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
作者 王传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S1期44-48,共5页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毛泽东同志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观察中国问题、思索中国的命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高举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旗帜...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毛泽东同志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观察中国问题、思索中国的命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他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高举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旗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同志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革命 周年纪念日 建设事业 宇宙观 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发展
2
作者 孙连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1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有中国特色 十一届三中全会 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增平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21-24,共4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和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任务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讲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和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任务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讲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代特征 时代化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培琪 王立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8—159页)邓小平如此鲜明地强调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依据就是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特殊性 民族性 思想引导 文化发展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被引量:3
5
作者 黎永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3-12,共10页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繁荣昌盛、光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它在中国...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繁荣昌盛、光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过程,就是它在中国日益传播并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前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 梁启超 民主主义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
6
作者 黄健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40-45,共6页
马克思主义,这一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集大成者,在我们古老的国度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从一个徘徊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的“幽灵”,不断传播,不断发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影... 马克思主义,这一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集大成者,在我们古老的国度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从一个徘徊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的“幽灵”,不断传播,不断发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影响、支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的命运,起着任何其它学说都不可比拟的作用。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作些提要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 中国无产阶级 普遍真理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中国革命 革命和建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人 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万叔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万叔武湖北教育学院教育兴邦是古今中外历史的哲学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苦苦思求探索的问题,更是近代以来饱受贫困和外侮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当人类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 “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万叔武湖北教育学院教育兴邦是古今中外历史的哲学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苦苦思求探索的问题,更是近代以来饱受贫困和外侮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当人类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面向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邓小平教育思想 继承和发展 理论思维 辩证思维 哲学思维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十二大报告
8
作者 马钟烈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23-28,共6页
马克思逝世一百年了。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一道来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又以她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宏伟纲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必将取得新的胜利和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这是... 马克思逝世一百年了。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一道来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又以她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宏伟纲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必将取得新的胜利和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我们莫大的光荣。深入学习十二大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十二大制定的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隆重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所面临的光荣任务。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历史条件 相结合 新局面 马克思列宁主义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9
作者 罗悠亨 《求实》 1983年第3期13-17,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欧洲的语言形式化为中国民族的语言形式,使广大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中国化 实事求是的 毛泽东同志 中国共产 主观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
作者 赵炳章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22-27,共6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导师,就是要沿着他所开辟的历史航线,把马克思主义的航船不断推向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导师,就是要沿着他所开辟的历史航线,把马克思主义的航船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而奋斗。在我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有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
11
作者 凌云 汤耀祖 梁武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其命运总是随着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但每次挑战,不是马克思主义消失了,而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学会了坚持和发展马...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第一天起,其命运总是随着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但每次挑战,不是马克思主义消失了,而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学会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领。其中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从而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联系,一切外在的、偶然的、现象的东西都无法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问题必须服从于事物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前一时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破产论”。其背景是:(1)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世界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引起了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坚持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 新情况 新特点 必然趋势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简残篇”、普列汉诺夫及其它——与刘梦溪同志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裕雄 《江淮论坛》 1980年第2期82-90,共9页
在当前文艺界普遍要求加强文艺理论工作的呼声中,读到刘梦溪同志《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载《文学评论》杂志一九八○年第一期),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痛切地揭露了我们文艺学研究的落后状态,尖锐地批评了文艺学... 在当前文艺界普遍要求加强文艺理论工作的呼声中,读到刘梦溪同志《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载《文学评论》杂志一九八○年第一期),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痛切地揭露了我们文艺学研究的落后状态,尖锐地批评了文艺学领域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习气,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普列汉诺夫 文艺理论 文学评论 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文艺界 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艺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新时期邓小平哲学思想探讨
13
作者 林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51-55,共5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了,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吸取了经济建设中遭受挫折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成功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了,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这次成功的“结合”,我们应该总结、思考。本文探讨一下新时期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原则早在本世纪30年代初,针对当时把中国革命引向失败的左倾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坚定性,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问题,明确指出,马列的“本本”是要的,但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半个世纪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了出来。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条主义,是“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哲学思想 社会主义事业 实事求是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相结合 中国革命 有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
14
作者 孙云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13,共5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孙云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和积极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精神实质,以便自觉地用它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孙云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和积极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精神实质,以便自觉地用它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1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发展生产力 矛盾特殊性 社会主义本质 民主主义革命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体会
15
作者 卢培琪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6,共6页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70年的奋斗历程,科学阐明了党在现阶段的庄严使命,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摹本要求。这个讲话是我党历史上又一篇...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70年的奋斗历程,科学阐明了党在现阶段的庄严使命,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摹本要求。这个讲话是我党历史上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是继往开来、指引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纲领性文件,也可看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宣言。认真学习和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边就个人学习的初步认识,谈三点粗浅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七一讲话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相结合 江泽民同志 当代中国共产党 和平演变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简评
16
作者 郑建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0,共1页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由山东大学一些同志承担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重要教材。该书由杨尊明、孙志敏、曲厚芳主编,1992年3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由山东大学一些同志承担的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重要教材。该书由杨尊明、孙志敏、曲厚芳主编,1992年3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项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出版社 哲学社会科学 系统阐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山东大学 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7
作者 宋士昌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8,共5页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理论根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得以创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证,根据党中央有关文献的精神及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笔者...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理论根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得以创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证,根据党中央有关文献的精神及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论述;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通,正是这些原则和理论发生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中国特色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相结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实际 基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的社会主义
18
作者 包心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6-22,共7页
本文认为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尤其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头。不能离开实践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主义,创造社会主义,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和... 本文认为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尤其是工人阶级的革命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根本源头。不能离开实践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主义,创造社会主义,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只有时刻从中国的具体实践出发,通过人民群众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切实变成对于实际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理论,才能真正寻找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离开实践,一切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都只会陷入空谈,也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理性目标与现实品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19
作者 梁自洁 包心鉴 +1 位作者 郑贵斌 王希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12,共6页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当代社会主义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东欧国家的急剧变化和历史性倒退,苏联国内旷日持久的经济、政治危机,我国在深化改革胜利进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和面临的艰巨任务,将一个历史性大课题提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当代社会主义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东欧国家的急剧变化和历史性倒退,苏联国内旷日持久的经济、政治危机,我国在深化改革胜利进程中出现的复杂情况和面临的艰巨任务,将一个历史性大课题提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增强和提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从而保证科学社会主义大旗在我国大地上永远高高飘扬?无疑,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当代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0
作者 周锡荣 《理论月刊》 1986年第10期8-9,共2页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两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这两个课题的逐步明确和逐步解决,意味着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步步深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我们党的十二大,肯定了社...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两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对这两个课题的逐步明确和逐步解决,意味着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步步深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我们党的十二大,肯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郑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二大和去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回顾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再次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那末,怎样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