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全喜 李培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政治学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原则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揭示了生态政治的本质规定;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了生态政治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界定了生态政治的实践主体;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科学谋划了生态政治的战略布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生态政治的全球视野。从学术史层面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为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提供学理支撑,并推动生态政治学“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与学科驱动——一项学术史的考察
2
作者 王昆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建立历经概念生产和学科驱动两个环节。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经历从“马克思的政治学说”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与建立历经概念生产和学科驱动两个环节。在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概念生产经历从“马克思的政治学说”到“马克思政治学”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变迁历程,其阐释重点逐步从思想学说演变为学术范式,并有学科驱动的萌芽。在20世纪30年代,以邓初民为代表的左翼政治学家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学科驱动工作,形成了以“阶级论”“国家论”“政府论”“政党论”“革命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正式成为政治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并为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人才储备和学科样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需要积极回应和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断提高中国政治学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概念生产 学科驱动 自主知识体系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辨析
3
作者 苗旭琳 郇庆治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进入新世纪,一个带有浓郁“西方中心论”色彩、试图为欧美发达国家开脱义务责任并将全球气候治理责任“甩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甚嚣尘上。它在简化或曲解发展中国家气候正义诉求的基础上对气候正义理念原则展开... 进入新世纪,一个带有浓郁“西方中心论”色彩、试图为欧美发达国家开脱义务责任并将全球气候治理责任“甩锅”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西方气候正义话语”甚嚣尘上。它在简化或曲解发展中国家气候正义诉求的基础上对气候正义理念原则展开重新诠释阐发,借助于“孤立主义方法”制造气候正义与社会正义间的对立,偏执于为气候应对中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进行辩解,突出或渲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责任,并配合以代际责任之名来转嫁责任,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正义观点立场发起了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及基本观点,不仅可以强有力地揭露这种貌似时尚话语的理论浅薄之处,重新规约气候正义理论在社会与生态双重向度上的伦理诉求,还可以对气候非正义的根源进行深层追问与追责,进而指明推进气候正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正确方向,即指向并挑战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所决定的严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环境)正义 历史责任 代际责任 现实责任 马克思主义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究——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4
作者 何兴 李倩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种深化和扩展,旨在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资源枯竭等严峻现实面前,生态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其原著中曾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着内在的自我逻辑,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无节制增长的驱动,这一逻辑直接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视域下乡村生态振兴路径研究
5
作者 李美琪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146-149,共4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深入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出发,一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深入探讨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该文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出发,一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生态文化教育,提升村民的生态意识;四是完善生态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通过以上路径,促进乡村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推动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振兴 生态 乡村生态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
6
作者 刘代朝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体系中不同国家行为体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对解决当前国际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政...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体系中不同国家行为体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对解决当前国际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冲突、生态环境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亟须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深入探究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在对国际关系总体发展规律作出系统宏观解释与中观分析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启示和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危机 国际政治经济 全球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立场 国际社会发展 国家行为体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7
作者 杨昌媛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190-192,共3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起点、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在新时代取得新的进展,促进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当代中国主题——社会转型及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3
8
作者 商红日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7,共4页
发生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是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整体建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而要建立的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重整。这其中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关于权利、平等、民主、法治及道德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的... 发生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是现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整体建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而要建立的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重整。这其中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是关于权利、平等、民主、法治及道德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的逻辑是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社会转型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 被引量:7
9
作者 乔耀章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一个鲜活的学术话语,由此引申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话题。对此,本文对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一个鲜活的学术话语,由此引申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话题。对此,本文对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应当成为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立论基础,以及政治学之知与政治学之行、官僚政治与民众政治的关系问题,认为只有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整体、根本和长远利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理论 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民族国家和人类解放: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民族国家 人类解放 现代国家 政治学研究 战略空间 研究文献 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师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7,193,共8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丰富了西学东渐后中国的政治概念,引导着中国政治学话语的现代建构,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流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现代建构的理论框架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丰富了西学东渐后中国的政治概念,引导着中国政治学话语的现代建构,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流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现代建构的理论框架与价值引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成果的深入系统发展,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也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日趋成熟,形成了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学话语体系 现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新框架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小年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9,共5页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发展 关系框架 学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大众化与国家政治文化安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师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8,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30多年来聚焦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就。然而,在话语内容及传播媒介上却被圈在学者的象牙塔中,淡化甚至忘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大众化。大众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30多年来聚焦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就。然而,在话语内容及传播媒介上却被圈在学者的象牙塔中,淡化甚至忘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大众化。大众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话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政治安全的文化基础。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政治学话语,或者来自儒家,"以儒驱马"和"以儒代马",提倡乡贤政治或贤能政治;或者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话语影响,以不完整的自由主义来解释日常的政治问题。这就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直接威胁和损害了国家的政治文化安全。遏制和消除威胁国家政治文化安全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不能主要靠话语过滤和渠道防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话语大众化才是有效维护国家政治文化安全并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利器和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话语体系 大众化 国家政治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两张脸——对刘锋杰《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的一个补白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中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142,共5页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人性论(人道主义)问题由于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使之在长时期内被设定为理论"禁区"而一度被搁置起来。实际上,一部文学政治学若想作为原理构建,则务必在理论上杜绝作品中的政... 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史上,人性论(人道主义)问题由于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使之在长时期内被设定为理论"禁区"而一度被搁置起来。实际上,一部文学政治学若想作为原理构建,则务必在理论上杜绝作品中的政治损害甚至"吃掉"文学,即不给文学臣服于政治提供美学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 政治化叙事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启琛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6期17-20,共4页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中世纪西方和东方的神学政治,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以及当代各派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是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政治集团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虽然对前人,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学派政治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比如“人民主权”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思想,“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的思想等)有所批判继承;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一伟大学说只能产生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践,只能在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后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政治 子体 政治学 中央国家机关 资产阶级 国家机构 机构改革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
16
作者 高宇 张世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和早期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者。作为中国最早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知识分子之一,陈独秀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和早期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者。作为中国最早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知识分子之一,陈独秀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如阶级斗争、政治、国家、政党等都有重要而精辟的论述,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与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共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陈独秀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整全意义上生态政治学体系的学术探索——评《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
17
作者 张富文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28,F0003,共2页
《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是上海大学叶海涛教授的著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作为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中国生态政治学逻辑建构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从剖析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入手,在... 《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是上海大学叶海涛教授的著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作为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中国生态政治学逻辑建构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从剖析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入手,在阐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前提下,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哲学基础,重点解读了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着重分析了绿色发展的空间政治规划即主体功能区建设、绿色发展的经济制度体系及机制运行、绿色发展的制度法治保障、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以及生态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等。通读《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全书,具有如下特点:彰显清晰的中国生态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意识。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逻辑 上海大学 学术探索 机制运行 生态政治学 生态价值观 理论与实践 生态安全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新贡献
18
作者 周志平 周志轶 《理论月刊》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19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工人运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经验。恩格斯科学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经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国家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19世纪8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工人运动也出现了一些新经验。恩格斯科学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经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国家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自信的实践根基
19
作者 黄斌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1,共4页
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要澄清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的疑问,明确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构建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现... 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自信,要澄清马克思主义有无政治学的疑问,明确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构建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政治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的规律,以阐述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根本任务,科学地继承、变革和提升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的优秀政治遗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理论自信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三大贡献
20
作者 曾良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20,共4页
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巨匠。他不仅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理论体系 ,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特别在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还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作了重... 恩格斯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巨匠。他不仅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理论体系 ,而且还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特别在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还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作了重大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