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涵摄社会历史观的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所涉猎的命题和范畴。其次,阐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及作用,侧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节点。再次,确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复次,探明社会生活本质及其相关范畴,重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的问题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源流探综 被引量:1
3
作者 汤荣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期28-39,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凝结于历史境遇和现实条件之中,奠基于经典作家思想创造之中,这无疑也是解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身份之谜"的关键。首先,考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始因,有待聚焦社会历史和思...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凝结于历史境遇和现实条件之中,奠基于经典作家思想创造之中,这无疑也是解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身份之谜"的关键。首先,考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始因,有待聚焦社会历史和思想史跃迁的繁复图景,掘进式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性贡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等论题,明晰意识形态体系化发展的脉络及其态势。其次,考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逻辑圈层,可以确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逻辑顺承关系,贯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向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拓展的重要枢纽。最后,考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本特征,尤须阐释其与经济基础的性质同源,并展现其所属社会阶级的特性、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批判性和建设性并重的特色等功能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源流 探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被引量:15
4
作者 梅荣政 王飞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斗争呈现尖锐复杂的局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 被引量:3
5
作者 翟宇 张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8-99,共2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科学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永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0,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云霞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6,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科学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即系统梳理、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蕴含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对于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中国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特质与当代使命 被引量:7
8
作者 庞立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4,共7页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转折点,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揭露当代资本主义所伴生的一切新的意识形态幻象,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意...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转折点,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揭露当代资本主义所伴生的一切新的意识形态幻象,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是僵化的和抽象的理论形式,而是具有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精神并不断随着时代条件变化而向未来敞开新的思想空间的开放性理论结构,应当立足当代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新趋向,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叙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生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共5页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 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问题是当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存在论与认识论双重内涵,是科学性、建设性、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些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当代西方社会微观意识形态的分析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宏观意识形态与微观意识形态的关系,混同了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功能,并带有明显的扩展意识形态研究视阈的泛意识形态倾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功能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仓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3期4-14,共11页
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思想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变动规律,强调了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了思想文化的阶级性和思想领域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为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坚持唯物史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思想文化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变动规律,强调了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反作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了思想文化的阶级性和思想领域阶级斗争的基本特点,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当代中国,应该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地位,把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偏误与修正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志燕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意识形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的哲学范畴,而是涉及到多变复杂的社会精神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确指和意蕴有着特殊含义。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凸显"意识形态"概念的... 意识形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的哲学范畴,而是涉及到多变复杂的社会精神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确指和意蕴有着特殊含义。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凸显"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性,彰显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凸显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关联性,对科学技术是否为意识形态观点相左。其存在的偏误体现在:对意识形态的内涵认知存在碎片化和片面化,概念的过度中性化淡化了意识形态蕴含的阶级性,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对政治上层建筑及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上走了两个极端。修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的偏误,需科学把握意识形态的内涵;正确处理意识形态蕴含的阶级性,力戒意识形态淡化论和多元论;客观认识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阶级性 党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燕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应对这些挑战,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在青年学生中间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的艰巨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充分利用网络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价值论与存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红珍 曹文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2,共7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地包含三重维度。在认识论维度上,它是一种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观念学;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是代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诉求;在存在论维度上,它是揭示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在地包含三重维度。在认识论维度上,它是一种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观念学;在价值论维度上,它是代表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价值诉求;在存在论维度上,它是揭示劳动人民,尤其是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谋求改变这种状况的理论武器。三重维度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彼此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价值论 存在论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力之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9-28,共10页
意识形态概念是法国托拉西提出的,德国古典哲学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这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直接的启发性。马克思不仅对意识形态作了结构上的定位,而且作了功能上的阐释。从社会功能上看,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对... 意识形态概念是法国托拉西提出的,德国古典哲学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这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直接的启发性。马克思不仅对意识形态作了结构上的定位,而且作了功能上的阐释。从社会功能上看,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功能,人们可以借以"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作为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认识社会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克服"它,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不仅具有认识的功能,还具有实践的功能,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但马克思忽视了"文化大于意识形态"的现象,恩格斯所说的"文化"显然是超越于意识形态的,凸显了非意识形态的文化的存在。在当代社会,文化研究视野对意识形态分析的结构性补充意义更为必要。广告及整个文化工业都是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脱节的,尽管可以去分析和指认它们的意识形态本性,但不能认为它们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形态生产,人们一般只承认广告是文化而不承认是意识形态。这样,区分并承认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差别,承认意识形态分析模式自身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文化 文化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崇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6,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位、基本认知及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意识形态的彰显。意识形态的特征通过其功能得以显现。意识形态结构动态地反映了其特征与功能。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设与发展,剖析其基本适用、具体适用,分析意识形态之特征、功能与结构是意识形态分析的可能路径。借由这一路径,可以实现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普世价值实质的科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分析 可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胜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7,共4页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却很少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却很少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发挥了重要作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主要有:复兴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创立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冰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方法论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假性,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相。马克思认为,要实际地超越意识形态,就...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内容批判到形式揭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方法论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内容的虚假性,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真相。马克思认为,要实际地超越意识形态,就必须通过革命的实践活动铲除产生这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继承了这种批判。但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再局限于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是探索意识形态发挥功能的运作机制。这种理论转变也表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之中,他们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重心从"知"转移到"行"上,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旨趣主要是揭示意识形态的操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内容批判 形式揭示 意识形态理论 历史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辉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09,共1页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永贵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紧密结合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上做了新探讨.该著从战略高度系统...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永贵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紧密结合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上做了新探讨.该著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意识形态理论 当代中国 实践研究 人民出版社 评介 中国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卢卡奇到齐泽克——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意识形态概念一直是理论家们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阐明卢卡奇、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意图揭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后马克思主义转向,同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卢卡奇 阿尔都塞 齐泽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