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拥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4,181,共10页
中国发展到过剩经济时代,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但在精神生活方面,中国的文化供给远远落后于文化需求,因此还处于"短缺"状态。但精神生活的"短缺"与物质生活的短缺不同,不可能仅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克服... 中国发展到过剩经济时代,物质需要已经能够得到满足;但在精神生活方面,中国的文化供给远远落后于文化需求,因此还处于"短缺"状态。但精神生活的"短缺"与物质生活的短缺不同,不可能仅仅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克服。文化需要的满足方式全然不同于物质需要的满足方式,试图以后者代替前者必然导致需要的异化。需要的异化乃至欲望的病态化,是主体化资本对人的身心实行全面控制的必然结果。只有以需要经济学代替"偏好"经济学,我们才能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型的潜力,为转型时期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文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需要 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德里亚与齐泽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维度 被引量:2
2
作者 莫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22,共5页
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和齐泽克从两个维度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鲍德里亚从商品形式和符号形式的结构相似性出发,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符号分析维度;齐泽克从商品形式和梦的形式的相似性出发,分析了商品形式和商品... 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鲍德里亚和齐泽克从两个维度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鲍德里亚从商品形式和符号形式的结构相似性出发,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符号分析维度;齐泽克从商品形式和梦的形式的相似性出发,分析了商品形式和商品交换的无意识,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心理分析维度。他们的分析深化了对商品的形式、价值抽象和拜物教等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运作机制和意义产生机制。但他们的分析却过分关注商品形式的研究,遗失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宏大的历史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 齐泽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资本拜物教批判的时代意义及其进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追问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虚拟资本拜物教是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之后,人们对虚拟资本崇拜的当代精神现象。对虚拟资本拜物教根源进行深入剖析,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 虚拟资本拜物教是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下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之后,人们对虚拟资本崇拜的当代精神现象。对虚拟资本拜物教根源进行深入剖析,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当代虚拟经济领域。当下,对虚拟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促进社会大众财富心理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维护金融主权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虚拟资本拜物教的反拨关涉三方面旨趣:一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财富观;二是驾驭导控资本、严防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三是促进经济正义的金融共享伦理。由此,真正消解当代虚拟资本拜物教的危害,从而有效发挥虚拟资本的积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资本 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4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绍辉 孙熙国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 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耐心资本聚焦于长期价值的创造与较高的风险承受,新质生产力则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对传统生产要素进行全方位革新。在目标维度上,耐心资本对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追求与新质生产力挖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综合效益并实现稳健发展的目标相契合;在要素维度上,耐心资本所提供的资金要素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极具潜力的优质投资标的又反过来为耐心资本提供收益,由此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协同驱动,迫切需要政策引导、市场培育与企业合作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力,凝聚成强大合力,进而有力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进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前行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全过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芳 刘婷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197,198,共11页
新一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推动数据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细胞元素”,全球化浪潮下数据规模的爆发式激增掀起日常生活的数字化革命,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彻底性剖析,亟须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总体性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凭借天然... 新一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塑推动数据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细胞元素”,全球化浪潮下数据规模的爆发式激增掀起日常生活的数字化革命,对数字资本主义进行彻底性剖析,亟须从生产全过程对其进行总体性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凭借天然的逐利本性搭建“数据要素(价值潜力)-数字劳动(价值创造)-数字商品(价值实现)-数字资本(价值增殖)”的生产链条,从而实现“赛博空间”中资本逻辑的动态扩张,加剧“数字景观”幻象统治中人的异化状态与生存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审视数据何以成为“普照的光”主宰一切社会关系,这仍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推进追问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生产全过程,揭示技术、劳动、商品、资本间的内在联系,勘破数字资本时代劳动剥削的神秘面纱及剩余价值的奥秘,揭露数字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性与剥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生产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绍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83,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百年艰辛探索中立足时代方位,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拓新和实践突破的全面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创性充分彰显其在政治原则、理论升华、价值旨归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创新的理论自觉,深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丰富表达。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现代建构以及“两个和解”的协调发展,映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超越,又在构造“整体性文明”、超越“资本中心论”、打破“西方一元论”中,凸显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旨趣。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变革
8
作者 张婷婷 陶韶菁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7,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 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是一种具有原则高度的存在论变革。政治经济学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作永恒的经济范畴;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指明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把经济学范畴上升为存在论范畴。政治经济学以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描述“物化了的世界及其规律”,完成并信奉的是“颠倒的世界观”;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深入资本作为原则向导的层面来审视“现实生活”,确认“颠倒的世界观”根源于“颠倒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宣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非历史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则“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预示自由人联合体的降临,从根本上铲除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幻象产生的现实基础。通过经济术语的革命、思维方式的修正和意识形态的破除,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存在论的层面瓦解了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建构出一门具有批判和革命性质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存在论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嬗变及其反思--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虎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 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微观化操作,生命政治拓展了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当代视野,开创了生命政治微观权力模式,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内在资本权力的作用机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构成了福柯开展生命政治分析的前提,生命的资本化为当代生命政治提供了历史和理论支撑。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生命治理技术实现了从生命资本化到生命政治化的转向。今天,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其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又催生了新的生命治理技术。总体上,在资本权力主导的治理逻辑中,生命治理技术围绕着生命的资本化、生命的政治化和生命的数字化不断迭代。而对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反思与批判不能局限于治理技术本身,必须跳出资本主义治理体系,恢复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透析资本主义生命治理技术的隐秘性与虚假性,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治理技术 生命政治 资本权力 生命权力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百年》
