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1-1949: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演进历程及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孟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从1921年至1949年,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先后经历了早期开拓、深入探索、曲折发展、初步成熟、继续深化等五个演进阶段。其中,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其演进的基本动力,党的统一战线是其演进的重要前提,党在各个时期的实践斗争... 从1921年至1949年,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先后经历了早期开拓、深入探索、曲折发展、初步成熟、继续深化等五个演进阶段。其中,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其演进的基本动力,党的统一战线是其演进的重要前提,党在各个时期的实践斗争是其演进的理论源泉,党的革命事业的兴衰起伏是其演进成败的检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 中国化 演进历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及其演进阶段浅析
2
作者 孟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7,共3页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过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早期探索(1921.7-1934.12)、初步成熟(1935.1-1949.9)、曲折前进(1949.10-1976.9)、拨乱反正(1976.10-1982.8)和创新升华(1982.9至今)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 中国化 演进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世昌 《理论学刊》 1985年第10期11-15,31,共6页
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既复杂又特殊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知识分子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 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应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既复杂又特殊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知识分子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作出科学的解释。当然,这对唯物史观也是一个丰富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是科学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之际,重温革命导师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教导,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这方面的经验,对现实工作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 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马克思恩格斯 知识分子阶层 知识分子问题 唯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视角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完善
4
作者 蒙慧 王雅菲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单项党内法规制度构成,且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前,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系统仍存在从“比较完善”到“完善”的现...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一个由若干单项党内法规制度构成,且各部分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复杂系统。当前,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已经形成,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一系统仍存在从“比较完善”到“完善”的现实差距。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能够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考察发现,现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和开放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立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系统图景,应通过加强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思考、优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结构样态、提升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功能效用以及保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充分开放等举措,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积极回应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切实要求,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系统 党内法规 全面从严治党 依规治党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的概念辨析、价值立场与新时代演进
5
作者 韦洪发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0,共9页
共同体既是人类的存在论事实,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法律深深嵌入共同体生活,是支撑共同体生活的龙骨和梁柱。以往的法律观对法律的理解要么因为诉诸超验和理性而走向虚伪和空洞,要么因为着眼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和... 共同体既是人类的存在论事实,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法律深深嵌入共同体生活,是支撑共同体生活的龙骨和梁柱。以往的法律观对法律的理解要么因为诉诸超验和理性而走向虚伪和空洞,要么因为着眼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和形式而陷入僵化和机械,要么因为仰赖历史和传统而堕入不知今夕何夕的迷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注重法律对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和法律所承载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注重法律对人的本质的尊重和捍卫。在价值立场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主张法律应该致力于确保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该体现绝大多数人乃至全体人民的意志,应该维护先进生产力,助力创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作为其主要内容的“十一个坚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者在新时代的实践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 正当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哲学审视
6
作者 姚明明 常嘉洋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3,159,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人类的实践范式和认知逻辑,给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将人的主体性从自然关系的盲目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性中解放出来,其科技观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转向提供重要论域。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人的主体性从占有到诠释、从先验到情境、从独断到共生三大转向,而转向过程中伴随的价值诠释权的技术僭越、虚实情境的本真性丧失、人机共生的主体性冲击等深层次困境已不容忽视,亟须通过以“价值主导体系—情境本真维护—人机合智规范”为核心的确证路径,实现人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真正解放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7
作者 王天民 高涧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化解时代矛盾,不懈推进人类解放,努力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思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思想特质,全面汇聚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共识,鲜明印刻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意象,为人类步入更高文明境界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赵思童 乔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如何培养正确审美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只有在审美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和升...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如何培养正确审美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只有在审美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和升华,推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美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落脚到广泛生动的美育实践之中,尤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创新发展,营造风清气正艺术氛围,服务广大人民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育 新时代 实践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对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启示
9
作者 张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96,共3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其深刻的科学意涵和鲜明的价值品性,揭示了道德的历史性与继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民性,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思想指引上,把握道德本质属性,树立科学道德理性;在价值导向上...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其深刻的科学意涵和鲜明的价值品性,揭示了道德的历史性与继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民性,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思想指引上,把握道德本质属性,树立科学道德理性;在价值导向上,汲取道德传统精髓,创新传统道德资源的转化体系;在实践遵循上,坚持道德建设的意识形态性与适度超越性的有机统一,推动新时代道德建设实现科学理性与时代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为全面提升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新时代道德建设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名词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史及其辨析
10
