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下的共同富裕:现实图景及实践路径——兼论对福利政治的超越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0,156,共8页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式是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深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改革开放40余年,推动共同富... 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方式是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集中反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深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改革开放40余年,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具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战略,需要以高质量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以高水平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不均衡的现实矛盾,以高效能治理体系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财富观 福利政治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洪涛 张耀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评价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目标、主体、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发掘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财富观的主体维度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业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3,共5页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包含财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蕴含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是人的生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主体性需求的有机结合,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在揭示财富的真实本质与主体属性的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将其引入社会历史发展,表现为财富生产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劳动与资本的异化等财富幻象,以及最终被更高级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必然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财富 主体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 被引量:1
4
作者 坚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经典,悟原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与《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方法论启示
5
作者 冯景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1-13,167,共14页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应重视经典著作的研究,改变以往一些人“用经典,注原理”的做法。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应重视经典著作的研究,改变以往一些人“用经典,注原理”的做法。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0周年而写的。两个文献虽相隔100年,探讨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但体现的内容不同。“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百年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侧重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体现的是总原则;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从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探讨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侧重点是唯物史观。探讨两者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 “读经典、悟原理” 唯物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观点
6
作者 李世棣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2期12-15,共4页
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来说,历来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在我们考虑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究竟什么是意识呢?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抛开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野不论,一般是把意识等同于心理的。... 意识问题对心理学来说,历来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而在我们考虑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它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究竟什么是意识呢?那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在西方心理学中,抛开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野不论,一般是把意识等同于心理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甚至完形心理学都持有这样的观点。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意识 完形心理学 马克思恩格斯 苏联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 哲学基本问题 心理现象 构造主义心理学 灵长类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建云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新闻媒体性质、功能、运作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观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责任先于自由等方针原则,经过数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新闻媒体性质、功能、运作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观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责任先于自由等方针原则,经过数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提出、凝练和发展,经过一百多年来无产阶级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的检验,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心理 无产阶级政党 新闻传播活动 正确舆论导向 新闻舆论工作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价值关怀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光宽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不仅是关于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同时又寄寓着丰富的价值关怀,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人较多地强调其合规律性的一面,而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及价值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不仅是关于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同时又寄寓着丰富的价值关怀,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人较多地强调其合规律性的一面,而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及价值基础却存在着诸多模糊与混乱之处。本文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观的价值内涵,试图通过区分和分析其价值理想之“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层面,澄清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价值内涵的认识与实践迷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关怀 政治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价值内涵 科学结论 发展规律 政治现象 政治学说 价值基础 价值内核 终极关怀 现实关怀 价值理想 革命性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基本问题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瑞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美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育的核心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育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核心论述揭示并回答了美育“何以可能”“应当为何”与“通往何处”等基本问题,为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 美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美育的核心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育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核心论述揭示并回答了美育“何以可能”“应当为何”与“通往何处”等基本问题,为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的前提依据、功能效用、使命愿景提供了文本观照与学理基础,并为学校美育与大众美育的具体实践标示了可资应用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美育 前提依据 功能效用 现实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整体观试探
10
作者 李亚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17,22,共6页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众说纷纭。讨论中,各种意见都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有关论述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我认为,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整体观,对于克服对人性认识的片面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马克思指出:“一物的属性...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人性问题众说纷纭。讨论中,各种意见都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有关论述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我认为,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整体观,对于克服对人性认识的片面性,是有现实意义的。 马克思指出:“一物的属性不是从该物同他物的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样的关系中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性的时候,首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从人与人的关系来揭示人的本性及其历史变化,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具体认识,建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人性的整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 人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历史变化 人与自然 现实意义 人性问题 片面性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主质量观探讨
11
作者 张秉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12,共9页
