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化——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被引量:5
1
作者 毕国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9,共4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观中,也曾经探讨过社会历史的主体力量问题,形成了重视民众力量的"民本"思想。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农民革命的进步作用,形成了科学的群众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创造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当代理念 被引量:5
2
作者 顾玉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9,共7页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念根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先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等执政理念,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实践之树常青,一切理论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前提下,应当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做出进一步的定位: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生发者和评判者;人民群众是一切公权力的监督者和选择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导者和受益者。这一定位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光荣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历史地位 当代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视域下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培育研究
3
作者 吴霜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7期128-130,共3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核心立场,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而农民主体性是现代赋予农...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核心立场,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而农民主体性是现代赋予农民的本质属性。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产业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文化传承创新的践行者和生态建设的守护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精神文化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发展,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流,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现象的网络泛滥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
4
作者 朱清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在梳理网络民粹现象渊源、民粹化言行泛滥及其由此日渐凸显的社会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借助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闻观、文化观等理论剖析网络民粹现象。研究发现,网络民粹现象传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厚植和群众路线的社会履践,背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诉求,迟滞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碍党管媒体承担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与社会主义“舆论阵地”责任,进而最终诱导助长反智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群体盲动”与“多数人暴政”等诸多危害行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又进入新的动荡期与变革期,当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应该充分认识、省察、揭櫫和反思网络民粹现象泛滥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危害,提供消解与遏制民粹现象网络无限传播与弥漫负面影响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举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现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民粹新闻 网络传播 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新发展——“三严三实”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陶蕾韬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74,共6页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三严三实"在理论与实践上回应了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获...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三严三实"在理论与实践上回应了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获得民心民意,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三严三实"突出了人民主体地位,阐明了党建的首要问题与核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与内涵的深化与发展,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严三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
6
作者 陈佩云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4期4-6,共3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历史逻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践逻辑,生发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民主体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宗旨论、人民目标论这四部分内容。以人民为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逻辑,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历史逻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践逻辑,生发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人民主体论、人民动力论、人民宗旨论、人民目标论这四部分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及党的群众路线,为党和国家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