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究——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1
作者 何兴 李倩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其原著中曾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内在的自我逻辑,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无节制增长的驱动,这一逻辑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2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纷争与辨正: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属性与理论特质
3
作者 陈世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属性众说纷纭,其不具备成为学科的建制条件,更不能被学科所规训,而是一种研究路径和范式,外显为一个学术流派和学术传统。传播学科是传播政治经济学母体,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科发展的动力,二者交融互通、齐头并...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属性众说纷纭,其不具备成为学科的建制条件,更不能被学科所规训,而是一种研究路径和范式,外显为一个学术流派和学术传统。传播学科是传播政治经济学母体,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科发展的动力,二者交融互通、齐头并进。传播政治经济学以批判性的立场和建构性的指向,揭示了政治与经济权力的共谋、文化与技术的合一,体现了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与时俱进的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学术属性 理论特质 学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4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单位。学院下设7个教研室和1个实践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博士34人,腾龙学者3人... 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单位。学院下设7个教研室和1个实践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博士34人,腾龙学者3人。学院教师中有多人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最美社科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等荣誉,多人作为湖北省委讲师团专家到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五一劳动奖章 教育先进个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湖北经济学 专任教师 三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建树 何炼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虽然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都存在重大不同,但都构筑了庞大而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信用理论的比较,有助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虽然在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都存在重大不同,但都构筑了庞大而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信用理论的比较,有助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信用理论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中合理之处,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怀 赵万里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采用整体主义方法对制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有效率,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采用整体主义方法对制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有效率,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种暴力工具。新制度经济学采用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私有产权比公有产权的效率高,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国家的主要作用是界定和行使产权。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制度理论 制度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生产理论的比较——一个方法论的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凤义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权贤佐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0-64,共5页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to the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and western economics,and discusses their scientific viewpoints respectively.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与综合——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圣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4,共5页
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方法论和制度变迁动力与方式异同的角度,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得出以下结论:可以坚持经济人基本假设,将经济理性看作是个人学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考察,将... 从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基本假设、方法论和制度变迁动力与方式异同的角度,对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得出以下结论:可以坚持经济人基本假设,将经济理性看作是个人学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考察,将文化、伦理、社会性等作为结构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引入到对经济人的分析中;诺斯和马克思理论中的制度变迁动力说,都表达了对学习和知识存量的重视;两种制度变迁动力说,各有其适应的层次和范围;自然禀赋等非制度因素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制度变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假设的分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恩富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理论假设是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层面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在科学扬弃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强调学术... 理论假设是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深入到理论假设层面来确立基本思想并展开逻辑叙述,这是从根本上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话或论战的需要。在科学扬弃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强调学术严谨和贴近现实,不赞成随意假设,因而需要对理论假设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 理论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理论的契合、互补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崇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9,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承担主体、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契合与互补。对两种意识形态理论契合与互补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借鉴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成功适用的地方。借鉴的同时必...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经济功能、承担主体、实现路径等方面存在契合与互补。对两种意识形态理论契合与互补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借鉴与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成功适用的地方。借鉴的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以下方面成功地实现了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超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意识形态及其建设;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取向;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展示的方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批判地吸收是对待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 契合 互补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卫平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1,共4页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走共同富裕之路,达到全面小康。这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创造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发展是在全新的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生转换时提出的,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走共同富裕之路,达到全面小康。这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创造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发展是在全新的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生转换时提出的,建设一个有诚信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任何改革都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设计方案,以科学发展观评判结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它的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改革开放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二维理论: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及其互动演化——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借鉴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要素生产力 协作生产力 生产力内生演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维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经济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演进与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陈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时代变迁和背景转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其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仍然是生产关系演进与生产力发展的自觉统一;在其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也在社会经济实践的推动下,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时代变迁和背景转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诞生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但其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仍然是生产关系演进与生产力发展的自觉统一;在其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也在社会经济实践的推动下,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方式理论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其创新发展必须根植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扩大再生产理论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斌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9-24,共6页
作者认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具有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结构、较为完整且能不断丰富发展的经济科学体系。文章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以其内容上、方法上的创新特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新的理论高度。文章把这一经济理论体... 作者认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具有鲜明的主题、严密的逻辑结构、较为完整且能不断丰富发展的经济科学体系。文章指出,邓小平经济理论以其内容上、方法上的创新特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新的理论高度。文章把这一经济理论体系概括为四个层面的基本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兴华: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不改初衷,砥砺前行”,始终站在经济理论研究前沿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寒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8-69,共2页
1925年,卫兴华教授生于山西省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五台县善文村,祖辈世代务农。父亲上了几年小学,初通文字,希望子女们能够上学读书,在卫兴华不到6岁时就送他上了村小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卫兴华 经济理论研究 五台县 山西省 小学 农村 务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小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99,共6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研究经济危机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危机相关理论通过战胜地主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各种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创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研究经济危机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危机相关理论通过战胜地主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各种思潮,通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通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通过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通过作为十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的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社会主义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展,而从西欧、欧美走向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人民遏制经济危机斗争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在现时代,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将谱写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危机相关理论科学指导世界各国遏制经济危机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危机相关理论 历史作用 社会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在企业理论上的分歧
18
作者 杨惠昶 马晓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0-173,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在企业理论上的分歧是:前者认为企业是生产和交易的实体,后者认为企业是一纸法律契约;前者主张企业应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生产上,后者主张企业应专注剩余的所有和控制;前者坚持财产所有权,后者坚持企业所有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在企业理论上的分歧是:前者认为企业是生产和交易的实体,后者认为企业是一纸法律契约;前者主张企业应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生产上,后者主张企业应专注剩余的所有和控制;前者坚持财产所有权,后者坚持企业所有权;前者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后者要求企业替代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新制度学派 企业理论 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理论比较研究
19
作者 王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92-294,共3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不足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是失业理论的两种基本论述,其关于失业原因、存在方式和趋势各有特色,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凯恩斯失业理论的基础是有效需求不足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是失业理论的两种基本论述,其关于失业原因、存在方式和趋势各有特色,也有相同之处。深入理解两种理论,对认识和解决目前现实中的的失业问题有着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失业理论 经济发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树立中国制度变革的理论自信
20
作者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而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他的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 虽然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树立了其理论自信,但是对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制度变迁却一直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而马克思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理论不宜担当此任务,但他的生产关系依赖理论,由于研究的是人们的交往与合作关系及其秩序问题而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相契合。所以,以生产关系依赖理论为范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可为中国制度变革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度变革 理论自信 生产关系依赖理论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计划体制 市场体制 所有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