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0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要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生产力发展的论述
1
作者 武文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4-10,26,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要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生产力发展的论述武文军邓小平著作中的一条红线就是论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力为标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他从不同的侧...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要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生产力发展的论述武文军邓小平著作中的一条红线就是论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力为标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他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 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文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述 学习 邓小平著作 现代化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广东的实践
2
作者 林平凡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24-29,共6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广东的实践林平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加速科技进步,...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及其在广东的实践林平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加速科技进步,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个世纪经济、社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学说 邓小平 科学论断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大意义 科技进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科技时代生产力的物质前提和主体向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下的新科技时代生产力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蓝江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马克思以及后来的主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生产力理论,立足的背景都是工业生产力的问题,尽管其原则性问题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革命背景... 马克思以及后来的主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生产力理论,立足的背景都是工业生产力的问题,尽管其原则性问题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科技时代生产力存在两个不同的向度:一是其发展的物质前提,即技术革命、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其主体向度,即我们需要在这个背景下培育新的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具有数字素养,能够利用新的劳动资料,面对新的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国外马克思主义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思考面对当代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最终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全球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科技时代生产力 国外马克思主义 物质前提 主体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革新。在目标维度上,耐心资本对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追求与新质生产力挖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并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在要素维度上,耐心资本所提供的资金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极具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又反过来为耐心资本提供收益,由此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协同驱动,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与企业合作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力,凝聚成强大合力,进而有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致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的理论纵深——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理论阐释
5
作者 米加宁 李大宇 董昌其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要素的崛起和价值机制的重构深刻改变生产要素禀赋和价值实现机制;以人民为中心构成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些变化标志着生产力要素正经历从物质型、资源型向智能型、数据型的系统性、革命性重构,生产关系正经历从资本逻辑向创新逻辑、从物质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调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对于破解现实发展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创新驱动 数据要素 人本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检验——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岳曦 蔡湘杰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 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考察数智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智化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通过农业生产效率、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效能传导,并表现出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城乡收入差距、地理区位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受金融集聚调节效应的影响,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越城镇化水平的门槛后,数智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会减弱。因此,应着力推进数智化建设,发挥数智化生产力效能,优化金融市场和统筹城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型劳动力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7
作者 陈瑞洋 段治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36,共4页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型劳动力能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劳动力 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8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新发展理念的双重解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81,共14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劳动力的重塑与提升、劳动资料的智能化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要素组合优化,为现有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新时代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框架中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克服数据缺陷、数据偏见、商业化不确定性强,以及政策监管不足等一系列瓶颈约束,由此构建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建构——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及其相关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2,157,共13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共同贯穿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基础构建的全过程。特别地,劳动生产率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关系的生产率指标。劳动价值、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劳动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中的作用机制。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须把握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借鉴主流经济学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劳动生产率指标建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 理论基础建构 劳动生产力 劳动价值 劳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独特贡献——以“序、跋、导言”为研究对象
11
作者 刘卓红 吕成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2,208,共13页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扛起了阐扬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旗。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实践,面对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恩格斯为两人原有著作的再版和新版著作撰写了30余篇“序、跋、导言”。恩格斯承继马克思...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扛起了阐扬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旗。结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实践,面对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恩格斯为两人原有著作的再版和新版著作撰写了30余篇“序、跋、导言”。恩格斯承继马克思与形形色色错误思潮作斗争的理论传统,通过著书立说和为两人原有著作的再版、新版著作撰写“序、跋、导言”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出了整体性的阐析,不仅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形成了其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诠释的独特风格。恩格斯晚年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后人理解和把握其晚年思想与理论贡献提供了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序、跋、导言 马克思主义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术语革命 被引量:61
12
作者 乔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首创的新质生产力,是对新科技革命转化的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它不仅具有实践上把握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指导作用,而且还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21世纪创新的术语革命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首创的新质生产力,是对新科技革命转化的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它不仅具有实践上把握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指导作用,而且还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21世纪创新的术语革命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术语革命,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其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因新的社会主义实践需要,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因此使生产关系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术语革命的性质。在进入21世纪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创新,需要进行新的术语革命,新质生产力以其反映21世纪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新特点,应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新的术语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术语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菊 褚尔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29,共5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信息技术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对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推动新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数据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算法进行生产的...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信息技术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时对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推动新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数据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算法进行生产的数据劳动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劳动方式。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信息生产力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经济运行形态的转换,同时也呈现出生产组织和社会运行模式的转换。数字劳动与非数字劳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社会控制等相关问题的解答在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研究深化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研究的延伸与拓展,从而推动了数字经济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算法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14
作者 卢国琪 陈心见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2,共8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的时代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中,关于新质生产力是质量统一的“优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统一体现在“质优”等理论,创新和... 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的时代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中,关于新质生产力是质量统一的“优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统一体现在“质优”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质量统一理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构成合力新质化、生产力要素优化升级的根基在于产业结构创新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关于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进步理论;关于“绿色生产力”重在促进人与自然的高阶良性互动、持续和谐共生关系,是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共存互进的统一体,以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增厚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等,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态论;关于以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整体考察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等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向动态统一理论;关于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探索——评《现代化工导论(第四版)》
15
作者 王昱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在人类探索世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进步上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化学早已被用于了生产方式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化工产业。正因其作为当今人类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化工产业...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在人类探索世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进步上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中,化学早已被用于了生产方式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化工产业。正因其作为当今人类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化工产业的发展历史为切口,也能够看到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化学也同物理学等学科一样被广泛应用于了工业生产上,推动着工业发展,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反过来对化学提出了要求,指出方向,从而推动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产力 化工产业 工业生产 化工导论 物理学 马克思主义指导 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及生产力学说——兼谈大力推进我区的科技进步创新
16
作者 央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只有...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与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只有大力推进我区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 技术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5
17
作者 阚道远 邱友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M0003,共11页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围绕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核心内容、破解之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其突出体现在:系统构建了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升华与思想跃迁;结合时代突出问题、中国历史智慧和人类政治文明来审视大党独有难题,从横向丰富和纵向扩展的层面拓宽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内容范畴和视角视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价值立场、核心观点、思想方法分析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推动这一学说释放出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效能。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蕴含的理论特质,为推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和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党独有难题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的二维理论: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及其互动演化——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借鉴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要素生产力 协作生产力 生产力内生演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二维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经济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阔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系统 被引量:5
19
作者 贺祥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自然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概念 人口生产 劳动生产力 人类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产力与“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当下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三种基本意指,分别为:和自然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和个人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一个社会总和性的全部生产力。其中,第三种指的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再是物质生产过程... 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三种基本意指,分别为:和自然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和个人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一个社会总和性的全部生产力。其中,第三种指的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再是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的全部社会因素,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宗教观念等相互作用的总结果;它虽然把生产关系包含在内,但这并没有违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因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存在三层维度的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主要发生在第二层维度的生产力(中观维度)与生产关系中间,而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则构成生产力的第三层维度(宏观维度)。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正式文件更多地采用了社会生产力的说法。而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的"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与"全面深化改革",都凸显了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的重要性,可视为对之的当下有力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