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双重维度及时代启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靳永茂
-
机构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征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M683613)
新疆高校科研计划项目(XJEDU2021SY002)。
-
文摘
马克思信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经济性和伦理性的双重维度。经济性主要体现为:信用现代生成的历史必然、信用内在本质的深层掩盖以及信用效应的历史动力;伦理性伴随经济性主要内含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涵的揭示过程,其以经济关系的分析为关键呈现途径,在历史发展视域中始终保留伦理指向。信用的双重维度密不可分,最终统一于历史的推进过程。信用双重维度构织现代信用的丰富内涵,启示信用建设的整体思路,信用的经济维度的工具性存在及伦理维度的价值性存在分别对硬规约的信用制度建设和软约束的信用文化建设提出要求,社会主义信用经济的推进要求信用双重维度的现实统一。梳理马克思信用理论,重申信用的双重维度,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理解,而且对新时代更好应对信用风险,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马克思信用理论
经济维度
伦理维度
信用风险
-
Keywords
Marx’s credit theory
economic dimension
ethical dimension
credit risk
-
分类号
F832.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马克思信用理论对农村信贷环境优化的启示
- 2
-
-
作者
文斌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8,13,共2页
-
文摘
农村信贷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优化农村信贷环境应从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素质意识提高和信贷机构自身建设等多方面努力。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境下,重温马克思信用理论对解决农村信贷突出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马克思信用理论
农村
信贷环境
优化
-
分类号
F832.3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