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需产业地位的再确认——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分析
1
作者 谭晓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3-157,共5页
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原理,通过军需生产图式从理论上明确实行“军缩”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提出在世界各国军需产业越来越重视向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如何看待和正确理解这一趋势的重要命题。军需产业的高科技化是一... 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原理,通过军需生产图式从理论上明确实行“军缩”给国民经济各部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提出在世界各国军需产业越来越重视向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如何看待和正确理解这一趋势的重要命题。军需产业的高科技化是一种变相的质的“军扩”,它与数量上的“军扩”带给国民经济的危害是同样巨大的,甚至可能是更加危险的,我国在今后发展军需产业时应该注重回避这个风险,积极推进军用技术民用化的同时,应将军需产业的投入限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以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军需产业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军需生产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运用于农业发展——评《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2
作者 赵黎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76-I0076,共1页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在俄国革命中由得到继承与发展,并在上个世纪在我国得到传播、创新与发展。经过着一系列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内涵得到了丰富与充实,使其...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在俄国革命中由得到继承与发展,并在上个世纪在我国得到传播、创新与发展。经过着一系列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内涵得到了丰富与充实,使其不仅对我国历史上的农业合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未来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相应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 现代农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创新与发展 俄国革命 继承与发展 现实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经济发展速度
3
作者 郭慧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3年第6期11-14,20,共5页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实现今后二十年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十年要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要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革...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实现今后二十年全国工农业的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前十年要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要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革。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很快。但它为后十年的经济增长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 扩大生产 生产公式 经济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
4
作者 任颖洁 李成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69,共6页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产业结构思想,习近平主席倡导和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其一脉相承,是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强调供需平衡发展的新举措。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和供给侧改革...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产业结构思想,习近平主席倡导和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其一脉相承,是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强调供需平衡发展的新举措。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和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性,从产业结构演化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中国供给侧改革推行中存在障碍及其目前产业调整的弊病,挖掘中国产业调整的思路和对策,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产业升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供给侧结构改革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定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3-79,共7页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深刻分析,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而且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所共有的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应用宏观经济模型管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应用数学模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使之数学模型化,从而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模型 发展社会主义 理论研究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数学模型 马克思经济学 国民经济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理论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两种生产”的定量分析
6
作者 王友 《人口学刊》 1985年第1期10-13,共4页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不仅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可以为...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不仅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可以为制定长远的人口战略目标和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来说明“两种生产”之间的数量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它首先从实物和价值对社会总产品上进行了科学区分,并在分析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时,从静态(简单再生产)分析入手,深入到动态(扩大再生产)分析,从而科学地阐明了一般社会再生产的共有的规律。由于“两种生产”的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比例关系,所以,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科学分析方法,是我们对“两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生产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相适应 基本内容 分析方法 理论问题 社会总产品 生产资料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掌握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学习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一些体会
7
作者 陈毅伦 《人文杂志》 1982年第1期10-16,共7页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消费资料 生产资料生产 社会总资本生产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 简单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需求:马克思、凯恩斯与卡莱茨基经济学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祥 靳卫萍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6,102,共7页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难以揭示出现实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卡莱茨基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推论出了有效需求问题,其核心是成本与利润的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他排除了资本存量的价值变动的分析,不能合理解释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从而使他的有效需求理论讨论现实的经济波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则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这一点来自于企业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由此将决定产出和就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还联系到消费函数和资本的边际效率,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货币价值量,在一个货币金融体系中讨论存量和流量的同时均衡;此外,剑桥增长模型是后凯恩斯对卡莱茨基的经济学的发展。这种模型正是我们所要阐述的稳定状态,一旦两个部门的比例脱离了稳定状态,必然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本文正是从此出发进行分析,得出凯恩斯研究有效需求的方法的科学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需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凯恩斯 有效需求 卡莱茨基周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家实物储备的若干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俊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64,共2页
要准确界定国家商品储备的属性、定位和基本功能,必须有一套正确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三个方面对国家实物储备进行分析定位,揭示了国家实物储备的财政属性。
关键词 国家实物储备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国家分配论 公共财政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智能化与城乡均衡发展——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昊芸 张扬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4,共16页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2—2022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在面对负向宏观冲击时具有增长韧性,面对正向宏观冲击时表现出发展潜力;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渠道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因此,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弥合区域数字鸿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可为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智能化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城乡均衡发展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算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杰义 刘西林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0,97,共3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测算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模型,该模型思路清晰,计算简单。使用该模型不仅可以测算企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贡献,也可以测算企业各生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贡献。
关键词 企业技术进步 经济效益 计算模型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资金产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宏观控制比例论
12
作者 王东京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14-20,13,共8页
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我们所走过的这段道路却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其所以如此,一个厦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特别是没有正确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 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我们所走过的这段道路却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其所以如此,一个厦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特别是没有正确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比例平衡,致使我国产业结构的各种比例关系长期未能理顺,本文将针对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试图就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实行宏观控制的比例问题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宏观控制 比例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生产 对比关系 比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品市场的主要问题
13
作者 李韧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0-102,共3页
关键词 商品市场秩序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型商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价值的实现 市场经济条件 生产经营企业 经济利益主体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宏观调控的转型、创新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庞明川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3,共11页
新中国70年宏观调控先后经历了从“计划管理”到“综合平衡”、再到“宏观调控”“总量调控”“总量+结构”调控以及从“需求结构调整”到“需求+供给”的结构性调控五次大规模实践转型,形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总量+结构”“需求+供... 新中国70年宏观调控先后经历了从“计划管理”到“综合平衡”、再到“宏观调控”“总量调控”“总量+结构”调控以及从“需求结构调整”到“需求+供给”的结构性调控五次大规模实践转型,形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总量+结构”“需求+供给”的理论范式,为发展宏观调控理论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智慧。在这一过程中,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思想作为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结构调整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的思想渊源,而坚持党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自信,坚持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构成了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新时代宏观调控的总体格局是要在总结与完善上述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并服务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中国化 总量调控 结构性调控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格宏观调控和价值规律
15
作者 陶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29,共3页
价格宏观调控和价值规律陶人(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因此,价值只有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才具有客观现实性;价值也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价值的形态方能表现... 价格宏观调控和价值规律陶人(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因此,价值只有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才具有客观现实性;价值也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价值的形态方能表现出来。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价值量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宏观调控 价值规律 供求结构 商品价值 商品内在矛盾 市场价格 市场调节 商品等价交换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价值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立社会主义中心城市计划管理
16
作者 蔡纪良 管盖忻 《财经问题研究》 1985年第3期14-20,共7页
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央、省、地、县四级计划管理体制,弊病不少,大有改革的必要。我们主张,建立中央、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城市计划为中心环节的管理体制。下面,拟就这个设想的理论根据,作些探讨。发挥中心城市在统一组织,协调社会生产与流... 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央、省、地、县四级计划管理体制,弊病不少,大有改革的必要。我们主张,建立中央、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城市计划为中心环节的管理体制。下面,拟就这个设想的理论根据,作些探讨。发挥中心城市在统一组织,协调社会生产与流通中的作用,其中心环节是中心城市计划管理。建立社会主义中心城市计划管理体制,是由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多层次性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 综合平衡 计划管理体制 生产过程 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客观依据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