民主质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之一。它是考察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以及在民主演化历史上的质量形态。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有质的规定性,即由阶级所决定;与之相对立的是“纯粹民主”观,它否定和掩盖民主的... 民主质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之一。它是考察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本质属性以及在民主演化历史上的质量形态。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有质的规定性,即由阶级所决定;与之相对立的是“纯粹民主”观,它否定和掩盖民主的阶级本质。民主作为国家制度也有其量的规定性,即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转化为现实的水平、程度、速度等状况;历史上剥削阶级社会的民主制,归根到底都是民主量上的进步而没有民主质的改变;与之相对立的是“抽象民主”观,它使民主束之高阁,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数条和空洞的口号。民主的“质”和“量”是相互转化的,要明确区分在资本主义民主制下和社会主义民主制下的两种类型民主制的质量转化矛盾。完整准确地掌握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民主质量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重点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主质量观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无产阶级民主 质量 国家制度 马克思主义民主 纯粹民主 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资本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几点理解
12
作者 高起学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69-77,共9页
近年来,人们就人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有益的见解,并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人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中关于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性和阶... 近年来,人们就人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有益的见解,并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人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中关于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异化”和“人性复归”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人性 阶级性 人性问题 社会性 人性论 资产阶级 人性复归 费尔巴哈 社会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佳作──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反思录》
13
作者 于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37-138,共2页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佳作──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反思录》于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敲开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大门,人们冲破原来凝固、僵化的思维方式的束缚,痛定思痛,对以往的实践进行反思,并且反思用以作为实...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佳作──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反思录》于工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敲开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大门,人们冲破原来凝固、僵化的思维方式的束缚,痛定思痛,对以往的实践进行反思,并且反思用以作为实践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究竟是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哲学范畴 因素 教科书体系 科学的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 日常用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政治革命观的重新理解
14
作者 张福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1-26,共6页
深入研究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时就会发现:经典作家在论述革命特别是论述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时,并不是只强调阶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而是特别强调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因素的根本意义,要求人们... 深入研究马克思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革命的论述时就会发现:经典作家在论述革命特别是论述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根源、革命胜利及其意义时,并不是只强调阶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而是特别强调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因素的根本意义,要求人们将社会整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在归根到底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与经济因素的考察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家 政治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发展危机 发生发展 经济因素 落后国家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
15
作者 康祥生 《求实》 1981年第2期19-25,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十分完备而严谨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特别是包含在哲学著作中。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不是重新建立什么体系,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根据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用科学的方法,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十分完备而严谨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特别是包含在哲学著作中。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不是重新建立什么体系,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根据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用科学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描述或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物质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物质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方法论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孝忠 周鸿雁 《求实》 CSSCI 1998年第7期13-14,共2页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方法论特点张孝忠周鸿雁邓小平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近2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经...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方法论特点张孝忠周鸿雁邓小平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科学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近2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经验,科学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深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邓小平社会主义 方法论特点 社会主义本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共同富裕 目标任务 方法手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消除两极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蔺淑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1,共3页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蔺淑英人民观是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已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即将人民群众看成是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蔺淑英人民观是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已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即将人民群众看成是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人民观,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主体 实践主体 人民群众 人民 物质利益 《邓小平文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邓小平同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辩证否定观指导观念变革
18
作者 赵金荣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17-118,共2页
用辩证否定观指导观念变革赵金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观念形态的变革,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观念是客观存在移入人的头脑并经人的头... 用辩证否定观指导观念变革赵金荣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观念形态的变革,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观念是客观存在移入人的头脑并经人的头脑改造过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否定 念变革 指导 形而上学 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 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继承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艺批评中的标准之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志钧 单永军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标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文学批评 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同志 中国当代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的层次和职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兴霖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关于国家理论的研究中,基本上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国家不仅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机关。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更侧重于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入手谈论国家和国家的职能问题①。为了对此问题作深入探讨,本文也... 在关于国家理论的研究中,基本上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国家不仅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机关。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更侧重于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入手谈论国家和国家的职能问题①。为了对此问题作深入探讨,本文也就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和国家职能理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职能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政治职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国家职能理论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政治 阶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