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解决收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昌 皮映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革分配制度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来源、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尺度与标准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设想等,处处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收入分配不均衡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杨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6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改革开放前是重"公平"的单一按劳分配阶段,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重"效率"的"多元"分配阶...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化的过程,以改革开放为界可以分为两个大阶段。改革开放前是重"公平"的单一按劳分配阶段,改革开放后又经历了重"效率"的"多元"分配阶段以及"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分配阶段。每一阶段对经典收入分配理论都有重要突破和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带来的经验启示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精神实质;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切实联系中国的实际;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 历史进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8年第4期65-70,共6页
在经济学里存在两大收入分配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概略地讲,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是以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强调国民收入的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因而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宏观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的... 在经济学里存在两大收入分配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概略地讲,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是以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强调国民收入的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因而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宏观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是以资源有效配置为基础的,强调投入与产出、工资与利润的比例,因而它涉及的更多是微观分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 资源有效配置 生产资料 宏观分配理论 分配比例 再生产过程 社会再生产 生产要素价格 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与人力资本持有者合作与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解与新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崔驰 金喜在 盖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分配理论 人力资本 持有者 劳动力价值 合作 简单再生产 马克思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与原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考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军林 许艺煊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57,共22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基本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基本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变化是否正义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和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本文强调决定分配的是生产而非正义;多种所有制并存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础上,“资强劳弱”的劳资不同地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潜在冲突使得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资本积累蕴含技术进步又扩大了我国技能工资差距。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注重再分配,防止财富集聚与阶层固化,是持续增加我国居民收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差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解读中国劳资分配失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6,共9页
自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就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境遇。本文以劳资分配为研究议题,结合当前中国劳资分配差距过大、劳资分配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解读中国劳资分配失衡问题很适时... 自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就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境遇。本文以劳资分配为研究议题,结合当前中国劳资分配差距过大、劳资分配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解读中国劳资分配失衡问题很适时,而且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对于中国劳资分配失衡的进一步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还从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对于当前劳资分配失衡问题的改革启示,以平抑劳资分配差距和协调劳资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劳资分配失衡 收入分配不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吕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创立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为核心内容的按劳分配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学说。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按劳分配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中国化的经济法进路——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为目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忠孝 王文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共9页
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四次结合过程中对收入分配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对现阶段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对共同富裕路径的探... 百年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与社会具体实践的四次结合过程中对收入分配问题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对现阶段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对共同富裕路径的探索中,收入分配理论未来着力点在于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公正共享,协调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分配格局合理化,构建可循环分配体系。据此,建议修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电子商务法,提高试用期工资、最低工资和养老金的最低限制,提高劳动质量,提升劳动过程中被社会认可的有效劳动;再分配注重内需,协调法律制度确保社会分配关系公平化,建议制定“社会保障法”,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法、预算法,及契税法的第6条第3款,真正推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平衡内需结构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 不平衡不充分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读《邓小平文选》的体会
9
作者 夏子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5-10,共6页
全国人民盼望的《邓小平文选》出版了。它是我们党处于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著作。《文选》中,邓小平同志有关按劳分配的许多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的具体应用,并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按劳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 按劳分配理论 劳动者 社会主义公有制 邓小平同志 思想影响 平均主义 个人消费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风问题——以劳动力商品和按劳分配问题为例
10
作者 董全海 《经济与管理》 1998年第6期3-6,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提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切中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所研究的弊病。本文以劳动力商品和按劳分配问题的研究为例,谈点个人认识。就我国对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研究说。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商品 劳动者 市场配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所有者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纲要
11
作者 余金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8-101,共4页
深入认识人类发展规律需从重新认识劳动问题入手。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囿于时代条件,只强调从体力劳动方面而不是同时也从脑力劳动方面认识劳动力,因而只突出了从雇佣劳动领域而不是同时也从脑体劳动领域关注劳动关系。要论证“社会主义... 深入认识人类发展规律需从重新认识劳动问题入手。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囿于时代条件,只强调从体力劳动方面而不是同时也从脑力劳动方面认识劳动力,因而只突出了从雇佣劳动领域而不是同时也从脑体劳动领域关注劳动关系。要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必须抓住上述环节;而这意味着推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劳动分配 劳动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研究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12
作者 杨宝三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9-12,共4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又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的基础上对其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 社会生产力 价值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13
作者 尹莲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0-15,共6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资料所有制 市场经济 个人消费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深化与发展
14
作者 朱新义 《理论月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5-16,共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深化与发展朱新义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不仅实现了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深化与发展朱新义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不仅实现了思想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与市场 三中全会《决定》 国有大中型企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春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共6页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发起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事端.中国方面也一一进行了相应的反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美国发起贸易事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国内利益。从表面...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发起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事端.中国方面也一一进行了相应的反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美国发起贸易事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国内利益。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但从真正能反映实际贸易利益的增加值贸易角度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文即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来探究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真相,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这种分配的成因做一些分析,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今的中美经贸关系及其走向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贸易利益分配 中美经贸关系 贸易摩擦 进口产品 贸易顺差 增加值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的增长效应: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皓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6,共7页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代表了经济社会所能实现的供给变化;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决定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又能够反作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在供给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外延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内含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组合效率;在需求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资本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总量需求平衡和缓解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总供给 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7
作者 边湘义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7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生产关系 按劳分配 生产力变化 技术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18
作者 徐一鸣 马积华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76-83,共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就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变成现实。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同马恩关...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被剥削人民,就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已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变成现实。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现实同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来设想有着某些差别,这就引起了一些议论和非难。因此,学习和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马列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及其演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建成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按劳分配 无产阶级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通渭县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运用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分析
19
作者 任岩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短缺和生产要素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使得农村贫困加剧。文章从马克... 贫困即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短缺和生产要素落后的状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使得农村贫困加剧。文章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出发,探讨通渭县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理论 贫困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力理论框架下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理论基础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明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可以成为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分析框架。根据该理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全面应用推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大量积累,生产主要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源于科学技术和...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可以成为研究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理论基础的分析框架。根据该理论,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全面应用推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大量积累,生产主要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源于科学技术和分工协作的自然力成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主要贡献者,全体民众成为自然力产生的主要贡献者,多数劳动人口不用再参加生产劳动,从而产生了全民基本收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正当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基本收入 理论基础 自然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