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下的绿色发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树国 周建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然的断裂、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规划生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取得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成就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自然优先、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理性原则;要坚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开展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国际合作的实践原则,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经典作家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与规律而创获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经典作家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与规律而创获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而成功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对中国道路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阐释,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顺利前行,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变革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统一;社会有机体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人民群众主体能动性的创造发挥;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整体合力形成是内部结构和构成要素的有效运行;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稳步推进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前瞻性研判,必将为中国道路的继续前行提供坚实的哲学依据、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理论 中国道路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王峰明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被引量:2
3
作者 荣兆梓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共14页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两部分。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与阶级剥削相分离,这是公有资本概念的事实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资本都是马克思所未曾预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创造。公有资本概念的引入要求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一个包含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内的资本一般概念必须重新定义。公有资本形态在改革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依据之一。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商品市场出售全部产品,而且要通过市场获取所有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在“国家辛迪加”的行政指挥链上下移权力,到通过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公司的不同阶段。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创新,以及公有资本概念的导入和深化直接相关。在以上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王峰明同志同笔者都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公有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哲学智慧——基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考察
4
作者 郭树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8,共15页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矛盾论具有了更大的现实解释力。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矛盾论承认国际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转化为冲突需具备特定条件,且矛盾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其研究方法包含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世界体系研...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矛盾论具有了更大的现实解释力。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矛盾论承认国际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转化为冲突需具备特定条件,且矛盾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其研究方法包含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世界体系研究法、国际政治社会学方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多种方法。全球化概念在国际社会矛盾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全球化、全球化问题及其治理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议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矛盾论以研究全球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为出发点,全球化的多维发展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社会矛盾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之一的当下,中国应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5
作者 赵英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伴随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复苏”的指导作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重大意义。陈文通教授...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伴随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复苏”的指导作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重大意义。陈文通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东方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凝结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多个核心议题,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还结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多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
6
作者 陈谦(整理) 张志杰(整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各位专家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请专家们对学校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特别是如何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宝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专家座谈会 国权 王德胜 校本部 人文社会学科 会议纪要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海东 《理论月刊》 2006年第2期33-36,共4页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自然环境、人口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要素构筑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为我们分析社...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自然环境、人口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要素构筑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维方式 生产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8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及其理论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营立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性场域,以日常生活批判勾勒出社会总体性。梅洛-庞蒂借助处境、共在等范畴批判和超越涂尔干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探寻理解社会事实总体性的可能。戈德曼将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与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立场结合起来,展现了“发生结构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揭示了作品意义结构与社会精神结构的同构性。普兰查斯在对社会阶级的研究中将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实践总体性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辩证总体性。本文围绕总体性与学科性的融通,总体与差异、总体与个体、总体与过程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性理解,进一步讨论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马克思主义社会 总体性 理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国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天琼 贺祥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6,共5页
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拓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论域包括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地位问题、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内容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系问... 近30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拓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所涉及的论域包括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地位问题、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界定及其构成要素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内容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社会有机体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问题、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问题、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问题等六大方面。要在坚持实践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与对当代现实应用性研究的双向互动,同时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以进一步开创该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有机体 理论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祥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都是从社会的整体或整体性的社会,而不是从社会的某一层面或领域来考虑的,因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作全面把握。马克思阐发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构建和谐... 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都是从社会的整体或整体性的社会,而不是从社会的某一层面或领域来考虑的,因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作全面把握。马克思阐发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系列中就已经蕴含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初步精神,它们体现或展示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构成内容。胡锦涛同志对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及其展开论述,闪耀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光辉,是我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有机体理论 和谐社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有机体”概念释要——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毕文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多个维度的动态统一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观察视角、价值尺度和方法论原则对系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意义重大,在社会有机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有机体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该书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史,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党建理论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想发展史 发展历程 创新史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超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它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察社会发展、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认识、新视野。...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它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察社会发展、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认识、新视野。重新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科学发展观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新疆社会稳定格局的构建
15
作者 张金伟 吴琼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中,社会稳定是社会整体的良序运行,是构成社会各个部分的协调互动和矛盾可控。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综合国际国内两方面,调动社会各部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当前新疆维护社... 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中,社会稳定是社会整体的良序运行,是构成社会各个部分的协调互动和矛盾可控。维护社会稳定需要综合国际国内两方面,调动社会各部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当前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依照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把坚持跨越式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依法严打暴恐、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结合起来,把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有机协调起来,从多方面构建新疆社会稳定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理论 新疆 社会稳定格局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形成的历史与逻辑
16
作者 吴恒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20,共5页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形成的历史和逻辑分为四个时期:受黑格尔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萌芽时期;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发展时期;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横向建构时期;唯物史观的完善和运用的理论纵向建构时期。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的...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形成的历史和逻辑分为四个时期:受黑格尔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萌芽时期;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最大的理论发展时期;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横向建构时期;唯物史观的完善和运用的理论纵向建构时期。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的纵向运行的揭示,标志着理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理论 历史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7
作者 朱聪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3,共6页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 胡锦涛依据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胡锦涛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之纲,兴国富民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社会有机体 五位一体 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2,共6页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梳理,阐明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认识和挖掘这一理论的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梳理,阐明其形成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认识和挖掘这一理论的价值,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理论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建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内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有机体从"地域性"生存状态走向"世界性"发展状态历...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内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社会有机体从"地域性"生存状态走向"世界性"发展状态历史进程的深入考察,阐述了对人类解放和未来发展命运的深切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生成和时代意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逻辑理路,并为真正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理念提示了现实路径。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体悟这一战略理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从而增强我们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思想力量,也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世界现实生活的理论阐释力提供一个重要的契入点和哲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历史 世界有机体 共同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