,共4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分布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迄今为止依旧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目前研究农地土地制度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学者均从农地制度中各要素与马克思地租理论展开研究,其...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分布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迄今为止依旧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目前研究农地土地制度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学者均从农地制度中各要素与马克思地租理论展开研究,其研究内容、研究不足与有待突破之处亟需总结。从现有的文献出发、总结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土地制度研究的当代价值,将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进行综述,旨在构建马克思地租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研究的逻辑框架。有待深化之处,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结合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地租理论视域下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有待开展实证研究,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横向比较研究亟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农村土地制度 实证研究 横向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954-9955,共2页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把握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地租存在的必然性和土地国有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地租和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政策。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社会主义地租 土地国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与启示
9
作者 王家旭 周丹 +1 位作者 杨晓玉 仲深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0-51,共2页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地租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视角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比较两种理论的特点及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适用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地租理论 比较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地租量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秀清 张志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 ,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林地地租的内涵及特征 :求出零级土地的立地指数等级和各立地等级的年级差地租 ,从总地租中分离出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关键词 林地地租 量化 市场经济 马克思地租理论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立地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地流转中农民收益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思雯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43-46,51,共5页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并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十分重要。文章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梳理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以此为现实依据,揭示了农地流转中...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并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十分重要。文章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梳理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以此为现实依据,揭示了农地流转中存在的农民收入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权利意识薄弱、土地流转价格低下、经营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民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收益较低,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权能觉悟、科学制定农地流转价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地流转收益分配监督机构等措施来提高农民在农地流转收益分配中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益 农地流转 马克思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开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0,共9页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有缺陷,应当从我国城市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出发,以党的“三个代表”、“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马克思的市地级差地租理论为指导,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三个代表” 马克思地租理论 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原玉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产权制模式,即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对土地行使终极所有权。企事业单位经国家批准可以有偿拥有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经营管理权。绝对地租归中央财政,级差地租归地方财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马克思地租理论 “三权分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