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策略与实践
1
作者 杨舒情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探索。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探索。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要义,结合茶文化的独特内涵,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下中国茶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包括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茶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挖掘茶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元素、推动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融合创新等。通过实践探索,本文总结了这些策略在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成效,为未来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中国茶文化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技时代生产力的物质前提和主体向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下的新科技时代生产力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蓝江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马克思以及后来的主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生产力理论,立足的背景都是工业生产力的问题,尽管其原则性问题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革命背景... 马克思以及后来的主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生产力理论,立足的背景都是工业生产力的问题,尽管其原则性问题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科技时代生产力存在两个不同的向度:一是其发展的物质前提,即技术革命、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其主体向度,即我们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培育新的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具有数字素养,能够利用新的劳动资料,面对新的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国外马克思主义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思考面对当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最终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全球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时代生产力 国外马克思主义 物质前提 主体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哲学审视
3
作者 姚明明 常嘉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3,159,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论域。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人的主体性从占有到诠释、从先验到情境、从独断到共生三大转向,而转向过程中伴随的价值诠释权的技术僭越、虚实情境的本真性丧失、人机共生的主体性冲击等深层次困境已不容忽视,亟须通过以“价值主导体系—情境本真维护—人机合智规范”为核心的确证路径,实现人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真正解放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4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性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锐涵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突出体现在文化本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出的创新性贡献,突出体现在文化本质观、文化主体观、文化形态观、文化价值观、文化交往观、文化发展观和文化评判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创新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阈下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川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能够为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指导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立足文化发展实际以及文化发展环境探索文化创新发展道路。文章对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对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能够为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夯实理论基础,指导中国优秀茶文化创新发展主体立足文化发展实际以及文化发展环境探索文化创新发展道路。文章对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推进中国优秀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的指导价值,有效提升中国优秀传文化创新发展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优秀茶文化 意义 作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的中国茶文化传承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知烜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0-12,共3页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韵味。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展现出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文化韵味。在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展现出了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茶文化传承发展机制与传承发展原则作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政策供给、茶文化与教育体系的融合、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茶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优秀茶文化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优秀茶文化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高校海归人才科技创新认同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昕 姜燕媛 黄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53,共18页
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和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实力... 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和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实力竞争中的关键要素,进入新时代,我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当前国内的科技发展态势迅猛,却依然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令人忧虑的现实问题。而海归科技人才作为新时代的基础研究生力军,无疑肩负着推动原始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凝聚海归人才共识、激发科创活力是目前高校亟待关注和思考的关键点。本研究通过对国内32所高校海归人才深入调研,旨在剖析高校海归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科技创新这一战略需求的认同现状,折射高校海归人才在新时代科技变革浪潮中的个人看法和科研实践。经过调研,本文认为凝聚科技创新共识既离不开对海归人才群像特征和需求的精准把控,也离不开对国内科研组织模式的顶层设计,政府、高校应联动提升高校海归人才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最大程度释放创新策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海归人才 科技创新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的大学文化建设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凤双 沈丽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3,共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包容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超越性特征,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之源。文章在解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内涵,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引领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包容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超越性特征,为我国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之源。文章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大学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探析了建设我国大学文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曼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40-141,共2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观和文化理论,发展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文化,维护...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观和文化理论,发展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使命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理论逻辑”的时代诠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于人与自然这一逻辑前提,从实践角度规定了文化的本质,并立足于现实个人与群众世界的关系视角,强调文化旨在实现对个人需求的关注和对广大群众精神需求满足的统一。作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它不仅包...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于人与自然这一逻辑前提,从实践角度规定了文化的本质,并立足于现实个人与群众世界的关系视角,强调文化旨在实现对个人需求的关注和对广大群众精神需求满足的统一。作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还包括这一思想中国化进程的系列成果。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在于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多维透视,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进程,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理论逻辑 软实力 时代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必文 王武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1,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和引领者,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深刻认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积极创新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努力营造高校文化建设的浓郁氛围,着力打造高校文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高校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0,209,2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革命性力量凸显;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科技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科技发展的人民立场获得巩固升华和时代呈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抑制科技异化,促进科技健康发展,完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技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德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文化的观念和态度,这里所说的文化观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又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文化观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文化的观念和态度,这里所说的文化观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又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文化观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纵观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我们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化观、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这些文化观为我们厘清了一条清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的传承创新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传承 创新 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三个坚持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尚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7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判断。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判断。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服务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辟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客观认知状况及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全球战略竞争下的综合国力较量是经济、政治、文化、意识体系等的多方位比拼。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 全球战略竞争下的综合国力较量是经济、政治、文化、意识体系等的多方位比拼。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文化建设的迫切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其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他们对其性质、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关系到文化强国战略的成败。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提出建议,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予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文化强国 认知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发展:英国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关系阐释
17
作者 李凤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7,共5页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它从大众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的肯定与分析,来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政治形式。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批判与继承...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它从大众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通过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的肯定与分析,来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政治形式。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批判与继承,英国文化研究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佩里·安德森所说,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开始更为强调文化因素的作用。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英国文化研究之间的相通性,另一方面体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英国文化研究的影响。同时,英国文化研究的某些观点与立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解放 英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上层建筑 文化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视角审视
18
作者 黄建烽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69,共4页
交往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角,这一理论和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表述和论证,正是这一视角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普世性、阶段性在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两个不同语境中,有联系,又有... 交往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角,这一理论和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表述和论证,正是这一视角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普世性、阶段性在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两个不同语境中,有联系,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交往实践观 科技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八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顺利举办
1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6月1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共同举办的... 2024年6月15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共同举办的华中科技大学十八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求实报告厅顺利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厅 马克思主义青年 现代文明 高校青年工作 共青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之源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晟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2期92-95,共4页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总结康德、摩尔根以及维柯等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文化观的理论之源,才能更好地理解、应用理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指导当代中国文化的先进理论,也能辩证地指导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理论溯源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