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0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视角
1
作者 王鸣昊 付茜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起源、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论渊源、批判继承以及理论实践价值和当代价值,指出该理论与“非遗”系统性保... 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起源、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论渊源、批判继承以及理论实践价值和当代价值,指出该理论与“非遗”系统性保护思想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制度建设、物质生产变革、群体参与等方面提出我国“非遗”保护的路径选择,强调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推动全民参与,以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评《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研究》
2
作者 杨峻岭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140-140,共1页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看作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中的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于精神生...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看作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而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中的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都进行了系统研究,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于精神生产只作了一些纲领性、原则性的研究与论述,没有留下专门的理论著作,这就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巨大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 文化产业 人类自身生产 社会历史条件 物质生产 人类生存 系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福运 李嘉玮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通过对生产力演进理论和生产力范畴的原发性创新,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的问题;通过对生产力衡量标准理论和发展目的理论的推进性创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理论和动力理论的拓展性创新,回答了怎么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马克思主义 生产理论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岳曦 蔡湘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效能传导,并表现出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城乡收入差距、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受金融集聚调节效应的影响,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越城镇化水平的门槛后,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会减弱。因此,应着力推进数智化建设,发挥数智化生产力效能,优化金融市场和统筹城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型劳动力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5
作者 陈瑞洋 段治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36,共4页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型劳动力能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劳动力 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野下的非遗系统性保护探析
6
作者 马知遥 吉琳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3,154,155,共15页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系统与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生产等系统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从发展系统看,非遗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关键环节,其循环互动不断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只有重视非遗生产实践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加强内部结构的优化,并促进发展创新环节的完善,才能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战略性布局与整体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7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的文化领导权概念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学平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240,共11页
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精神生产活动就是文化生产活动,精神产品就是文化产品,精神生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有一种奠基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发生性文化概念;文化领导权就是精神生产过程的领导权,它由... 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精神生产活动就是文化生产活动,精神产品就是文化产品,精神生产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有一种奠基于“精神生产”概念的发生性文化概念;文化领导权就是精神生产过程的领导权,它由生产支配权、话语主导权、理论建构权和价值引领权四项权能构成。精神生产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千篇一律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的两种极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领导权 精神生产 生产支配权 话语主导权 理论建构权 价值引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新发展理念的双重解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1,共14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化,为现有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新时代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框架中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克服数据缺陷、数据偏见、商业化不确定性强,以及政策监管不足等一系列瓶颈约束,由此构建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 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建构——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及其相关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2,157,共13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共同贯穿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基础构建的全过程。特别地,劳动生产率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关系的生产率指标。劳动价值、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劳动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中的作用机制。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须把握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借鉴主流经济学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劳动生产率指标建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 理论基础建构 劳动生产 劳动价值 劳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建构的四重视域述论
11
作者 毕天良 邓纯余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3,共4页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梳理经典著作中的相关论述,马克思从社会分工的视角考察人类社会精神生产的历史,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区分精神生产的类型,从社会全面生产的整体性视角阐明精神生产的规律,从人的全面...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梳理经典著作中的相关论述,马克思从社会分工的视角考察人类社会精神生产的历史,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区分精神生产的类型,从社会全面生产的整体性视角阐明精神生产的规律,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彰显精神生产的价值。上述四重理论视域,是科学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产 理论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机理与构筑路径
12
作者 魏莉 汪秀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以...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为指导,从构筑主体、内容来源、发展动力“三元结构”阐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机理,从共同性、时代性、包容性“三个层面”揭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发特点,从物质、文化、社会“三大维度”探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既是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更好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时代课题,也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深层次追求,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14
作者 张鸿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意义 生产关系结构 基础性问题 当代价值 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 中国经济出版社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精神状态理论及其发展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一霖 王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42-45,共4页
精神状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状态是一定阶级的属性和政党先进性在党的活动和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呈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表征是精神颓废,塑造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首先是无产阶级及... 精神状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状态是一定阶级的属性和政党先进性在党的活动和党群干群关系方面的呈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表征是精神颓废,塑造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首先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精神状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继承者在无产阶级革命、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进程中丰富发展了精神状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精神状态理论 精神实质 形成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契合共通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祥超 陈答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6,共8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共通性,这些相通共容的精神基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大地生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契合相通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为当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共通性,这些相通共容的精神基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大地生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契合相通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为当前信仰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定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范畴 被引量:5
17
作者 景中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2,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精神生产范畴有三重界定: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三、从人学的视角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精神生产范畴有三重界定: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三、从人学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本质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生产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原创精神和邓小平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四代 冯宏良 《学习论坛》 2002年第8期3-5,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原创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知世界之本 ,求创新之道”的精神 ;是批判性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又打破旧的思维方式 ,寻求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 ;是在开放的体系中把握实践要求 ,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精神。邓小平根据...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原创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知世界之本 ,求创新之道”的精神 ;是批判性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又打破旧的思维方式 ,寻求社会发展规律的精神 ;是在开放的体系中把握实践要求 ,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精神。邓小平根据当今世界特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创精神 ,以一系列新的理论全面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 ,把它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原创精神 邓小平理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二维理论: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及其互动演化——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借鉴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要素生产 协作生产 生产力内生演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维生产理论 生产力经济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产·抵制·拓殖——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5,共5页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 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进程中三大研究理路之一,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认为教育是社会结构再生产主要因素的再生产理论;第二阶段是强调教育具有相对自主意志的抵制理论;第三阶段是在上述两个研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拓殖理论。拓殖理论继上述两个理论之后,成为新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教育社会学 理论进展 生产 抵制 拓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