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继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机理包括因应性机理、感应性机理和思想场机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被有效接受,是由一定的因素引起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包括动力因应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机理包括因应性机理、感应性机理和思想场机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被有效接受,是由一定的因素引起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包括动力因应机理、压力因应机理和激发力因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因应性机理 动力因应 压力因应 激发力因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继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包括刺激反应机理、认知感应机理和真理效应机理。刺激反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刺激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之间的交互感应性。认知感应机理是指马克...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包括刺激反应机理、认知感应机理和真理效应机理。刺激反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刺激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之间的交互感应性。认知感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对各自认知对象的认知反应。真理效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感应性机理 刺激反应 认知感应 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性视阈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理路探析
3
作者 黄长义 崔锦文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将其视为一种总体性存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这种总体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运行过程和实施环境三个维度,具...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将其视为一种总体性存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这种总体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运行过程和实施环境三个维度,具体呈现为体系完备性、主体协同性和系统集成性等样态。在当前的制度实践中,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着制度供给难题、机构条块分割、配套支撑滞后等总体性困境。对此,应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深化机构改革、强化配套支撑等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健全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根本制度体系、优化以机构协同为依托的制度运行模式、完善以多向赋能为保障的制度治理格局,推进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根本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位一体”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优势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桂花 谭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5,共8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其制度优势更加凸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其制度优势更加凸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优于“以资本为中心”;在政治建设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优于“少数人的自由”;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巩固“文化主体性”而优于“文化霸权”;在社会建设中,信守“公平正义”而优于“丛林法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而优于“人类中心主义”。这五个方面的制度优势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不可分割的。探讨体现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方式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继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接受方式 顺从性接受 认同性接受 信仰性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一平 张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2,共4页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源与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被引量:17
9
作者 何玲玲 杨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4,共4页
不容质疑,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严重危机。以往研究几乎都仅将它归因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干扰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致使原因探究停留在现象层面,对策治“标”不治“本”。剖析该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 不容质疑,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严重危机。以往研究几乎都仅将它归因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干扰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致使原因探究停留在现象层面,对策治“标”不治“本”。剖析该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法,才能触及隐藏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背后的社会阶层基础和经济根源,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边缘化 探源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国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剑伟 赵凯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提法,只是一种实践化和工具化,因而只是一种外化和表面化,而问题的实质却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提法,只是一种实践化和工具化,因而只是一种外化和表面化,而问题的实质却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化,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中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志锋 郑永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意识形态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提。通过分析比较情感简化、复合语境、专属矛盾等三种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方式,认为应在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逻辑结构中把握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提。通过分析比较情感简化、复合语境、专属矛盾等三种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方式,认为应在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逻辑结构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实质,应通过坚持整体性原则、增强概念自信和厘定适用范围,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运用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理解运用 内涵实质 原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琦 袁三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信息文化"态势,挑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系意识形态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脆弱。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信息文化"态势,挑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系意识形态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脆弱。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原则,增强阵地意识,注意说理的透彻性,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和建设性的心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话语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基本经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骥 赵学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科学引领,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探索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科学引领,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探索和改革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思路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龙 肖唤元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马克思主义能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紧贴民众生活:创新贴近民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方式,创... 马克思主义能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紧贴民众生活:创新贴近民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文本表达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突出时代特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论创新,凝练具有时代特色的大众话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需要相应人才队伍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大众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聪聪 陈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3,共3页
当前,多元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了应对多元化的冲击,增强马克思主义... 当前,多元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为了应对多元化的冲击,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法、丰富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梅荣政 王飞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斗争呈现尖锐复杂的局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核心和根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伯项 郑志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3,共5页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面临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发展的双重挑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基础性的工作是不断总结理...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面临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发展的双重挑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基础性的工作是不断总结理论武装的成功实践,积极探索和完善理论武装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使马克思主义贴近群众;必须加强宣传思想理论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 执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内在关联性论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瑞科 李彩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性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准确把握二者内涵是探讨其内在关联性的逻辑前提。就文化与意识形态而言,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特征是不言而喻的,二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正确认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及其关系的相关论述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 意识形态 内在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生态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演替及文化转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文华 李韫伟 李鹏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信息生态学的意义上,网络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新的生态环境,二者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网络-意识形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应遵循生态演替规律,以获得其在新的空间中持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在信息生态学的意义上,网络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新的生态环境,二者相互作用,构成统一的网络-意识形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应遵循生态演替规律,以获得其在新的空间中持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在知识叙述中反映网络社会规律,在价值取向上满足网络大众需求,在实践发展中面向网络文化现实,在技术操作上适应网络技术进步,由此促进其内部文化结构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完成其向网络空间的拓展过程,占领新的网络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被引量:27
20
作者 魏建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并未被遮蔽,相反却突显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关注新媒体境遇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 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并未被遮蔽,相反却突显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关注新媒体境遇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机制,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资源,强化话语监控和制度规范,营造积极健康而又合理有序的虚拟话语空间,巩固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