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 马克思主义根据世界历史的辩证法与发展趋势,区分了人类走向新文明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道路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创制的社会主义文明道路,既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道路的理论构想,又凸显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性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赓续了中华文明,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获得了实体性的形态,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文明,也使中华文明在21世纪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时代风采,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类型 社会主义文明道路 马克思主义文明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2
作者 王天民 高涧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化解时代矛盾,不懈推进人类解放,努力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思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思想特质,全面汇聚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共识,鲜明印刻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意象,为人类步入更高文明境界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资本文明的霸权逻辑及其破解——基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解读
4
作者 陈雪雪 沈楠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西方资本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它将人类文明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资本文明经过空间扩张、权力越界和属性外溢的内在机制走上霸权之路,开启了资本文明的霸权时代。资本文明走向霸权统治,其逻辑指向在于“历史的终结... 西方资本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它将人类文明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资本文明经过空间扩张、权力越界和属性外溢的内在机制走上霸权之路,开启了资本文明的霸权时代。资本文明走向霸权统治,其逻辑指向在于“历史的终结”和“文明的一元”,旨在打造一元化的现实世界和单一性的文明秩序。西方资本文明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当代中国为破解西方资本文明的霸权逻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是以平等原则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二是以共同价值理念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三是尊重不同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各文明国家走向现代化;四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为构建多元文明世界格局注入活力和信心,从而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开辟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文明 霸权逻辑 马克思主义文明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邵鹏 安启念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共4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社会主义 可持续发展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域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
6
作者 齐秀强 屈朝霞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3,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利用与经验借鉴不深入、教育体系未形成的实践困境。为使其深入人心、接地气,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问题意识中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借鉴整合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加大保障力度,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 实践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87
7
作者 刘思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30,共13页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治国理政新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云飞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为此,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学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干 刘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环境损害责任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时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5,共6页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取向;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生态文明观意蕴;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中国学者对... 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取向;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生态文明观意蕴;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中国学者对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的全面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的伟大实践,都充分显示了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在现时代的科学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的基本范畴论析
11
作者 李艳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14,共5页
文明理论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及其规律的抽象提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文明问题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观照。我国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仅有关于文明问题的零星观点,而不存在系统的文明理论。然而,笔者认为,... 文明理论是对人类文明进程及其规律的抽象提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文明问题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观照。我国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仅有关于文明问题的零星观点,而不存在系统的文明理论。然而,笔者认为,由于以文明为基本概念、文明史及规律为研究对象、文明进步路径为基本问题,具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因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存在着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基本范畴 研究对象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人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雪雪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具有深刻的人学意涵,从人学视角出发,阐释其中的人学逻辑,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在要求。文明的本质在于人的进步。现代资本文明的开创,是人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对人类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代资本文明具有典型的二重性,资本文明的弊端和缺陷,决定其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人的进步将在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中达成。人类历史步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时代,将开启人的自由解放的理想生存状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依循,在实践中开辟了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底色,凸显出人的主体价值,实质性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人本意蕴和价值逻辑得到充分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现代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要 吴海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9,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 中国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贡献
14
作者 王青山 张文桂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7-55,共9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运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运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一直在理论上思索和在实践中摸索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基本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 两个文明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
15
作者 王晶淼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1期74-78,共5页
随着文明社会的出现,逐渐产生了文明观。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明观,都是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的,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建立了科学的文明观,对以后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了马克思主义... 随着文明社会的出现,逐渐产生了文明观。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明观,都是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的,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建立了科学的文明观,对以后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有经验,也有教训。当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时,社会主义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出现挫折和困难。因而,要想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科学地阐明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我党中央适应这一需要,在三中全会到“十二大”这一段期间内,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处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水平 文化知识 马克思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
16
作者 任吉悌 《江淮论坛》 1982年第6期46-48,共3页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从理论上作了深刻的、完整的科学论述。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恩格斯 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思想 人类社会 精神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刁溯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9-72,共4页
学界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方向很多,绝大多数都以学科背景(诸如政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等)为视域,其目的在于探索怎样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协调与一致,这是目前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与... 学界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方向很多,绝大多数都以学科背景(诸如政治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等)为视域,其目的在于探索怎样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协调与一致,这是目前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与教学工作的保证,也是新思想、新技术影响背景下师生的共同需求。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入手,把高校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通过对高校师生关系的剖析解读,从化解师生冲突和矛盾、明晰师生的权责关系、构建多元化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减少传统师生关系矛盾的措施,促进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观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逻辑与国际认同
18
作者 曹玉涛 谷合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F0002,共9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建立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组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之上,科学阐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奠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立场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建立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组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之上,科学阐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奠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立场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相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成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生成的现实文明土壤。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认同需要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文明观的局限性,夯实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基础,优化全人类共同价值认同的主体要件,以及促进多元文明的交往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全人类共同价值 生成逻辑 国际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价值”论的内在缺陷——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乔剑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2,共10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自然资源危机,“自然资源价值”论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环境主义思潮,强调只有通过“发展”劳动价值论来确立自然资源价值,借助自然资源市场化,才能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来看,“自然... 面对日益凸显的自然资源危机,“自然资源价值”论作为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环境主义思潮,强调只有通过“发展”劳动价值论来确立自然资源价值,借助自然资源市场化,才能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来看,“自然资源价值”论不仅在理论前提上误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导向上依赖不彻底的自然资源市场化方案,还在理论基础上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无偿自然观.实际上,自然资源作为天然存在的有用物质没有价值,但可以有形式上的价格.彻底解决自然资源危机仍需依赖资本逻辑的克服,而不只是自然资源的市场化.自然资源是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财产,不是理应被纳入市场体系的商品.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剖析“自然资源价值”论的多重内在缺陷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资本逻辑 商品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属性论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冉津宇 张思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属性的把准,是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文明的民族主体性源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解与民族文化的生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主体性表现为:走独立自主...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属性的把准,是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文明的民族主体性源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解与民族文化的生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华民族主体性表现为:走独立自主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在“双创”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批判与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文明主旨具象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求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马克思主义文明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含赓续与开新、独立与自主、批判与超越、关照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回答并解决了在全球现代化视域中民族文明如何自存、不同文明如何相处的问题,具有赓续与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与自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