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云飞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为此,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学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小康社会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 高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22-224,共3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理论 小康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2-36,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 ,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对当代全球生态理论的发展及实践显示了普遍和深远的意义 ,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大提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49-51,共3页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究——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5
作者 何兴 李倩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其原著中曾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内在的自我逻辑,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无节制增长的驱动,这一逻辑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6
作者 杨昌媛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全喜 李培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政治学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原则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揭示了生态政治的本质规定;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了生态政治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界定了生态政治的实践主体;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科学谋划了生态政治的战略布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生态政治的全球视野。从学术史层面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为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提供学理支撑,并推动生态政治学“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浩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21,共7页
现代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其发展理念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建构新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可持续自然观及生态理性的理论框架不谋而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为我国现代林业... 现代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其发展理念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建构新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可持续自然观及生态理性的理论框架不谋而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为我国现代林业更好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通过挖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之处,从完善森林经营策略、促进森林生态价值实现、建立林业生态观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林业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有效启示,并从林业促进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政治文明建设角度分析了林业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林业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艳 何爱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 认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进行理论挖掘。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劳动纽带论、自然制约论、裂缝论及循环经济思想,它们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现实反思基础上的拓展与延续,对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工具诱因、意识根源、消费诱因及制度根源均有重要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列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价值观念变革、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及制度建设的路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物质变换 政治经济学 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渝政 周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工业文明的困境,确保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雨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共6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始终坚持从制度维度、哲学价值观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构成了它不同于西方其他生态文明理论的独特之处。其意义在于昭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始终坚持从制度维度、哲学价值观维度和政治维度三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探讨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构成了它不同于西方其他生态文明理论的独特之处。其意义在于昭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捍卫中国的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理论 制度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理论集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志斌 高慧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中国化的结晶,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最终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共享美丽中国、实现最严格生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中国化的结晶,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最终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共享美丽中国、实现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等思想主张,展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上的新概括,在绿色发展自然观和价值观上的新意境,在绿色生产力观和经济发展观上的新突破,在人民立场上的新论述,在生态环境法治观上的新发展,在全球合作共赢观上的新开拓,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历史观、自然观、价值观、经济观、人民观、法治观、合作观及其方法论一以贯之的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干 刘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环境损害责任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初探——兼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双重终极目的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思华 方时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91-104,109,共15页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这就是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使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发展问题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可以确立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的重大发展。这种双重价值追求与取向,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人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双重价值追求与取向 建设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新拓展——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4,共10页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绿色化创新,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深刻领会新时... 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实践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绿色化创新,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从生态文明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经济规律论、生产—生活方式论、财富理论、资本理论等,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
16
作者 彭继红 任书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2,共5页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人的活动影响下自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下的物质变换不断推动生态—经济—制...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人的活动影响下自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下的物质变换不断推动生态—经济—制度进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实践中,这一理论是引领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成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新观点、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是我们建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良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动力;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 生态文明建设 物质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升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评介
17
作者 陈红兵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40,共2页
王雨辰教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研究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该著是作者在之前... 王雨辰教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研究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该著是作者在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后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成熟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后发国家 文明理论 评介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人民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生态本体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香檀 郇庆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本体论 生态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海月 金东梅 马晓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6,共3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其进步意义与理论局限并存。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具有价值关联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娜 王宽 周彦霞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识,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自然观、"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