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性贡献
1
作者 喻浩荣 《求实》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科学方法论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28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新时代阐释,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理想图式的中国智慧,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主体,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点,以“立己达人”为实现径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目标,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大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奋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基于“两个结合”的分析视角
3
作者 刘明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表率和奠基作用。他在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中确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明确提... “两个结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表率和奠基作用。他在批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中确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明确提出并生动实践了“第一个结合”。囿于时代局限,毛泽东并未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但其思想本身就是“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划清界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警惕文化复古主义抬头;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科学态度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4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新经世致用论——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四大家为中心
5
作者 徐国利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一种新经世致用论。这种新经世致用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是对传统经世致用论批判与继承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史学求真与致用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一种新经世致用论。这种新经世致用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为指导,是对传统经世致用论批判与继承的产物,具体表现为史学求真与致用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性精神。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实践理性精神,而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家新经世致用论提供了历史解释的视域。马克思主义史家虽然认为革命性是以科学性为基础的,但往往为了革命性而忽视科学性。故史学要真正做到经世致用,必须以尊重史学科学性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家 新经世致用论 科学 革命性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安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从列宁苏维埃的法制探索中坚定了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为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提供了方略,既包含方法层面的辩证思维,也蕴含价值层面的法治原则,还彰显本质层面的法律哲学与政治定力,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学方法论 法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郭凤志 秦春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8,共5页
对研究生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改革的目的作了分析,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的试点经验,提出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案,并就专题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自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 被引量:3
8
作者 竭长光 倪海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形而上学 方法论 永恒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与科学发展观方法论价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汪晓莺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2,共3页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观点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有赖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具体化,并在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对西方传统发展观进行扬弃...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观点的建立和完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有赖于科学方法论的确立。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具体化,并在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对西方传统发展观进行扬弃与超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体系,进而为现代系统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哲学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方法 科学发展观 方法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新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志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 传统教科书不仅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知识的运用,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去推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传统教科书这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具有一系列根本性缺陷的。"从实践理解方法论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路,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命题的进行了新的阐释和论证,并揭示了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科学 传统教科书 根本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论个人主义、功能解释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
作者 王泰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当时流行的功能解释理论,批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机制阐释上存在缺陷,并要求运用主流经济学中迅速发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博弈论重构马克思...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发生了一场争论,以埃尔斯特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当时流行的功能解释理论,批评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机制阐释上存在缺陷,并要求运用主流经济学中迅速发展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博弈论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基础。这一方案遭到了吉登斯、维尔德斯等学者的反对,争论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各方都默认个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独有的个体分析方法,这也是西方学界至今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事实上,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个人主义进行了批判性改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个体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本论》的论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个人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个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国耀 刘家俊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7-123,1,共7页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是一种研究和评价科学理论进步发展与否的重要方法。针对拉卡托斯早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不能预见经验事实的质疑,本文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及社会主义兴衰发展的历史状况出发,尝试应用硬核-保护带理论,...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是一种研究和评价科学理论进步发展与否的重要方法。针对拉卡托斯早年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不能预见经验事实的质疑,本文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及社会主义兴衰发展的历史状况出发,尝试应用硬核-保护带理论,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研究纲领的基本构成,论证其理论预见性和实践检验性,并回应某些西方学者叫嚣的马克思主义"失败论"和"过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研究纲领 硬核-保护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
13
作者 孙玉来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7期182-1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内在耦合性。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不高、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角,该文提出了发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和内在耦合性。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不高、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乡村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视角,该文提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乡贤文化、强化宣传教育和实践引导、实施“互联网+监督”、增强村民环保意识等解决对策,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探析——以科学哲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
14
作者 李海春 熊晓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这一学科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化。本文从科学哲学对当代科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这一学科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化。本文从科学哲学对当代科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基础原则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科学化方向上首先应该具备的基础观念,提出理论具体化、融入科学共同体、容纳"反常"理论等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科学化的方法论做出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哲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构建的概念史探究——基于党政文献的分析
15
作者 储著武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73,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由众多学科属性相近或相似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组成的学科共同体(或曰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是由众多学科属性相近或相似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组成的学科共同体(或曰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并且频繁出现于党政文献之中。“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提出阶段、充实完善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概念,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党建学两大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推动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理应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政策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 中共党史党建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6
作者 段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科学发展观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人本价值立场、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既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富有... 科学发展观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人本价值立场、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既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富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回答,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人本价值立场 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辩证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
17
作者 陈谦(整理) 张志杰(整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各位专家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请专家们对学校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特别是如何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宝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专家座谈会 国权 王德胜 校本部 人文社会学科 会议纪要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镜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5,共5页
前不久,我校哲学系和我校“科学方法论研究”(国家“七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组,联合发起并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讨论会。与会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加强研究社... 前不久,我校哲学系和我校“科学方法论研究”(国家“七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组,联合发起并主持召开了一次全国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讨论会。与会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加强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相互关系;社会科学一般方法论的基本特征和内容;社会科学领域各学科方法论应如何进行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期中发表的这组文章,就是从提交讨论会的论文中挑选出来的。如有可能,本刊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论文,以期有助于我国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现象 一般方法论 社会科学领域 相互关系 基本特征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启蒙主义新闻观——兼论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被引量:3
19
作者 宗益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 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一种并未言明但深层支配的启蒙主义新闻观。该新闻观念的再现得益于研究者的方法革新。我们要反思传统马克思新闻思想史研究中的教条语录情结,采取文本学方法透过显性字句发掘隐性逻辑。19世纪早期德国社会与新闻出版业处在“精神上的大斋期”,而自由理性的成长氛围塑造了少年马克思最初的启蒙新闻思想形态,这在其留下的三篇中学毕业作文中得以见微知著。尽管启蒙主义新闻观不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但是其中蕴含的可贵思想质点撬动了马克思随后的新闻思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马克思 中学作文 启蒙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方法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素 罗映光 余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阐述,论证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