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6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自主知识体系
1
作者 张志丹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理论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着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而自主知识体系是上述“三大体系”的基础和支撑,构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学科的基石和...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理论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着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而自主知识体系是上述“三大体系”的基础和支撑,构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学科的基石和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明确树立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和战略意识,立足中国的现实,放眼新时代的发展,从“为何构建、构建什么和如何构建”三个维度,积极推动构建源自21世纪又能超越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而形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的“中国学派”,这无疑蕴含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
2
作者 喻承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37-38,共2页
九、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是否有利于资本作为存在的标准、以树立重利盘剥的资本家和甘当奴隶的工人形象为理想,它把雇佣劳动制度粉饰为“自由、平等、博爱”,充满邪念但外表却极人道。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 九、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以是否有利于资本作为存在的标准、以树立重利盘剥的资本家和甘当奴隶的工人形象为理想,它把雇佣劳动制度粉饰为“自由、平等、博爱”,充满邪念但外表却极人道。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豢养的文丐的争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雇佣劳动制度 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 资本家 工人阶级 意识形态学 辩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性视阈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理路探析
3
作者 黄长义 崔锦文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将其视为一种总体性存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这种总体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运行过程和实施环境三个维度,具...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需要将其视为一种总体性存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这种总体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结构、运行过程和实施环境三个维度,具体呈现为体系完备性、主体协同性和系统集成性等样态。在当前的制度实践中,坚持这一根本制度面临着制度供给难题、机构条块分割、配套支撑滞后等总体性困境。对此,应通过优化制度供给、深化机构改革、强化配套支撑等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健全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的根本制度体系、优化以机构协同为依托的制度运行模式、完善以多向赋能为保障的制度治理格局,推进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根本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当代阐释
4
作者 夏文斌 徐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4,共4页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入手,着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当前文化传播的新特点出发,坚持正确的马克...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当代中国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入手,着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当前文化传播的新特点出发,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位一体”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优势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桂花 谭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5,共8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其制度优势更加凸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其制度优势更加凸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优于“以资本为中心”;在政治建设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优于“少数人的自由”;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巩固“文化主体性”而优于“文化霸权”;在社会建设中,信守“公平正义”而优于“丛林法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而优于“人类中心主义”。这五个方面的制度优势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不可分割的。探讨体现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优势,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指导地位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建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 基于日常生活的视域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一般意义而言,话语议题的设置、话语主体素养以及话语表达方式对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形势变化,高校要立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针对师生的利益诉求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议题设置;要通过知识传授、理论教育、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技能培训等方式,遴选、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话语创造者、话语宣传者。此外,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提升话语引导者的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参与话语主题、话语内容、话语绩效的讨论评价;要注重运用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用好用活话语载体,构建艺术性、时代性、差异性、通俗性的话语表达方式,以情动人、以趣引人、以理服人,从而提高话语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解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日常生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审美与意识形态纠葛之间重申典型的文学价值——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困境与可能
8
作者 王雨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2,共8页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期之后走向衰落的过程,表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典型正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似乎再难吸引作家与批评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学史 文学创作与批评 典型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关键词 大起大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学科诞生及其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平芳 李宪伦 桂署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43,共4页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合,预示并推动了意识形态学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诞生的哲学证明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有机整合形成意识形态学进行了立论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武装工作 意识形态学 哲学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建兰 李宪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话语理论
12
作者 方辰 王雨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以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机制日趋隐蔽化与复杂化。随着技术革命、文化工业与数字媒介的深度介入,话语不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成为权力斗争与主体形塑的核心场域。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决... 20世纪60年代以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机制日趋隐蔽化与复杂化。随着技术革命、文化工业与数字媒介的深度介入,话语不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成为权力斗争与主体形塑的核心场域。在此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突破传统经济决定论的单一叙事,通过话语理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的当代路径。阿尔都塞通过意识形态质询机制揭示了主体建构与话语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佩肖延续这一进路开创了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的微观政治路径;哈贝马斯以普遍语用学重构公共领域的话语伦理;拉克劳、墨菲通过解构阶级本质主义开辟了激进民主的话语政治空间。总体来看,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话语理论既折射出西方左翼思想应对资本主义新形态的理论自觉,也暴露出其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深层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交往 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武装工作状态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学的构建
13
作者 叶宗波 李宪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2,共3页
哲学视野下的理论武装工作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推进载体,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状态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整合,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孕育催生意识形态学的形成... 哲学视野下的理论武装工作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行推进载体,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状态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整合,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背景,并孕育催生意识形态学的形成。本文在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的基础上,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学及其学科定义进行了立论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武装工作 意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现象的网络泛滥及其马克思主义批判
14
作者 朱清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 民粹现象因推崇极端平均、暴力倾向等特征,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加速迭代,民粹情绪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亟须保持应有警惕,并做好有效防范。与既往研究探讨民粹现象囿于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不同,在梳理网络民粹现象渊源、民粹化言行泛滥及其由此日渐凸显的社会负效应的同时,致力于借助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新闻观、文化观等理论剖析网络民粹现象。研究发现,网络民粹现象传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文化厚植和群众路线的社会履践,背离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诉求,迟滞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碍党管媒体承担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与社会主义“舆论阵地”责任,进而最终诱导助长反智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群体盲动”与“多数人暴政”等诸多危害行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推进,人类社会又进入新的动荡期与变革期,当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应该充分认识、省察、揭櫫和反思网络民粹现象泛滥的文化因素与社会危害,提供消解与遏制民粹现象网络无限传播与弥漫负面影响的新观点、新见解、新举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现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民粹新闻 网络传播 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15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一平 张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2,共4页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 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其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迫切需要从现实出发,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亲和性,加强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兼容、扬弃,扩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源与思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玲玲 杨毅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4,共4页
不容质疑,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严重危机。以往研究几乎都仅将它归因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干扰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致使原因探究停留在现象层面,对策治“标”不治“本”。剖析该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 不容质疑,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被“边缘化”的严重危机。以往研究几乎都仅将它归因于国外敌对势力的蓄意干扰和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致使原因探究停留在现象层面,对策治“标”不治“本”。剖析该问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法,才能触及隐藏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背后的社会阶层基础和经济根源,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边缘化 探源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中国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剑伟 赵凯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提法,只是一种实践化和工具化,因而只是一种外化和表面化,而问题的实质却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目前重要的一个学术研究方向。但是,现在流行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解成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具体实践的提法,只是一种实践化和工具化,因而只是一种外化和表面化,而问题的实质却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中国化,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中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志锋 郑永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4,共5页
意识形态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提。通过分析比较情感简化、复合语境、专属矛盾等三种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方式,认为应在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逻辑结构中把握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提。通过分析比较情感简化、复合语境、专属矛盾等三种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方式,认为应在思维与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逻辑结构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实质,应通过坚持整体性原则、增强概念自信和厘定适用范围,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运用的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理解运用 内涵实质 原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琦 袁三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信息文化"态势,挑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系意识形态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脆弱。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信息文化"态势,挑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系意识形态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脆弱。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原则,增强阵地意识,注意说理的透彻性,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和建设性的心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话语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