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5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强 唐棣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研究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斌 黎明艳 郭玉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以阶级社会的产生为基础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有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当前阶级、阶层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同时,...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以阶级社会的产生为基础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有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当前阶级、阶层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前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文献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阶级 社会阶层 阶级斗争 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与现实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跃 何玲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101,200,共4页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内涵丰富、内容完整,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分析认识现阶段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是正确认识阶级社会阶级阶层现象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内涵丰富、内容完整,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对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分析认识现阶段的阶级阶层问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基本内容 科学性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辨误 被引量:1
4
作者 糜海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5,21,共5页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维度的阶级分析方法,虽富有启发,但存在误读和缺陷,应予以辨析。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它的故土在生产而非市场,剥削是阶级概念的重要特征,但不能泛化。政治权力是阶级斗争的核心目标,但以是否...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维度的阶级分析方法,虽富有启发,但存在误读和缺陷,应予以辨析。阶级本质上是经济范畴,它的故土在生产而非市场,剥削是阶级概念的重要特征,但不能泛化。政治权力是阶级斗争的核心目标,但以是否拥有权力来划分阶级不够确切,关键看权力代表谁的利益、为哪些阶级服务。以知识资本、文化资本为标准进行阶级分析,实际上都没有真正把握阶级概念的本质以及阶级关系的实质,与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本意也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辨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没有过时但要发展
5
作者 周杏坤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7期44-44,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国内各阶级、阶层的状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一些理论工作者着手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某……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光辉典范——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体会
6
作者 李家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34-38,共5页
五十年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文献,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给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照亮了胜利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习 人民革命斗争 毛主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7
作者 傅家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9期27-30,18,共5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即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近几年来,这一重要思想武器竟被人淡忘,甚至被认为已经“过时”。
关键词 阶级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 科学世界观 阶级斗争 历史现象 思想武器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路径探析
8
作者 陈红 周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着重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等内容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着重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等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灵活采用浸润式、有机式、问题式、专题式等多种融入方法,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愿景、总方案,切实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融入内容 融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安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从列宁苏维埃的法制探索中坚定了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为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提供了方略,既包含方法层面的辩证思维,也蕴含价值层面的法治原则,还彰显本质层面的法律哲学与政治定力,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学方法 法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28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新时代阐释,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理想图式的中国智慧,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主体,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点,以“立己达人”为实现径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目标,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大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奋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和方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连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多元化、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多样化以及高校校园社会思潮激流涌动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当前,高校... 加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多元化、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多样化以及高校校园社会思潮激流涌动的思想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当前,高校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方法与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天祥 杨边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9,共3页
系统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 ,从它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应用来看 ,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可供概括的科学成果 ,系统论不仅证明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哲学的正确性 ,而且唯物辩证法对系统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尤其... 系统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 ,从它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应用来看 ,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可供概括的科学成果 ,系统论不仅证明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哲学的正确性 ,而且唯物辩证法对系统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尤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论的统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矛盾分析 系统科学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个人主义、功能解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
作者 王泰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当时流行的功能解释理论,批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机制阐释上存在缺陷,并要求运用主流经济学中迅速发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博弈论重构马克思...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当时流行的功能解释理论,批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机制阐释上存在缺陷,并要求运用主流经济学中迅速发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博弈论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基础。这一方案遭到了吉登斯、维尔德斯等学者的反对,争论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各方都默认个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独有的个体分析方法,这也是西方学界至今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性改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体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本论》的论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个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
14
作者 孙玉来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7期182-1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内在耦合性。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不高、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角,该文提出了发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内在耦合性。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不高、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角,该文提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乡贤文化、强化宣传教育和实践引导、实施“互联网+监督”、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等解决对策,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方法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坦沃特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分析性诠释
15
作者 刘雨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53,共10页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普遍反对辩证法。乌尔里希·施坦沃特作为德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学者,独树一帜地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可和褒扬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进行科学的分析性诠释,证明马...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普遍反对辩证法。乌尔里希·施坦沃特作为德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学者,独树一帜地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可和褒扬马克思的辩证法,以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进行科学的分析性诠释,证明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与分析的方法相兼容的科学方法。基于维也纳学派的逻辑经验主义,施坦沃特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概念分析方法解释为“模型构建法”,对马克思关于交换过程、商品流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辩证分析进行分析性呈现,并基于分析的视角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解为对研究对象的两个必要属性之间相容条件的连续分析。通过严谨细致的逻辑分析与模型构建,施坦沃特成功地反驳传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充分阐释马克思辩证法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很好地验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分析的科学性及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必将毁灭之预测的准确性。相对于马克思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施坦沃特的理论视野仍显狭窄,若能进一步拓展分析的视野,其论证将更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辩证法 乌尔里希·施坦沃特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和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三个方法论贡献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伟 李其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法论体系继承了人类法学研究方法的精华,为认识和分析法的本质属性提供了逻辑上的整体统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哲学的三维方法视角。马克... 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法论体系继承了人类法学研究方法的精华,为认识和分析法的本质属性提供了逻辑上的整体统摄,实现了经济、社会和哲学的三维方法视角。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它把法律现象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深入分析法律与经济、法律与阶级的内在联系,把每一个概念、范畴、原理都建立在丰富的实证材料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法学思维抽象和法学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 经济分析 阶级分析 理论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伯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但也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落入感性经验的陷阱之中,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倾向;以行为主义的意义分析方法键入,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的解释推进到实证的范围,但也会相应弱化价值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分析哲学从逻辑到交往再到行为的嬗变,暗合了马克思的语言研究的社会学本性,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29
18
作者 靳玉军 陈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育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思考——基于意志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勇 刘朝阳 李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知驱动意,意深化知;情支撑意,意调节情;行彰显意,意表现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达到理智—情感—意志心理结构的平衡,注重意志、认知、情感与行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从理论灌输...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知驱动意,意深化知;情支撑意,意调节情;行彰显意,意表现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达到理智—情感—意志心理结构的平衡,注重意志、认知、情感与行为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从理论灌输法、榜样激励法、挫折教育法和实践导入法四个方面进行方法创新,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情感 意志 行为 马克思主义信仰 方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伯军 谭培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3,共7页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时代重大课题,而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则需要方法论的自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认识论基...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时代重大课题,而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则需要方法论的自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普遍性原则的哲学方法论、逻辑性原则的科学方法论、特殊性原则的学科方法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逻辑层次。新领域的不断开拓、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话语实践的不断发展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