11
作者 刘玉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 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回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走过的百年历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的百年经济实践与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既具有重要的历史考据意义,又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坐标,不仅有利于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路径的开创性,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中国经济实践融合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路径 参考坐标 百年历程 中国经济实践 必要手段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三重超越
12
作者 那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 对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直接的着力点和思想来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象”从“形式”向“实践”的变革,把抽象从虚假的形式抽象拉回到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真实的实践抽象之中。二是“劳动观点”从“劳动一般”向“劳动二重性”的革新,突破了斯密对劳动一般的消极理解,在“劳动二重性”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现实运动及其剥削真相。三是“文明内涵”从“资本的文明面”向“高度文明的人”的转换,拨开了资本文明悖论的迷雾,使文明的轴心从“资本”转向“人”,描绘和展现了一幅人之“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抽象观点 劳动观点 文明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申论
13
作者 张秀华 赵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体”为方法论原则的空间辩证法之三维图景:由“矛盾空间”衍生出来的乌托邦式的“差异空间”,对以“抽象空间”为表征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的终结;由此,既揭示了资本“抽象空间”的统治所导致的空间拜物教,又描绘出扬弃抽象空间迈向差异空间的可能性。从而,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开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度,对当代空间问题研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他的空间辩证法过于强调空间维度与乌托邦构想,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辩证法的封闭,难以凸显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 资本 空间生产 空间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概念溯源、阶段划分与特性呈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夏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置基础。相较于“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更侧重于表达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实现的数字化的信息生产活动。经由对“数字劳动”概念与演进的阶段式回顾,其劳动主体构成的广泛性、劳动过程要素的虚拟-现实的联动性与劳动价值创造方式的多元性等特性得到清晰呈现。由此,为当代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素养提升与发展成果共享、数字劳动资料的虚拟端口与现实基础设施规范性融合发展、数字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产业深层次联动等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提供了现实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非物质劳动 数字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
15
作者 龚一鑫 朱春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中国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一书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中国发展实际出发,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阐释了新时代下怎样以新发展理念引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发展理念 立场观点 实践逻辑 创新与发展 守正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不平等与经济危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16
作者 夏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工业革命以来,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一是世界国别之间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国内经济不平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世界经济波动频繁,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经济不平等是否是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马克思... 工业革命以来,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一是世界国别之间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国内经济不平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世界经济波动频繁,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经济不平等是否是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马克思对于经济危机有着系统的论述,其中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理论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等程度 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波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金融危机 经济不平等 政治经济学视角 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子牛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野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与治理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技术的高级形态,其演化路径受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塑造。其意识形态倾向是从互联网大数据中“学习”得来的,受到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决定性影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逻辑脱胎于商品流通逻辑,呈现出“有意义而无真值”的话语特征,有可能造成意识形态实践的“表演化”,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严肃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延续了平台资本的私有性与公共性、集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受制于“数据利润率下降”趋势,这为我国赢得新技术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提供了契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意识形态工作形式,尽快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解决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中“数字拜物教”与“数字剥削”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被引量:14
18
作者 蒋红 张国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2,共8页
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已被数字技术全面覆盖,数字经济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数字平台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生产和消费观念及行为的颠覆性变革,人类社会生活无法离开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事实。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当今人类社会生活已被数字技术全面覆盖,数字经济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数字平台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引起了人们生产和消费观念及行为的颠覆性变革,人类社会生活无法离开数字平台已经成为事实。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当代形态——“数字拜物教”,诞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无酬劳动的新形式,并由此造成了具有普遍性和隐形性的数字剥削问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拜物教和数字剥削问题进行论析,旨在揭示隐藏其中的资本逻辑,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价值,并进一步展望数字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光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拜物教 数字剥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意蕴与发展困境化解——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19
作者 张晓坤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9期14-17,共4页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变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力量,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的新型生产关系贯穿于现代农业生产诸环节中,反映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变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力量,并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的新型生产关系贯穿于现代农业生产诸环节中,反映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化特征。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视域,依然可以发现,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在满足人的需要、转换自身职能、转变劳动态度和收入分配体系普惠化等方面体现着人发展的自由化和全面化,但当前农村也面临着农民劳动能力与产品消费存在区域性限制、农业自身存在局限性及农二代市民化间接催生新“弱势群体”等发展困境。未来要以统筹农业区域发展,推进农工商一体化等方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数字化孤立的表征、归因与破解路径
20
作者 孟书敏 刘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 立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面探讨数字化孤立的表象与本质,是对数字化消极结果的理性审视。从作为经验事实的数字化进程出发,观察劳动者的数字技术适应、社交适应以及文化适应的整体状态,系统呈现数字化孤立的现实表征。深入解析数字化劳动形式和就业形态,从数字“技术—资本”范式下的经济不平等、数字“交往—分化”结构中的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数字认同差异中的数字化抵抗三个方面探究数字化孤立的深层经济社会根源。在此基础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自觉,把数字劳动形态看作“技术一般”,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劳动者为中心的数字生产关系、重塑数字理性与人文价值相统一的数字认知等数字化孤立的消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孤立 政治经济学批判 数字劳动 数字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