作者 邓绍根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104,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历了一个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词源角度看,它最早出现于1978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撰的《广播电视宣传概论》一书。改革开放以来,其逐渐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且具有显著标识性的中国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历了一个从新名词到关键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词源角度看,它最早出现于1978年1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撰的《广播电视宣传概论》一书。改革开放以来,其逐渐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且具有显著标识性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概念,其概念内涵越来越清晰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始奠基和列宁继承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需要不断中国化,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所丰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不需要再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中国新闻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 新闻舆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1
作者 陈培永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4,共6页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也重视实践观。强调实践重要,不一定会形成对实践的正确理解,需要走出观念误区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是通过对实践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新世界观的构建,保证了其不是见思辨而不见生活的理论,凸显了引领...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也重视实践观。强调实践重要,不一定会形成对实践的正确理解,需要走出观念误区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是通过对实践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新世界观的构建,保证了其不是见思辨而不见生活的理论,凸显了引领时代、改变世界的特质,实现了认识论上的变革,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应该落脚到树立实践的思维、锤炼实践的智慧上。实践思维是强调通过参与、介入、行动、变革来把握自己与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社会和时代的思维方式。实践智慧应该体现在自觉以实践的思维面对世界、社会和时代,认定只有在融入社会之中并且在积极行动中才有可能真正地认识社会,只有依靠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形成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够实现世界的改变、通往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 实践 实践思维 实践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原创性贡献
12
作者 周千猷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3,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看法和倾向,其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评价、认知、对待、运用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集成性发展、完善性阐释、推进性实践等方面,呈现出科学评价、守正创新、思维方法、话语表达、实践运用等五个维度的原创性特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生活维度
13
作者 张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共6页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不仅重视人的创造性活动,也重视人之生命的生存活动和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把实践当成人的生存之道,而是深切地关心着现实的人的生命,关心以人的生物形式为基础的生存、享受、发展、价值等多重需求。立足实... 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不仅重视人的创造性活动,也重视人之生命的生存活动和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把实践当成人的生存之道,而是深切地关心着现实的人的生命,关心以人的生物形式为基础的生存、享受、发展、价值等多重需求。立足实践不能没有生活的维度,必须扎根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丰富、延展着的社会历史性的生成过程,因而“生活”概念也具有不断变化发展的内涵。“现实的人”对生活存在着需要、满足着需要、再生着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勾画的生活图景,不仅强调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关注人们生活层次的跃迁,体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 生命 生存 生活的层次与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边缘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敏 苏志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9,共7页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qu...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这为中国后来"开天辟地"的大革命事业做出人才上的、组织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知识分子 早期马克思主义 五四先进社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背景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卫明 曹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3,128,共5页
近20年来,多数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向来强调其"新"的一面,至于它和传统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之外,其余便很少涉及。其实,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 近20年来,多数学者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向来强调其"新"的一面,至于它和传统的关系,除了着眼于反传统特别是反儒家之外,其余便很少涉及。其实,五四运动与传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接受上。如果没有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难以走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再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历史从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贝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史逻辑、认识逻辑、行为逻辑和评价逻辑。践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培育公民道德自觉,必须要结合人的现实需求和政治社会条件,通过实践将道德内涵转化为内心的规则,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通过道德行为将公民道德自觉外化为具体的主动的实践行动,通过道德评价活动使公民自觉选择正义的道德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的机制创新与模块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闻羽 宗益祥 吴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 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教学目标导向、学生学习投入驱力、多方联动共育和成效校验评价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学效果优化机制创新的四大维度。论文以“党建引领、价值塑造”的思政实践立德,“专业锤炼、以研促学”的专业实践育才,“能力提质、落地实干”的社会实践树人三大方向,探索构建了“德”“知”“行”三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块,助力培养以德为先、红专并举、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 实践教学 效果优化 四维机制 三元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房广顺 刘东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毛泽东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的科学理论。毛泽东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明了人民... 毛泽东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而思想深刻的科学理论。毛泽东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明了人民的内涵和判断标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观点,揭示了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的观点,倡导和培育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历史活动群众性的观点,确立了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和弘扬毛泽东的人民观,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和人民内涵的不断扩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人民 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时期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殿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7,共4页
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偶然性的吗?敢于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回应这种疑问,需要说清楚: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的学习西方潮流;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与“以俄为师”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比较中获得优势;中... 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偶然性的吗?敢于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回应这种疑问,需要说清楚: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的学习西方潮流;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与“以俄为师”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比较中获得优势;中国先进分子由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实践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选择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忆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0,共7页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相关思想;通过分析知识作为现代劳动力的构成要素,知识分子作为中等阶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而肯定了知识与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或潜在的动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日中国,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论,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 知识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