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5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入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当代命运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 当代价值 生命感受 日常生活 生活用品 精神空间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2
作者 何毅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0-20,共1页
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科学真理的制高点,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得到充分检验,为构建人类美好社... 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科学真理的制高点,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预见性得到充分检验,为构建人类美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代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 科学真理 社会制度 习近平 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帝国主义如何征服人口?--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人口学分析
3
作者 林进龙 穆光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11,共20页
一个缺少对人口进行安排和征服的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展开自身的。当代帝国主义不仅重新定义了“人口”,也改写了“征服”的意涵。对于传统帝国主义来说,“人口”是指与地理空间绑定的(比如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所有居民;而对当代帝国主义来... 一个缺少对人口进行安排和征服的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展开自身的。当代帝国主义不仅重新定义了“人口”,也改写了“征服”的意涵。对于传统帝国主义来说,“人口”是指与地理空间绑定的(比如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所有居民;而对当代帝国主义来说,“人口”则是指以某种特征定义的、可以分化处置的个体集合,这种特征不限于地理空间属性。传统帝国主义的“征服”意味着占领、统治和剥削,通过直接“否定”殖民地人口的价值与意义来为自身辩解。当代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包括否定和剥削,还包括“承认”,使被征服的人口自觉成为帝国主义运作的一部分。当代帝国主义的奥秘在于,通过隐蔽和复杂的手段,对不同特征的人口进行分化、控制和管理,潜在地征服每一个处在随机游走和历史张力中的个体,并能够自我强化和再生产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这种新型的政治人口学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崩溃过程。如果对帝国主义来说,“否定”对应的是“征服”和延续全球霸权;那么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否定”则意味着“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而一旦实现了全部人口的解放,这种政治人口学运作也将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人口 征服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4
作者 张新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 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学人面前的迫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构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的典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文本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及其体系化构建、学理化阐释、规律性升华,并在实践中加强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把握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的大趋势,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完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部署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世界价值、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技创新 人类科技文明新形态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
5
作者 丁燃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8,共14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凝练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话语来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战略策略与理论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创新性话语成...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凝练出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话语来表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战略策略与理论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创新性话语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性话语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在话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传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话语,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提出原创性话语、凝练标识性话语、创造自主性话语,以此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时代特征与价值追求,体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力与理论生命力。这种话语创新的特点反映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规律,即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动力、解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为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不断推进话语创新,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在继续创新性解答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创新既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显著特点,也推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话语创新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力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宇文利访谈
6
作者 宇文利 徐亚豪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F0003,共6页
在访谈中,宇文利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谈论了文化研究的路径和要义。他认为,用文化化人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解决人自身存在的困境和应对人群所遇到的危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 在访谈中,宇文利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谈论了文化研究的路径和要义。他认为,用文化化人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解决人自身存在的困境和应对人群所遇到的危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应时代之运和社会发展之需而产生的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契合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必然会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使之沿着平衡、协调、稳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吉廷 朱进东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理论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如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在全球生产链的格局下,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和发展?对此,阐释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调整、应对新兴技术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融合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化转变等,旨在为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理论 全球化 全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张鸿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意义 生产关系结构 基础性问题 当代价值 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 中国经济出版社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9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英雄观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10
作者 彭正德 王华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共1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出发,坚决反对神化英雄人物、夸大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围绕英雄与人民、英雄与国家、英雄与历史进行了深刻论述,创立了唯物主义英雄观。这种英雄观揭示了英雄生成的辩证规律,确立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出发,坚决反对神化英雄人物、夸大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围绕英雄与人民、英雄与国家、英雄与历史进行了深刻论述,创立了唯物主义英雄观。这种英雄观揭示了英雄生成的辩证规律,确立了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主义英雄观的创史学说,为人们正确认识英雄人物及其历史作用、弘扬英雄精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在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英雄观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党和国家弘扬英雄精神提供了价值导向,为党和人民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英雄观 历史贡献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隐忧探赜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振响 白金凤 李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7,共11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标准偏离被迫进行跨职业活动的角色冲突忧虑,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中的“障碍”,劳动性质认知和劳动价值判定片面是这些忧虑的源头。据此从厘清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性质、引导编辑确定职业发展的细分方向、提升编辑的组织支持感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 职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 角色忧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卓红 牟修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284,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世界交往,推动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的新时代阐释,是倡导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未来人类社会理想图式的中国智慧,是以世界各国人民为主体,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点,以“立己达人”为实现径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目标,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大格局中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目标奋斗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和方法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9
13
作者 卢黎歌 周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127,共4页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仍然彰显鲜活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及其意义——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14
作者 饶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为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由陈先达、袁贵仁教授任顾问,杨耕教授任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皇皇100卷,涵盖11个系列,4000余万字,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从多维的视角呈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学说,包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等,可谓是一部综合性的鸿篇巨制。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实践本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理论形态,建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因此,汇集当代学者尤其是中国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成果,再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观点及热点问题,反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当代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国祥 巨龙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26,共4页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种牛痘"、增强群众对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定要从传播对象情况出发,按照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传播;从时代需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通过答疑解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传播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邵鹏 安启念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生态社会主义 可持续发展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方来 谢成宇 《理论月刊》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全面把握这一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改革开放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的信心,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构...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全面把握这一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改革开放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的信心,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 本质特征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人文意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贺彦凤 赵继伦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61,共3页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对人的关怀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澄清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对宗教批判指向了现实社会,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批判了宗教的精神麻醉作用,确立了人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对人的关怀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澄清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对宗教批判指向了现实社会,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批判了宗教的精神麻醉作用,确立了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对于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人文意蕴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民生史观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锡长 崔华前 《学习论坛》 2005年第8期64-66,共3页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在经济学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中创立的,也可视为孙中山从人求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造性的阐释。民生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和评价民生史观才能显现出它...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在经济学中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中创立的,也可视为孙中山从人求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创造性的阐释。民生史观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和评价民生史观才能显现出它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史观 唯物史观 当代价值 孙中山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旸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28,共5页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发展和捍卫唯物史观的斗争过程中,对家庭问题作了许多科学的阐述,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一个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发展和捍卫唯物史观的斗争过程中,对家庭问题作了许多科学的阐述,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一个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其基本观点包括家庭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家庭是个历史范畴、家庭关系中的男女平等及其他伦理规范、家庭的未来形态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等等。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对现代家庭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奠基意义,对于和谐社会背景下和谐家庭的创建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和谐家庭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