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本文反思了这一“脱实向虚”的技术迷思对人工智能的“赋魅”,聚焦其在能源消耗、异化劳动以及终端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层面所导致的环境隐忧,透过讨论人工智能的“不智能”性和“虚拟世界”的“不虚拟”性,进一步省思被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和环境代价。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及其传播的迷思已经融合了从技术合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到支配合理性(Rationality of Domination)的生活规定性,人类思想以及生态环境均被严密的、定型的数学模型化、数据化、商品化。展开更多
赵月枝教授与美国批判传播学者约翰·兰特(John A.Lent)的这篇英文访谈刊载于兰特和米歇尔·阿梅兹(Michelle A.Amazeen)合编的《批判传播学关键学者:从先驱到下一代》(Key Thinkers in Critic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Fro...赵月枝教授与美国批判传播学者约翰·兰特(John A.Lent)的这篇英文访谈刊载于兰特和米歇尔·阿梅兹(Michelle A.Amazeen)合编的《批判传播学关键学者:从先驱到下一代》(Key Thinkers in Critic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From the Pioneers to the Next Generation)一书中,该书于2015年8月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在访谈中(该书第12章),赵月枝教授回顾了自己的批判学术历程以及在东西方学术场中学习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更多
文摘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本文反思了这一“脱实向虚”的技术迷思对人工智能的“赋魅”,聚焦其在能源消耗、异化劳动以及终端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层面所导致的环境隐忧,透过讨论人工智能的“不智能”性和“虚拟世界”的“不虚拟”性,进一步省思被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和环境代价。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及其传播的迷思已经融合了从技术合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到支配合理性(Rationality of Domination)的生活规定性,人类思想以及生态环境均被严密的、定型的数学模型化、数据化、商品化。
文摘赵月枝教授与美国批判传播学者约翰·兰特(John A.Lent)的这篇英文访谈刊载于兰特和米歇尔·阿梅兹(Michelle A.Amazeen)合编的《批判传播学关键学者:从先驱到下一代》(Key Thinkers in Critic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From the Pioneers to the Next Generation)一书中,该书于2015年8月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在访谈中(该书第12章),赵月枝教授回顾了自己的批判学术历程以及在东西方学术场中学习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