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
季水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在场” |
张永清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问题 |
王杰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4
|
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教材——评郭正元编著的《文学理论基础教程》 |
陈培湛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5
|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民族化漫议 |
周伟民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6
|
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提高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 |
本刊评论员
|
《远程教育杂志》
|
1984 |
0 |
|
7
|
建立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学术讨论会在宁举行 |
方文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8
|
“两个结合”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多维拓展 |
汪一辰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讨论 |
王元化
徐中玉
蒋孔阳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
10
|
本质追寻和根基失落──从知识背景看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
汪正龙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11
|
从文学实践中寻找重建文学理论的逻辑起点 |
方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2
|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起源 |
赵国新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
2015 |
2
|
|
13
|
百年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与思想传播 |
沈丽琴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4
|
建设文学理论新体系——评童庆炳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 |
蒋孔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5
|
主持人语:做一个坚定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工作者 |
胡亚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6
|
文学理论核心范畴群的逻辑建构 |
曾永成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7
|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当代西方的发展和影响 |
李益荪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8
|
谈我国两部文学理论著作的文学观念和方法论 |
许奕谋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9
|
论雪峰文学理论的历史特色和贡献——为雪峰逝世十周年而作 |
敏泽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20
|
西德批评家论如何通过文学理论来重新获得历史?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